朱月萍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二次开发”被提出并迅速在教育领域推广,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和利用教材。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两个数量同样多》一课为例,谈谈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该如何合理替换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数学性与趣味性的契合,打造快乐、智慧的有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替换 二次开发 小学数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二次开发”被提出并迅速在教育领域推广,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和利用教材。如何合理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数学教学活动能够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需求,在突出“数学性”的同时,也能彰显出“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两个数量同样多》一课为例,谈談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如何采用替换策略使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思考与实践。
一、替换教学例题
【原题呈现】
课始,师生谈话激趣,组织两队学生进行拔河比赛。
甲队6人,乙队10人,其余学生围观,乙队获胜。
拔河比赛一结束,教师刚想提问,几个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说:这个比赛太不公平了,不用比我也知道结果!
教师故作不解地问:为什么这么说?
王同学:因为乙队人多,甲队人少。
顾同学:两队相差了4个人,差得太多了,甲队肯定输。
教师提问:那么,你们有办法使比赛变得公平吗?
孙同学:让乙队去掉4个人。
教师追问:为什么乙队要去掉4个人?
孙同学:因为乙队有10人,甲队有6人,10-6=4,乙队把多的4人去掉,两队人数就一样多了。
教师:她说得对吗?有没有道理?
王同学:老师,她说的这个方法可以。我觉得也可以再选几个人加入到甲队里。
教师:那你觉得还要选几个人呢?
王同学:4个人。甲队比乙队少4个人,再加上4个就正好一样多。
赵同学:老师,两队的人员可以调换吗?
老师:你的意思是?
赵同学:如果我把乙队里拉2个人到甲队,他们的人数也就一样多了。
老师:你到前面来,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原例题中,要使两个数量同样多是题目给出的要求,而把情境换成拔河比赛后,由于两队人数不等,学生们产生了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内在需求,自然而然地发现并提取出问题。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得以激发,弄清了相差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现行开发的例题素材更直观可感,学生想到哪一种方法,就试着到拔河队伍中动手“拉一拉”,通过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又有利于学生深刻把握数量关系的实质,将数学学习引向深入。
二、替换练习情境
【原题呈现】
将此练习中的摆小棒情境替换成拔河比赛情境。
教师:隔壁二(3)班也准备举行拔河比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拔河情景图),现在甲队有15人,乙队有9人,你有办法让两队人数同样多吗?
田同学:从甲队里拉6个人给乙队。
教师:他说得对吗?
几个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对!
也有几个学生在下面说:不对。
教师:到底对还是不对,为什么?
学生:不对。甲队比乙队多了6个人,如果把这6个人全拉出来分到乙队,乙队就比甲队多6个人了。
教师:两队现在相差几人?
生齐答:6人。
教师:要使两队人数同样多,可以把多的6个人怎么样?
学生:把甲队多的6个人去掉。
教师:还可以呢?
学生:还可以把乙队少的6个人补上,也就是乙队加6个人。
教师:那刚刚刘同学说的,从人多的一队里拉人到人少的一队里,可以吗?但是要注意什么?
学生:只能把多出的人数的一半拉出来给少的。
教师:为了加深理解,看来我们还得动手操作操作。一队9人,一队15人,如果我们拉同学到前面来示范,是不是人数多了点,动静大了点?能不能想其他的办法来帮助我们思考、验证?
学生:我们可以画图,用圆圈或者小棒来代替队员,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其余学生附和,有的学生说还可以画三角形,还有学生说可以用人的简笔画来代替实际演练。)
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教师巡视。
展示反馈:教师在视频展示台展示不同方法,指名交流。
这样替换,既使得新授与练习浑然一体,又便于学生对例题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正是由于相差数的不同,导致了答案的不同,找到相差数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运用“移多补少”方法时,产生了冲突,使学生意识到遇到问题、解决困难时,可以化繁为简,灵活运用画图的策略,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了直观操作的有效性及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在争辩、操作、验证、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解题策略的提升。
三、替换探究素材
【原题呈现】
把第1小题中探究的素材“梨和苹果”替换成“邮票”。
教师出示:大力有10枚邮票,明明有17枚邮票。你有办法让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吗?
学生解决后,教师追问:为什么不让明明送一些邮票给大力,使他们的邮票数同样多呢?
学生:他们相差7枚邮票,不好送。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进行讲解:刚刚有同学说不好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情况。明明把多出来的邮票送一些给大力,但是两人至少还相差一枚邮票。如果大力把这一枚邮票一分为二,每人半枚,两人的邮票就同样多了。只是这样就把好好的一枚邮票弄坏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半枚邮票既没有应用的价值,也没了收藏价值,是不是太可惜了?再说,一半怎么表示,我们现在还不会。当然,随着今后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这个问题你们会理解清楚的。
提出能否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是一次回头看的过程,顺应了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原题探究的是“梨和苹果”,这两个数量的相差数是7,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可以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但如果有学生想到把多的一个梨一分为二,也未尝不可,因为在生活中将水果切成两半是常见现象。但将水果的素材替换成邮票后,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认识到将邮票一分为二具有破坏性,没有价值,不可取。同时,与第2小题形成对比,使学生对数量关系有了更丰富、更清晰的认识,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移多补少”方法的普适性,以及在特殊情境中具体方法的局限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中,替换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习参与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实现数学性与趣味性的契合,打造快乐、智慧的有效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康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