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春梅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急性肾衰竭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重度的肾小管坏死往往会造成肾功能剧烈衰竭的现象,导致肾功能低下甚至完全丧失,有的时候会危及到生命,因此急性肾小管坏死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那么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手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告诉你答案。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病诱因,主要有急性肾缺血、血管内溶血、急性肾毒性损害等,有时候某些感染也能引起肾小管的坏死。
在众多因素中,急性肾缺血是最常见的、同时也比其他病因引发的病情更为严重的一个病因。重要手术中或手术后大量出血、体外循环心脏复苏、各种休克等,都会引发急性肾缺血。而肾毒性损害,主要和病史或者工作环境有关,例如接触铂、铅等重金属过多,或者接触过化学毒物、生物毒物等,都会造成肾毒性损害;在药物方面,抗生素中的庆大霉素、二性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具有较强的肾毒性。
急性肾小管坏死在临床表现上可以分为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3个阶段,也是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康复所经历的3个阶段。
少尿期:所有由肾病引发的肾功能衰竭症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尿量的减少。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体内就会有氮质废物存留,导致体内水的平衡发生紊乱,相应的排尿量就会减少。一般来说,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就被称为少尿,少于100毫升就是无尿。排尿量越低,就证明肾小球的损坏越严重。此阶段患者会出现全身水肿,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肺水肿和心力衰竭;而且还会伴有一些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等。一般来说,少尿期的持续时间在一个月之内,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就说明急性肾小管坏死比较严重,肾功能在恢复上较为困难。
多尿期:顾名思义就是排尿量超出正常人的范围。在临床表现上,当一天的排尿量超过400毫升时,就意味着少尿期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肾功能开始逐渐恢复正常。在多尿期后期,患者的排尿量可以达到一天2000毫升以上,甚至还有患者能达到4000毫升。这时候随着排尿量的增加,患者身上的水肿现象逐渐消失,但随之可能有脱水的情况出现。
恢复期:这一阶段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正常,排尿量也恢复到了正常人的水平。但这个过程极其缓慢,需要长期治疗才能实现。一般来讲,肾功能完全恢复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而且有的患者的腎功能在此阶段会遗留损害,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以后的健康埋下隐患。
急性肾小管坏死作为引发急性肾衰竭的一种重要病症,一经发现必须及时治疗。
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有3种,分别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选择血液透析,因为其可以根据经济条件和肾功能情况灵活选择治疗频率。
血液透析是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体内的过程。血液透析除了能对于急性肾损伤如急性肾小管坏死等病症进行有效治疗,对于急性肾小管康复后有可能遗留的慢性肾衰竭也有着治疗作用,我国透析患者的最长存活时间已经超过25年。
不过,血液透析效果虽极佳,但是也并非适用于任何群体,例如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就不能使用此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