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探讨

2019-11-18 06:34陈伟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8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陈伟华

【内容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源泉在于社会生活。教师只有回归社会生活,进行生活化教学改革,才可以使其重新焕发活力。教学中教师应探索生活化教学途径,尝试做出这方面的实践。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师生关系,倡导生活化教学理念,不断促进生活化教学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对策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融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并将其作为一个施展平台。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就会积极融入、参与实践活动情景,并对原本的教学要求进行内化,从而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目标。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学习技能,并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进行指导,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情操,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初中学生生活的基础上,《道德与法治》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发展进行引导和促进。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实践及现有知识为基础,高度重视学生生活经历及成长需求,运用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对教学内容组织和表述。教师必须整合优化教材、用活教材、合理使用教材,从而指导初中生体验、认识以及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教师实现教育与生活的深度结合,学生可以得到收获、体验以及学习。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问题

1.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现阶段进行了教材改版,鼓励教师转变过去教学方法,改变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然而,很多教师深受应试教育影响,还是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此无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充分结合,与生活实际脱节。初中教育中,虽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普遍存在着分数考核代替绩效考核的现象,很多学校单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造成“填鸭式”教学盛行。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考试成绩较高,综合能力的发展却受到忽视,学习兴趣更是逐渐下降。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许多初中生无法意识到这门课对自己成长的重要作用,认为只需要考试前背一下就能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并未在大脑中认真思考。此外,大部分教师都坚持“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乏味、单调,学生学习热情逐渐消逝,经常会发生看闲书、睡觉以及开小差的状况。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学生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学习好。

3.评价方式单一

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唯一的评价指标就是考试分数。受这种单一评价方式影响,教师倾向于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严格按照教材向初中生灌输知识点,对于初中生心理变化及情感体验有所忽略。学生为获得高分,只会不加任何理解死记硬背。在这种考评机制及教学模式影响下,初中生即使拥有了探究能力,但依然缺少主动探究的欲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始终较为低下。

三、《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1.开展生活化探究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可以成为学生探究的源泉及学习动力。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积极寻找生活与教材之间的契合点,深入挖掘教材,认真设计一系列具有趣味性与启发性、层次清晰以及目标明确的课堂问题,将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出来,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求知欲,拉近学生与课程的距离。在积极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加快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心中疑惑。

2.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导入是重要的一环。新课导入中部分教师采用苍白的语言,无法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调动起来。初中阶段,学生通常拥有着较强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以及教学活动。讲述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件以及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激情。如在讲授《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章节的中,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按照成长顺序,学生可以搜集自己与朋友不同阶段的合影,配上一些懷旧的音乐,并将这些图片制作成为PPT。学生在制作PPT的过程中,会想到许多儿时珍贵的回忆。上述课程导入形式,与初中生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许多全新想法及感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教学当中去,积极、主动参与。此外,许多初中生都会遇到这样的烦恼,很多家长偷偷观看学生的日记,打着关心孩子的旗号。教师在讲授个人隐私权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必定会积极融入、争先恐后地发言,打造出一个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

3.改进评价方式,建构全面的评价体系

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必须构建出一个综合、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对过去课堂评价模式进行有效的转变。针对那些学生错误率最高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诊断性评价。针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或是学习结果,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终结性评价。此外,教师也可以开展定性、定量评价、个体差异评价、相对性评价以及绝对性评价。教师在开展具体评价的时候,必须高度重视评判学生的价值观、态度以及情感,将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评价方式应该具有灵活性以及多样性。生活是学生主观认识的一个重要素材,是基础与前提。现阶段,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与走向就是构建生活化的课程教学。教师必须寓德于教,对教学方法以及模式优化、完善,不断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发展。

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生学习与成长不可或缺的。青春期初中生尚未构建良好的三观意识。《道德与法治》课程不能漠视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遵从学生的生活日常。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互动,运用生活化教学,将学生思想实际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起来,更深入地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

【参考文献】

[1]莫小春.高职院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4):102-103.

[2]印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苑教育,2017(4):96.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