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

2019-11-18 04:01庄婷婷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家校行为习惯

庄婷婷

现在的小学生,他们是家庭的希望;作为学生,他们是学校的太阳;作为人才,他们是社会的未来。显而易见,这些孩子背负了家庭与社会赋予他们的共同希望。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决定他们能够顺利成长、快速成才的关键所在,这是一道摆在每一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容忽略和逾越的重要课题。

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家长经常抱怨孩子回家之后很多不良习惯暴露出来了,这也是令老师们头痛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学校能够好好表现,一回到家完全变了一个模样,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家校如一,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现在很多学校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重视,家庭忽视;学校本身又偏重于校内的教育,而缺乏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协作。

从我所执教的学生情况来看,学生中存在的几大不良习惯:第一,不爱劳动;第二,学习不刻苦钻研;第三,自律、自理能力差,不能主动约束自己,常常被动学习;第四,依赖性大;第五,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第六,遇到矛盾喜欢推卸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因此,我们有针对性的制作了家校联动行为习惯培养卡片,以月为单位进行培养检测,在卡片中由我制订出本月需要培养的习惯,其中学校养成习惯部分由小组长进行检测反馈,而回家需要养成的习惯由家长进行检测反馈,反馈方式主要通过填写表格评语进行记录。通过一个学期的好习惯培养与监测,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其实是很容易培养的,而且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更利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家庭环境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低于学校。家庭之所以完成情况不如学校,是因为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家长没能及时辅助监督,例如下班较晚就是原因之一。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需要继续探究的问题,在摸索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方法:

第一,提升班主任自身的理论水平。作为班主任,应该多做理论学习,阅读教育杂志,与其他教师多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在习惯养成教育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互相交换经验,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采纳众多建议,完善管理方法,更新观念。同时,定期举办德育工作论坛和德育成果汇报会,提升德育管理者的理论水平。

第二,建章立制,细化良好行为习惯。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方面,对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做好各项规定,让学生明白什么事情做了是符合规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而且要把规定尽量细化,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该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速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培养与矫正相结合。好习惯的培养换而言之也就是好习惯的塑造与坏习惯于矫正的相互结合。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进行总结、点评,表扬先进,鼓励优秀,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与此同时,班级评选每日一星,每月好习惯明星若干名,事迹发布到学校的宣传橱窗上,让孩子们把好习惯时刻牢记心中,树立典型,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兴趣,教育效果明显。

第四,榜样示范,身教重于言教。作为孩子群体中的长辈,示范者,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树立一种榜样意识,在平時的言行举止中,让学生看到老师和家长身上的良好习惯,而且很多孩子都喜欢模仿自己身边的人的行为习惯,换而言之,每个孩子都可以从他周围的成人身上找到“影子”。我们不能让孩子时时刻刻生活在我们划定的圈子中,但是我们可以再可控范围内,做好孩子们的榜样。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出“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培养好习惯”的口号。

第五,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家庭教育的水平决定孩子的未来,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资料等形式作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切入点,转变家长观念,引导家长科学合理地管理教育子女,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学校、家庭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手段,向家长宣传德育教育的目的、意义、教育方式等,让家长积极配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训练。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所以在教师做出努力的同时,必须有家长的配合,不能给不良习惯产生留有漏洞。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家校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