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雁
无论是在口耳相传的文明蒙昧时代,还是在文字发明所开启的文书传播时代,人们的阅读行为,始终伴随着人类提高生存、生产和生活发展力的新需求而不断被强化。完全可以这么说,人类群体的进化,始终没有离开过对自身个体、对人与人的社会,以及对大自然世界的不断阅读、思索和行动。这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个体的阅读,而个体阅读水平的总和,又决定着整个社会,以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本文化面貌和文明水准。
自2014年以来,倡导 “全民阅读”连续五年被写进 《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也已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国务院法制办则向社会发布了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 “征求意见稿”……凡此种种举措可见, “全民阅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并随着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多方联动、协作推进,一个举国上下合力共建 “书香中国”阅读基础的态势有望形成。
我认为,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既要全面深耕,又要重点拓展,更需要倍加重视阅读推广具体活动的效能提升。因此,要深入构建并不断创新 “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图书馆及出版社阅读推广这 “三位一体”的全民阅读推广机制,要组合性地发挥全民阅读全方位、多层面、深层次的文教功能,要切实重视全民阅读中外古今优良读物的资源供给。
因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除了在自著的 《秋禾书话》 《书来话长》 《藏书与读书》 《中国旧书业百年》及 《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等十余种随笔文集的书名中都嵌有一个 “读”或“书”字外,我还联合友生们一起合作,不断与时俱进地编著了多种弘扬书香、鼓励阅读的主题读物,从 《中国读书大辞典》到 《中国阅读大辞典》,从 《中华读书之旅》到 《全民阅读推广手册》,从 《全民阅读参考读本》到 《全民阅读知识导航》,以及先后策划选题并参与主编的 “华夏书香丛书”、“读书台文丛”、“凤凰读书文丛”、“全民阅读书香文丛”及 “校园书香阅读文库”等,在上述数十百部的书香主题读物中,人文的宗旨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尽量多地培育“读书种子”,积极营造 “读书氛围”,推动 “全民阅读”。
其中 《全民阅读知识导航》,是由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部重点图书。该书旨在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一份切实的知识指南。全书以 “亲子阅读与儿童导读”、 “校园阅读指导和推广”、“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及 “阅读推广的文化创意与活动创新”五个主题,整合有关阅读文化学的知识和阅读推广案例,内容涉及全民阅读人文理念的由来及其发展、家庭与校园阅读推广的成功案例,以及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转型和升级等。我在本书前言中,转引了抄自东莞塘厦镇一个祠堂中的联语:“丹桂有根,生于书香门第;黄金无种,出在勤俭人家”,来说明 “学习型家庭”是构建 “书香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细胞。而我的师兄、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的序,则径以 《“全民阅读”与“诗书继世”》为标题,倡导人们不要改变 “永恒的人文阅读精神”。
《全民阅读知识导航》与 《中国阅读大辞典》、《全民阅读推广手册》 、《全民阅读参考读本》共同组合成为 “全民阅读推广四书”,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提升全民阅读工作者和阅读推广人群体知识力、学习力和文化创意力的重要参考读物。也是我在全国各地所作 《一种家风是“书香”》及《最是书香能致远——读物选择与幸福追求》阅读推广品牌讲座中,大力推荐的全民阅读之 “精神食粮”。
通过多年来在南京大学从事中国图书文化史及阅读文化的教学、科研的心得,以及走向包括民革在内的社会各界,通过讲座、专题报告、分享会等全民阅读推广的具体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夯实 “书香中国”的社会基础,可持续地做好全民阅读推广的最基础环节,是 “学习型家庭”的构建。
读书的情意,尤其是读好书、名著、佳作、经典的优良习惯,要从娃娃抓起,要从以书香文脉为家风传承的 “学习型家庭”抓起,要从培养孩子对童书佳作、文艺名著及科普好书的阅读情意抓起。或如现代文学家梁实秋先生所说: “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书房的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藉以骄人的。”
最近我读到一本由上海作家孙孟英编著的《大户人家》,该书是三联书店前年出版的。作为上海老字号王开照相馆的原总经理,她在序言中说: “笔者通过采访当年大户人家的 ‘小少爷’和 ‘小姐’,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口述资料和鲜活精彩的动人故事……从小得接受严格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遵守祖传的清规戒律。在对小孩的教育方面,大户人家抓得非常严,小孩不分男女,只要一到学龄就必须在家里学习 《三字经》《百家姓》 《神童诗》 《弟子规》 《千字文》《女儿经》等”, “大户家庭的长辈在教育孩子时,特别讲究一个 ‘礼’字,一切都必须以礼为重,从小必须做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言一行,都要围绕和符合‘礼、义、仁、智、信’这一高标准,目的就是要把小孩培养成有文化、有教养、有品位的有用之人。”
另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作为学生心智成长的重要教育场所,是推动 “书香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特别重视全民阅读的中枢环节——“书香校园”的构建。所谓“书香校园”,必定是与以 “学业”为基础的公民素质教育主题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以 “书香”为校风核心的“学习型校园”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以师生教学相长为本的人文氛围联系在一起的。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在题为 《读书与做人》的香港讲演中说, “在学校读书,主要就是要学‘做人’,即如做教师的亦然”, “在课堂读书求学,那只是学 ‘做人’的一部分;将来出了学校,有了职业,还得要 ‘做人’。 ‘做人’圈子大,职业圈子小。做人当有理想,有志愿……因此,读书先要有志;其次,当养成习惯,离开了学校还能自己不断读书。读书亦就是 ‘做人’之一部分,因从读书刻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使自己人格上进”。因而在钱先生看来, “所谓 ‘做人’,是要做一个理想标准高的人……学生在学校读书,有毕业时期;但 ‘做人’却永不毕业”。
当代教育家、现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的朱永新先生,作为 “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曾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一次年会上提出, “人人溢书香”、“处处有书香”、“时时闻书香”、“好书飘书香”,是一地有否 “书香”的四个评估标准。在《有‘书香’才有‘精神故乡’——我心目中的 ‘书香社会’》一文中,他特别指出,“老师要读书,这是 ‘书香社会’的关键人群。关键人群抓好了,整个社会的推动力就会很强……阅读不 (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是所有学科的事情。包括科学、人文、艺术。如果没有阅读的教师,永远培养不出来阅读的学生”。他还强调, “不管哪个图书馆,它都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的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一个人一生阅读的种子,可能是在青少年时期才能真正扎根”。
对于 “学习型家庭”,特别是 “学习型家长”的培养,以及 “书香校园”,尤其是 “学习型家长”的培训,作为社会主业的图书馆及出版社来说,实负有非常重要的人文使命。就图书馆而言,其作为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 “为书找人”和 “为人找书”, “把最恰当的书,提供给最适合的读者”;而出版社,作为主要是市场经营的图书编辑出版单位,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 “编好书”、“出好书”和 “卖好书”,通过图书市场, “把最好最美的读物,提供给最需要的顾客”。
曾经担任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副局长的邬书林先生,与朱永新、聂震宁、王余光等先生,皆为现时代的全民阅读推广名师。在为一次阅读论坛所作的主旨报告中,邬先生总结了人类共同的六条重要阅读经验,他把 “编辑、出版好书精品,重视数字化时代的阅读”,列在“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大力抓好校园阅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积极倡导 ‘终身阅读’,构建社会书香氛围”之后,认为 “编辑、出版工作者要多出好书,追求出 ‘精品书’,让不断完善的图书市场拒纳 ‘垃圾书’,这是我们的文化责任和社会使命”。而朱永新先生则提出, “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有没有书店,这是‘书香社会’最基本的条件……实体书店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风景线,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有没有品位,在于这座城市有没有一些上档次的、够水准的书店”。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副据说是清嘉庆间礼部尚书姚文田自撰的书房对联,深得包括现代出版家张元济先生等在内的文化人士所欣赏和推重。记得在两年前的4月23日,也就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的当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先生在 《团结报》头版发表过 《书香社会共筑梦》一文。他结合自己求学、执业并从政的心得体会,号召人们应“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所述颇为恳切精当,指引了民革各地机关以及成员参与 “全民阅读”基本文化国策的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