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在实现 “中国梦”过程中, “健康中国”是题中应有之义。健康中国的建设离不开城乡统一的卫生健康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居民健康服务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 “产业振兴”的依托点之一,必须从理念到政策,再到行动实行全面改革和跟进。
农村居民健康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村发展,也关系到全国小康目标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从人口数量上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3900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5%。这样庞大的人口对于健康服务业有很大的需求。
其次,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而后者的产业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农村居民健康服务业。虽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和国家和人民的需求相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再次,从发展环境来看,乡村振兴急需农村居民健康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 “五个振兴”过程中,产业振兴尤为重要,这一产业包括的范围很广泛,也涵盖居民健康服务业。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居民健康意识比较弱。总体而言,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提升很快,但是农村居民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农村,小病拖成大病、罹患高血压、高血脂、精神卫生等方面的病症,以及不科学就医现象是存在的。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些农村居民道理上明白,行动上并不采取科学的行动。
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农村居民的整体健康服务消费支出低于城市居民。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8年前三个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为1527元和970元,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仅为城市居民的63.5%。
二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8年前三个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城市居民的36%。这种状况极大制约着农村居民在健康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
三是农村居民健康服务业的体制和机制建设滞后。在健康服务业的体制和机制建设方面,城乡均衡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在居民健康促进行动实施与效果评估、人口流动迁移与健康素养分析、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还未做到农村全覆盖。这种状况影响到农村居民和迁移到城镇的“新市民”的健康水平。
农村居民健康发展水平关系到健康中国的建设水平,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要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居民健康服务业。要从观念到行动,从顶层设计到细节操作,各个方面都要协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一,高度重视,建立五级书记抓农村居民健康服务业工作机制。我国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和人力资本大国转变。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 “人口是第一资源”的战略观念。我国在机构改革中设立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明确了部门职责。地方政府要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政策,做好相应工作。五级书记要真抓实干,将农村居民健康服务要当成一个战略性事务来抓。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做好人口发展的战略研究,重点做好人口数量预测,质量分析,迁移状况,卫生健康政策评估等研究工作。要树立 “大康养”观念,在卫生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科学就医流程指导和服务,医院回访制度等方面应该有新举措。
第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引导农民科学消费,增加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消费支出。要落实好国家的农业、农民和农村政策,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新动能转换,加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同时,要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要加大农民教育和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收入增加机制建立健全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消费,重点是增加教育文化以及卫生医疗方面的消费支出。
第三,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构建居民卫生健康服务综合体。重点支持医科大学和医学学科的发展,培育数量充足,爱医、从医、终身从医的德医双馨的医生和医护人员。通过举办 “医师节”、“护士节”等节庆活动,营造尊医重医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机构。重点是强化社区医院、村卫生室、心理服务机构的建设;完善家庭医生、乡村医生、心理咨询师、家庭指导师的培育、监管和服务机制;大力发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中设立和大力发展 “未病科”,搞好卫生健康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工作;强化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和媒体等资源的整合,在协同创新中促进居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第四,利用 “一带一路”等国际交流平台,构建跨国别、跨区域的卫生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机制。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方面,政府应该有所作为。政府重点支持基本卫生医疗服务业,比如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居民、文化传承与保护、跨文化交流等。发挥市场在医疗健康人才、资金等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 PPP模式,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作用。政府在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支持构建康养、医疗的综合体、医院联合体,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