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 李婷 张景帅
摘要:文章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在理论和文献回顾基础上,计算了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GL指数,探讨了影响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并针对贸易摩擦的冲击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由于近年来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导致两国高科技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呈不断下降趋势。为减少贸易摩擦对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的负面影响,中国企业应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出口的学习效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摩擦;GL指数
一、 引言
当前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经济合作频繁的大环境下,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并且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业内贸易是指国际贸易双方同时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是衡量国际分工的重要标志,其发展方式和水平深刻影响着一国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产品竞争力。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产业内贸易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也正在被产业内贸易承包。
经合组织(OECD)将国家产品生产或增加值中的研发密度作为划分标准,对制造业技术等级进行分类。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制药制造,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和仪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航空航天设备制造等六大类。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美两国之间保持着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根据数据统计,中国2017年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2 57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51%。其中,美国位居我国出口市场的第二位,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9%,达到1 334.9亿美元;进口市场中,美国占比8.2%,位居第四位,达到481.1亿美元。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对美国为贸易逆差。2018年,美国以贸易失衡为理由限制高新技术产业对中国的出口,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探讨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形势对减少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理论和文献回顾
1. 产业内贸易分类。对于产业内贸易的分类,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由Grubel和Lloyd提出的参考标准。在分类过程中,凭借产品的差异性,将产业内贸易分为下面两大类:
(1)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是指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且消费者对其消费偏好完全一样,比如红颜色的铅笔与蓝颜色的铅笔,互相完全替代。早期经济学家总结出同质产品有三大特点:生产区位不同,完全替代,制造时间不同。对于其贸易发生的原因,Grubel等(1975)通过研究,认为主要与商品运输成本、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政府的干预措施有关。同质产品研究的代表人物是Brander和Helpman,他们认为相互倾销可以解释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前提是倾销主体是具有垄断能力的厂商。
(2)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异质产品,即产品具有差异性,产品之间不存在完全替代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产品的差异性是解释产业内贸易发生的主要因素,且异质产品的贸易占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部分。对于产品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水平差异;第二类是技术差异;第三类是垂直差异。
水平差异是指同一类型的商品,满足以下条件:效用相似或部分属性一致,属性的不同组合可使产品产生差异化。例如在服装行业,样式、颜色等属性的不同组合,使服装行业的水平差异比较普遍。相比之下,在资源禀赋、技术和收入水平都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较常见。代表人物有Falvey等人,他们认为在产业内贸易发生时,要素禀赋差异是重要因素。
技术差异,毫无疑问是以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水平的进步提升,带来新产品,由此产生了差异。技术产品,通常生命周期短且明显,当处于不同阶段会在不同类型的国家生产,比如智能手机,刚刚开发时,在发达国家生产,当技术普及时,即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后期,会在发展中国进行生产。当产品在进行国际贸易时,进口和出口同时出现便会产生产业内贸易。代表人物是Davis等人,认为技术性差异是解释产业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
垂直差异的研究重点是品牌与质量,即产品的品质差异。从供给方面看,厂商为占据市场,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获得消费者肯定;从需求方面来看,收入差距会导致一国消费者选择不同质量的产品,另外,即使消费者群体的收入一致,不同消费者对质量需求也不一致。例如发达国家,以生产和消费高质量产品为主,因此会选择出口大量的高质量产品;而国内存在的多层次的质量需求,使得该国也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部分中低档的同类产品,汽车行业就明显地体显出了这点。代表人物是Krugman,认为在壟断竞争的市场中,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基本因素是规模经济。
2. 文献回顾。学者对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探索。国外研究方面,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国家之间的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运输成本降低等因素会对产业内贸易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Greenway,1995;Pombo,2011)。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对产业内贸易具有负向作用,即国家间的要素禀赋差异越大,相互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Nuno Carlos Leitao,2011)。Yan Li(2015)通过对中韩贸易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发现技术进步、人均GDP差异会影响产业内贸易,且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制成品影响程度不同。在国内研究方面,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关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刘文革等(2011)利用1995年~2009年中美贸易产品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的规模经济会促进产业内贸易,但短期内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利于中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汤海燕等(2003)通过对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市场规模、地缘优势会促进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在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国际直接投资和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何晨亮,2015;孙莹,2014)。万智颖(2010)的研究认为,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主要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周茂荣、吕婕(2010)通过对中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发现两国人均GDP的差异的扩大不利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通过上述文献研究,多数学者研究了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并且测算了相关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但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具体分类贸易指数的测算还相对缺乏。因此,本文基于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分别测算了基于OECD分类的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贸易摩擦背景下影响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三、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目前,学术界对于静态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Balasa指数、GL指数、Aquino指数和Bergstrand指数等。在综合上述指数优势和局限性后,本文选择GL指数来测量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水平。GL指数的公式为:
Xp和Mp分别代表某国的p产业的进口额和出口额;GLp代表p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其中,0?燮GLp?燮1。若GLp=1,则贸易均为产业内贸易;若GLp=0,则贸易都为产业间贸易。并以GLp=0.5为划分标准,当GLp<0.5认为贸易形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当GLp>0.5,贸易形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从图1可以看出,中美高新技术不同类别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较大差异。具体来看,医疗、精密光学仪器类的GL指数最高,2001年以来,GL数值均大于0.5,近三年更是接近0.8,属于产业内贸易。其次是制药类,2001年~2008年,GL指数两次突破0.5;2008年后,GL指数总体保持上升状态,2011年后,达到产业内贸易水平。而对于飞机和航天器、广播、电视和通信设备以及办公、会计和计算机设备这三个行业,其产业内贸易GL指数始终在0.3以下,而且整体呈下降趋势。2009年后,这三类的GL指数始终保持在0.1以下,产业内贸易水平非常低。综合来看,中美两国之间的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各个类别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差较大。
四、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
根据相关国际贸易理论,并结合中美两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影响两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优势差异。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若两国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会导致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导致中国在出口产品方面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美国是世界上最具有创新力的国家,其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较强。因此,中国需要从美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而向美国出口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与美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差异较大,导致两国之间高新技术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
(2)外商直接投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政府都积极的吸引外国投资,并给予外国厂商各种优惠政策。相关理论表明,如果FDI投入部门属于加工贸易,那么加工贸易的进行会同时增加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所以FDI的增加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十分有利。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对劳动保障和环保要求要相对宽松,因此美国将其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环节放在国内,将产品的组装和加工转移到中国,借助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的生产优势,最终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因此,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会促进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3)国际贸易政策。为了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一些国家会采取如关税补贴和出口退税等相关政策鼓励国内厂商的出口,扩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促使企业发挥规模经济,从而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或者加大贸易壁垒,限制他国对本国的出口,以政策的手段促使本国产业的贸易顺差增加。2018年4月,美国以中美贸易失衡为由,对我国出口的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产品征收25%的关税。美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技术优势大于中国,在国际市场自由竞争条件下,其产品的竞争力与中国相比也具有较大优势;但是美国政府实施的贸易战政策,限制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中国的出口,从而导致中国对美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贸易顺差。所以,各国所制定的贸易政策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五、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对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计算了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GL指数,分析了影响中美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的因素,并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GL指数较低,即表示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这与美国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限制有关。美国对我国实行的贸易战,短时期内会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我国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并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
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高新技术研发投入,努力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促使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避免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2)坚持“一带一路”倡议,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美国近年来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不僅造成了两国之间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的现象,还导致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背景下,中国不应该仅着眼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贸易,还应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建设。因此,中国应通过相关政策促进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减少投资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其它国家在投资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国家之间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3)合理利用外资,提高引入外资质量。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影响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其技术溢出效应可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虽然,国外公司对我国的直接投资水平较高,但是大多数投资都集中于产业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目的是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相关投资优惠政策,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成本,质量较低的垂直型投资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提升作用不大。因此,我国应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外国投资,鼓励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增加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促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Greenaway David, Hine Robert, Milner Chri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 A Cross Industry Analysis For The United Kingdom[J].The Economic Journal,1995,(105):1505-1518.
[2] 何晨亮.产业内贸易[D].杭州: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13.
[3] 廉勇.产业贸易层面的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测度与影响因素[J].产经评论,2018,9(5):55-68.
[4] 刘文革,刘艳利.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制造业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1,(50):60-67.
[5] 强永昌.产业内贸易论——国际贸易最新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0-36.
[6] 孙莹,耿心怡.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7):27-34.
[7] 汤海燕,史智宇,周甫军.影响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因素解析[J].当代财经,2003,(12):89-91.
[8] 万智颖.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10.
[9] 艳红.中美贸易战根源、趋势及中国应对[J].现代管理科学,2019,(6):13-15.
[10] 喻春娇,喻美辞.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我国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24-29.
[11] 张彬.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15.
[12] 周茂荣,吕婕.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0,(2):32-37.
作者简介:张迪(1995-),男,汉族,安徽省阜阳市人,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李婷(1995-),女,漢族,浙江省温州市人,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张景帅(1993-),男,汉族,江苏省宿迁市人,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
收稿日期: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