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蓉
基层党建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与基层治理有效性紧密相关。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从解决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入手,提出创新发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亟需抓好四件大事:建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提升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工作水平;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这四件大事的核心要义就是:在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上,紧扣治理抓党建。实现社区建设与党的建设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亟需各地区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本文剖析江西省城市基层治理实践的主要做法,以期为破解多重转型背景下城市基层治理难题提供经验支撑和理论指导。
基层社区空间建设首先要加强党建基地建设,让党建阵地“活”起来、党建品牌“亮”起来、党建元素“美”起来,在此基础上,打造社区特有的文化元素。如南昌市南昌县莲塘镇正荣大湖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设区域党建服务中心及职工之家,室内服务场地面积达2300多平米。党建服务中心主要有红领巾工作站、党员沙龙、红心书吧、“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与谈心室等功能室,职工之家则涵盖了群众服务、宣传展示、学习培训、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五大功能区。基层社区空间建设除了自然地理空间的基地建设外,更重要的是实现服务功能的社会空间。从功能来看,社区空间分为办公办事区、公共活动区和宣传展示区。三大空间区域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突出党建引领。如青山湖区彩虹社区按照“党建+”的理念,着力打造了“七彩连虹党建综合体”。“赤橙黄青金紫蓝,彩虹党建我先行”。每种颜色代表一个社区功能,红色党建先锋站——打造精品党建,橙色连心民情室——实现精准对接,黄色助力和谐坊——完善精品自治,青色教育集中区——开展精品教育,金色品牌服务厅——推行精品服务,紫色文化群艺馆——培育精品文化,蓝色清洁大家园——营造精品环境,将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融入到基层群众自治、拓展社区服务、维护社区安定、繁荣社区文化、改善社区环境之中,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党建这“一核”的引领示范,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党支部班子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三大作用。同时,注重“多元”合作共治。城市基层治理往往与网格化覆盖相结合,通过多网合一,将党组织嵌入网格中,构建网格化覆盖、区域化延伸的“共建式”格局。如南昌市青山湖区塘山镇高新社区构筑“六化六式”治理格局:一是网格化覆盖,构建“共建式”组织。坚持将“党支部建在网格片区、党小组建在楼栋单元”,初步形成了覆盖居民院落、单元楼栋、商务楼宇的组织网格。二是区域化延伸,组成“链条式”体系。深化兼职委员制度,推进关工委、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骨干担任社区兼职委员。三是多元化活动,夯实“共享式”载体。组建驻区单位八支志愿者服务队,举办“公益格子铺”等活动,促进了社区服务资源共享。四是项目化运作,用活“体验式”平台。打造了“五在”示范基地,在辖区党员中开展“当一日党支部书记”等活动。五是常态化服务,创新“帮扶式”机制。开展进社区送服务、进院落送和谐、进困难家庭送温暖“三进三送”活动。六是联合化治理,融洽“互动式”关系。积极整合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和社工、群众等多元治理主体,联合开展邻里互助、居民融入、纠纷调解及平安创建等活动,打造联建共享的社区共同体。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如江西省试点省直管市丰城市委市政府提出村(社区)“115”治理模式(“1”,建好一个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1”,加强一系列村级文化建设;“5”,搭建“农民讲师团、金牌调解室、村民理事会、阳光党务村务窗、群众微心愿”五大为民服务平台)。丰城市洛市镇所辖的16个村委会实行党建引领村级综合治理“115”工程实践,在农村传统村落社区示范引领并铺开推行。其一,依托村(社区)活动场所建立党群服务中心,配设相关功能站室,打造一个关怀党员、服务群众的“1+X”党群之家,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其二,按照“民事、民办、民议”的原则制定自治、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推行“五事三公开”(群众提事、党员议事、“两委”定事、理事会干事、监事会监事;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的运行工作机制。其三,在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党员、新型农民”三支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以打造特色乡村文化为主题编制村歌镇歌20首,开展唱村歌、立村训、亮村规及好人评选等活动,让村歌传唱起来、村规民约立起来、好人新风树起来、村风村训传承下来。其四,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设立“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等,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窗口式、网络式的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就业社保、养老助残与妇儿关爱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组织建设、党员活动、综治警务、司法调解与人口管理等社会治理服务。其五,大力培育社区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互助活动融洽邻里关系,消除一些矛盾纠纷,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的需求。
二是强化党员进社区服务,激活党员志愿服务。如南昌市青山湖区塘山镇高新社区打造了全市首个在职党员进社区“五在”示范服务中心:其一,履职“在位”党员工作室。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和群众诉求,合理设置党代表(党员)服务岗位,明确岗位责任。其二,建立幸福“在线”爱心圆梦站。随时接受居民及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物资,将收到的爱心物资进行分类、登记,实现群众“微心愿”。其三,奉献“在先”岗位认领栏。实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建立双向联系册,在楼栋对党员身份、承诺和特长进行“三公示”。其四,共享“在家”庭院党支部。实行在职党员进社区“担职务实”。成立亲情协会、文体协会和议事协会等组织,搭建民事服务网、绿色家园网及和睦安全网三个网络平台。其五,牢记“在心”网格服务区。依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社区社会化管理工作机制,把有一技之长的在职党员和辖区共建单位党组织都纳入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之中。
与农村社区要将生产服务功能放在首位不同,城市社区必须突显生活服务功能,因此,党员社区志愿服务成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一项创新。如在江西省直管共青城,茶山街道的社区结合辖区老人多的现状,以“党建引领义工,义工服务群众”为理念,针对社区实际,打造“党建+慈孝”文化特色社区,探索“123”模式,即组建1支“慈孝”义工队,构筑2个“慈孝”平台——网格管理平台和志愿活动平台,推进3项“慈孝”服务——尊老服务、爱老服务、助老服务,努力营造“心服务”“馨感觉”的“新社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亟需将党建嵌入基层治理的探索实践,“党建+民主协商”是“党建+”工作深化的重要发展趋势,要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由垂直型、行政化、单位式的组织体系,向横向型、民主化、区域式的组织体系转变,创新组织设置、优化功能实现;以嵌入式服务为突破口,专注于问题的解决与变化,运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帮助社会成员适应、融入社会环境,提升社区社会资本,促进社区治理。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需要以群众需求为本设计服务项目,否则,党建服务活动与群众需求脱节,容易产生“装点门面”“水土不服”现象。为此,要着力强化社区组织建设,拓展服务载体。一是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健全基层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共驻共建制度,大力推广“楼宇党建”等新型区域化社区党建模式。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组织党员对辖区困难群众慰问、开展“微心愿”认领等。二是完善社区服务组织,如日间照料、学童接送、居家养老、社区食堂、家政超市及志愿者服务等。建立社区服务组织应本着从社区广大居民的客观需求出发,在规划的基础上,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为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服务的公益性组织。三是培育和发展各类社区自助组织,如志愿服务组织、文体活动类组织等。加强对社区自助组织的培育与管理,引导其为建设环境优美、普遍信任、有效规范、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社区作出积极贡献。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通过挖掘文体骨干、培育文体团队、组织文体活动等,不断输入新鲜血液,逐步形成有自己特点的文化队伍和活动项目,使社区居民学在社区,乐在社区。在社区活动中,增强居民参与,建立信任关系,提升社区归属感,为社区善治打下扎实的基础。
目前,社区网格化管理已经由特大或大城市管理延伸到中小城市和县城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使社会单元明晰化、信息化、精细化,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社区资源的重新整合,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高效的运转能力。依托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初步成形格局,南昌县莲塘镇正荣大湖社区打造党建联盟综合体。目前,社区党支部向联盟企业下派2名党建指导员,帮助企业培育党建人才,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与14个党组织签订党建联盟协议,定期召开党建联盟联席会议,共商党建工作,共用服务阵地。通过建立区域党建联盟,打破社区、企业、学校和社会等各类党组织之间的“无形藩篱”,同时,党建联盟联席会议通过统筹、协调和联络作用,明确成员党组织职能职责,合力推动责任落实。在党建联盟综合体内,通过“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区域党工委组织在社区工作的、在社区住的或者挂点社区的省、市、县、镇四级“两代表一委员”轮值坐班,接待群众,收集问题。目前共接待党员群众86人,倾听意见建议107件。创建党建联建体,实现了组织联建强堡垒,增强了党建工作载体,有利于克服联谊式、人情式和援助式运行状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