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山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

2019-11-17 19:09胡爱敏
中国国情国力 2019年11期
关键词:山东省文化产业山东

胡爱敏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对文化资源进行提炼、重构和再造,实现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等的跨界融合,生产出差异化、个性化的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形态。山东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悠久,近年来创意驱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迅速,提质增效明显。整体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鉴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到的行业范围比较宽泛,本文采用的标准是国家统计局2018年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包括但不限于其中的“内容创作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的行业。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创意转化的产品才能够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奇的小众的个性化需求。

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1)出政策,完善顶层设计。山东站在全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大局,强化了对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设计,制定出台了诸多政策文件,着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这些政策文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战略规划文件,如《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山东要着力培育“动漫创意、数字影像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行业”。《山东省文化厅“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强调,要培育创意设计、数字文化服务、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和网络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加大文化资源创意转化力度,推动文化创意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自2018年起,山东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大产业之一,并专门出台《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等,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目标与任务进行设计。第二类是体制改革文件,包括《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山东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和《山东省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等。第三类是方案举措,包括《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的通知》《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管理办法》《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山东省文化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文化创意集市”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等。这一系列文件,既有长远规划,又有切实措施,为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有利的制度环境。

(2)搭平台,推动资源融合。针对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题,山东省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设立山东省文化产权交易所,为各类文化物权、债权、股权和版权等提供流转平台,推动文化产权交易、文化项目融资;设立山东省文化发展投资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拓宽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开展投融资路演活动,为文化企业和投资机构搭建方便快捷、实时互动的对接平台;实施“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计划,建立完善的山东文化产业信息管理平台。2016年下半年起,山东省打造了10个低成本、便利化和全要素配置的文化创意体验集聚区——“创意集市”,搭建开放、多元的创意环境、展示交易和服务平台,整合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山东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依托自身优势,自2017年起开始构建全省重大文化项目投融资平台、国有文化资本运营平台、文化基金管理运营平台及文化金融服务支持平台,致力于成为“全国领先的跨系统、跨行业、跨区域的大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2017年底,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成立,为行业的发展壮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搭建了桥梁纽带。

2.产业规模实力连续提升

近年来,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速。2017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近3120亿元,占GDP比重约为4.29%。与文化创意产业增量相伴生的是产业主体实力不断增强,涌现出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和山东影视传媒集团等一批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目前,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三核(济南、青岛、烟台)四区(儒家文化转化区、红色文化旅游区、工艺美术聚集区、民俗文化产业区)两带(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带、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带)百城千点”格局,成为山东省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点。

3.文创园区孵化聚集引领产业发展

山东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优势文化产业项目的孵化器,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聚、平台搭建等行业引领方面的作用,园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2017年,山东省修订出台《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管理办法》和《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提高了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报和创建条件,并实行年度考核评比、动态管理,以规范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健康发展。2018年,制定了《山东省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以差异化、专业化的原则,重点培育100个特色突出、专业性强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截至2018年底,山东省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68个,这些园区和基地汇集“文化企业近4000家,带动就业人数近15万人,主营业务收入近千亿元”。山东还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9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孵化及示范引领下,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及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产业链不断延长,一批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涌现,文化发展新高地逐渐成型,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4.产业融合趋势彰显发展潜力

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积极融合,促生了文化新业态,如“文创+旅游”“文创+农业”“文创+工业制造”“文创+传媒”“文创+科技”“文创+金融”和“互联网+文创”等。文化创意与各领域的融合释放新活力、塑造新动能、创造新模式,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加多样的载体,拉动产业链的内外联动和迭代升级,大大扩展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2016年,山东印发《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启动了文化电商培育行动,加强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合作,以文化电商平台助推山东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与推广。2018年以来,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推进,山东全面启动《山东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文化创意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即将迎来多业态、全产业的高端跨越。

面临的问题

1.文化资源转化不足

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资源是山东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力支撑,提供了优质文化素材和产业资源。山东现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山东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73项,省级名录751项,现有国家级传承人51名,省级传承人296名。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资源的利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如在影视剧方面打响了“鲁剧”品牌。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沂蒙山》今年第三次登上省会大剧院的舞台,引发“文化热点”。但山东的文化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产业优势,并未把文化符号创新转化成高端IP(知识产权产品)。大部分文创产品仅仅经过粗浅加工,产业链较短,且囿于地域的限制而零星散落各地,或局限于民间,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尤其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齐鲁文化,未能以产业化的形态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

2.产业集聚效应较弱

近年来,山东省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相继出现,这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园区规模体量较小、位置分散,缺乏明晰的目标定位,园区地产化、运营不良等问题,如长清大学城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短短几年内就出现了明显凋敝的现象,青岛的1919文化创意产业园也短短几年内由盛转衰。园区间同质化、同构化竞争,缺乏必要的协调联动,园区配套不够完善、服务平台支持不足、政策不健全等情况普遍存在。在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基地中,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缺乏大企业的带动,企业间协同不足,创意设计、产品制造、内容体验及产品营销等文化创意产业链条未能得到很好衔接,也导致了集聚的效应不够。就2018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来看,北京为9.6%,上海为12%,而山东省约为5%。与先进省市相比,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实力较弱,竞争力不足。

3.产业融合有待强化

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已经显现出强大的市场前景,但跨界融合深度不够,融合效能和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近年来山东省一批动漫企业和动漫原创品牌崭露头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动漫产业链。2015年5月,动漫行业主动抱团发展,成立了山东省动漫行业协会,2018年山东10家动漫企业组团参加中国国际动漫节,联合展示山东动漫的魅力,但创建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原创动漫品牌仍然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刚刚起步,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创企业融资渠道不够畅通。文化旅游方面,各地已经认识到地域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潜力,一些项目也显示出了山东的文化底蕴,但现有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较低,文旅融合不充分,难以满足游客高品质审美、深层文化体验的需求。如曲阜依托孔孟故里,整合儒家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打造(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文化盛会,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其作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创新创意人才缺乏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源头和核心要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高素质人才,包括创意设计人才、资本运营人才、管理营销人才与熟练的技术工人等,但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是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发展瓶颈。有文化素养、有创意、懂技术的高端人才难寻,能将创意文化的设计、营销和资本运营等产业链贯穿起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尤为缺乏。另外,行业、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文创产品品牌竞争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等,也影响着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

发展路径

1.充分发掘利用文化存量资源,弘扬齐鲁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在深厚文化资源基础之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对文脉的延续。山东省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地方特色文化,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发展文创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但文化资源优势不会自动转化为发展优势,这就需要深入挖掘山东文化元素,对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丰富多彩的齐鲁文化进行有效挖掘和包装,提高文化资源利用层次。创意行业要以现代感和时尚感的创新思维推动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从山东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中寻找创意灵感,提高创意设计的水平。充分挖掘和阐释山东省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存,经过再创造,衍生出更多具有浓郁山东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凸显山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设计水平和能力。尤其是要注重在影视剧、动漫制作领域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原创产品和精品,切实把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同时也促进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成果,积极打造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以高端、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

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作用和规模主要表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及发展方面,因此,需要特别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和运作。

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基地的设立、管理和发展提供税收、土地和价格等优惠政策,以项目引领、大企业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科学合理规划园区业态,确定重点方向,突出园区发展的文化主题。完善园区配套公共服务和设施,完善园区管理和服务平台,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提升服务功能,使园区不仅仅是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汇聚区,还是提供咨询服务、中介服务、投融资、展示、人员培训和交流等服务的平台。

根据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优化全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布局,统筹组织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在具备一定基础的地区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在全省层面统筹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机制和平台,避免重复建设。科学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实现差异化、协同发展,扭转同质化、同构化发展的现状。以山东动漫行业协会等组织为载体,鼓励行业相近相邻的企业组建行业联盟或协会,加大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素材和资源的整合,强化区域间、园区间和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构筑创意产业链,以联合体的方式抱团发展,形成发展合力,共创共赢。结合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适时规划建设一批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平台、物流配送和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产品交易中心等,把文化创意产业链条逐步拉长。同时,积极筹办各类文化节和展览会,夯实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环节。通过文化产业集群,逐步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产业集聚、规模效用。

3.大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实现跨界发展

利用山东省在工业、信息和农业方面的传统优势,鼓励传统企业跨界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创意+”,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鼓励传统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设计、文化与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挥文化创意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组建富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大规模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增强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要特别注重“互联网+”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的高度融合,注重传统文化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交融发展,不断催生新的业态。

4.多元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挥智力优势

山东省区域内集中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机构、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研发实力雄厚、创新能力较强,应加以充分发挥。具体而言,要加大投入力度,依托山东省内高校、职业院校的教育培训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转变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保护创新性为目标,注重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和释放,积极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企业需要的创意设计、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人才,增加人才储备。利用现有条件,加大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企业与相关高校、培训机构的合作,联合定向培育专业型技能型人才。鼓励创意成果的转化,推广济南市与7所驻济高校开展文化产业战略合作的做法,继续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与省内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和有效对接,把高校的创意成果、科研成果市场化、产品化、产业化,取得双赢的效果。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制定优惠条件,鼓励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面向国内外,积极引进紧缺创意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大与国内外先进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的交流,汲取有益的经验做法,以国际化的现代化的创新思维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山东省文化产业山东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再见,雪姑娘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