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育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2019-11-17 07:09谢嘉梁
党政干部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政治课培育

谢嘉梁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培育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和关键的紧迫课题。紧紧围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科学蕴涵、培育与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大意义与路径选择等若干基础问题,本文展开了深度理性研讨。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科学蕴涵

概念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和表达载体。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概念内涵,是有效深化和丰富拓展相关学术研究及实践探索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

1.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内涵界定。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恢宏而缜密的科学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长期发展形成的一切优秀成果,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科学回答了人类解放和自由发展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的深邃问题,指引了世界各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基本方向。“理论”,是指人们理解或解释事物所积累形成的宏大缜密的知识体系。

“素”的本意是本色、未染色的生绢,引申为白的、没有染色的,又引申为朴素、质朴之意;“养”的本意为饲养,引申为供养、奉养,又引申为生育、培植、调养、培养、陶冶。所谓“素养”,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修习涵养”而逐步形成的内在的精神文化特质。从发生学的视角来看,“素养”的形成首先是摄入外部信息(或称知识),经过消化吸收进入人的认知本体,再渗透到他或她的生活和行动中,从而形成稳定的生活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素养与素质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素质侧重于先天的遗传基因,素养则侧重于后天的培育与塑造[1]。

2.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概念解读。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就是指了解、学习、认知、掌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程度和水平,以及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分析和合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技巧与能力。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涵涉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意素养等三个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基本层面。其中,‘知识素养’以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主要表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基础因素;‘能力素养’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应用能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中坚层次;‘情意素养’则是较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来说更高层次的素养,具体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仰。”[2]

3.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评价标准与培育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综合素质的统帅、灵魂和核心。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一名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首要条件和基本特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高低水平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程度。此外,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高低程度,是深入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以及衡量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还是关涉到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因素。

准确判断一个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主要是看他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来正确认识和合理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是否“真学、真研、真懂、真信、真用、真传”马克思主义理论[3]。“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科学批判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素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素养、知荣辱明是非立高行的责任道德素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题中应有之义[4]。

具体地说,培育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必须使其达到以下五大发展目标:第一,掌握丰富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价值理念、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方式;第三,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第四,模范遵守与笃定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大政方针,积极宣传和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五,永葆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澎湃热情和盎然兴趣[5]。

二、培育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大意义

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政治学之父”的中世纪后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曾经深刻地指出:“造就最强大的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造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的信仰”。培育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有力应对西方国家“颜色革命”和长期意识形态隐性渗透的治本之策。具体来说:

1.社会层面。培育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推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只有不断提高亿万人民群众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并有效转化为他们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根本目的。

2.国家层面。培育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新时代,只有不断培育与强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积极引导他们在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信息化浪潮中,有效抵御和及时排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信息干扰和思想困惑,才能充分激发全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智力支撑。

3.学校层面。培育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有助于真正巩固和强化提升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面临着异常复杂建设环境的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培育和强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才能积极有力应对多样化社会文化思潮的巨大冲击和消极影响,进一步加大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和建设工作力度,从而真正巩固和强化提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6]。

4.个体层面。培育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目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自觉努力地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理论信仰。这既是新时代党的宏伟事业不断继往开来、开拓前进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健康成长与成才成功的内在需要[7]。

三、培育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理性思考

培育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一个较为艰难复杂的长期过程,需要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匹配程度,需要探索建立大数据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论体系与技术操作体系,不断强化提升和妥善解决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治理权、话语权问题。

1.从永续发展的战略视角思考,培育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工作,始终把教育引导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深入学习和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身心两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才[8]。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9]“当前和今后,我们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存在的历史局限为基本起点,不断调整、渐次优化与丰富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并不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蓬勃发展,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这是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10]。

2.从永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思考,培育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既要加强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又要注重长期具体的实践养成。当前与今后,培育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必须在以下七个重要方面下足功夫:(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深度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建设,创新开展全球化和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科学组织实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研读马列经典原著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蔚然成风,营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学术氛围,培养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浓厚兴趣;(3)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深刻揭示和深度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功能和应用价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伟大历程,创新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方法和载体建设,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传播的有效路径及一般规律,在实践拓展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5)加强对国外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普遍做法和基本经验的研究,为培育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供丰富营养和科学借鉴;(6)加强力量整合与环境优化,开发与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隐性教育渠道,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个体通力合作的全方位立体教育体系;(7)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长效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体制、组织机制、培训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同时,契合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精神需要和心理认同,深化理性认知、增进情感认同、注重实践履行,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自信的关键所在[11]。

3.从永续发展的根本经验思考,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必修课”和“终身任务”。随着社会生活大规模的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与进步,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认同教育呈现出日益全域化、长程化、复杂化的新特点和新态势。坚决克服和有效杜绝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形式化、碎片化、娱乐化、知识化、功利化”等“五化”倾向[12],彻底扭转或“根本改变马克思主义在有的领域中被‘空泛化’、‘标签化’、‘边缘化’,在一些教材中‘失踪’、学科中‘失语’、论坛上‘失声’的状况”[13],培养和塑造大批优秀的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4],奋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磅礴历史进程,是伟大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前,广大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集中精力深入学习和整体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蕴、精神实质、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持续发掘和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命力和巨大时代价值。

四、结语

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有序展开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的规范性、系统性、动态性、学理性研究,深层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科学内涵、外在表现、推进策略及考核尺度,深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真实现状、主要方式和基本特点,深入探索和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进程、阻滞因素、经验教训和有效方法,深刻揭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生成机理、演化逻辑和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和建构“互联网+”时代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新时期拓展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现代化科学化水平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政治课培育
享思想交流盛筵 促理论素养提升
——评《北京大学理论名家大讲堂》(第二辑)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理论宣讲员要注重理论素养的修炼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