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杂技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一门最具世界性的艺术。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杂技大国,中国杂技就在这块土地上产生并不断地发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精神支撑了中国杂技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并存共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明成就了当代中国杂技的独特品质。
关键词:中国杂技;传统文化;独特品质
一、中国杂技的起源与形成
中国杂技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杂技艺术的一枝奇葩。
中国杂技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萌芽。秦统一中国后,吸收各国角抵的优点,形成了一种娱乐性的杂技节目——角抵戏。
汉代,角抵戏的内容更充实,品种更丰富,技艺更高超。到东汉时,则形成了一种以杂技艺术为中心,汇集各种表演艺术于一堂的新品种——“百戏”体系。
南北朝时期,各族艺术交流频繁,使这一时期的杂技呈现出兼收并蓄,多姿多彩的特点,不仅民间基础丰厚,而且各朝宫廷表演也异彩纷呈。
唐代时,一些节目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超技艺。其中“载竿”之艺极高,马术节目也有很大发展,驯兽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自宋代起,杂技艺术开始从宫廷走向民间,创造了名目繁多的新节目。瓦舍、勾栏的兴起使艺人有了易合易散的卖艺场所,此外,宋代还有了专业的杂技班和培养新人的“科班”。
宋代以后,杂技的社会地位江河日下。元朝建立后,杂技沦落为走江湖、耍把戏的江湖艺术。清代艺人则多以家庭亲属为基础“撂地”演出,或靠赶会流动演出,以维持生计。至近代,杂技更被贬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下九流”。
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艺术获得新生。杂技艺术从简单的技巧表演发展到有乐队、舞蹈、灯光等配合的综合艺术表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当代中国杂技已成为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的艺术奇葩。
二、中国杂技的艺术特色
中国杂技的艺术特色,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特别重视腰腿顶功的训练。中国杂技艺人,即使是表演古彩戏法的演员也都要有扎实的武功基础。
第二是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显示了冷静、巧妙、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功夫。如“走钢丝”中种种惊险的表演,都要求“稳”。
第三是平中求奇,以出神入化的巧妙手法,从无到有,显示人类的创造力量。
第四个艺术特色是轻重并举,高 精 稳 美 ,软硬功夫相辅相成。比如,我所主演的“脖支高椅”“梦想启航——单手顶”这两个节目,最能表现这一艺术特色。
第五是超人的力量与轻捷灵巧的跟斗技艺相结合。例如,在当代的《千斤担》节目中,一位老演员手举脚蹬同时举起四副石担和七、八个演员,负重达千斤以上,表现了超人的力量。
第六是大量采用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富有生活气息,显示了中国杂技与劳动生活的紧密关系。
第七是古朴的工艺美术与形体技巧的结合。例如,“耍花坛”“轉碟”等表演把中国的瓷绘艺术与杂技交融在一起。
第八是中国杂技有着极大的适应性,表演形式、表演场所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第九是中国杂技有着严密的师承传统,又与姐妹艺术关系密切。中国杂技的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但同时它又从戏曲、舞蹈、武术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
这些艺术特色构成了中国杂技的独特魅力。
三、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中国杂技向来以难度大、技巧高而享誉世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杂技演出形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了。
现代杂技要生存、发展和辉煌,要抓艺术的创新与提高;而艺术的创新与提高离不开对审美需求和审美创作的把握。“新”杂技是“美”与“难”的完美结合,所谓“新”,在过去往往被看成是局部、单一的突破。比如创造一个新动作,或者增大技巧难度。他们既不是单纯地表现“技”,也不是单纯地表现“美”,而是两者融为一体,所以看起来特别舒服、连贯。一个明显的创新形式是开始有主题,有整台的主题晚会,也有带主题的个别节目,有人物,有情节,有思想。在演出形式和整体包装上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灯光、服装、音乐、编排手法等都不再是传统的,都不同程度地注入了现代气息。
四、创造全新营销体制使杂技焕发青春
“对于中国的杂技来说,缺的不是艺术家,而是企业家、营销人员、公关人员、外事人员,需要他们将杂技作为产业来经营。”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团长魏真柏说。“戴着奖牌满世界卖艺”的事实证明,中国杂技举步维艰的“症结”在销不在产。尽管中国杂技以难、新、奇、美著称,但在国内外杂技演出市场上,中国优厚的杂技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更没有及时转化为市场优势。 一方面,各杂技团体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应配套进行,同时培养一支既懂得杂技艺术、又懂市场经济规则的营销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需要树立起杂技产业化观念。
五、结语
杂技大国要成为杂技强国,把中国杂技做成聚合资金、设备、人才、精炼队伍、推出名牌、创造精品、专注市场,建立专业营销机构的文化产业,必须加强合作与开放,走产业强杂之路。只有实现优质、优价,避免恶性竞争和不合理中间盘剥,才能使中国杂技的发展走向正规的坦途,延续昔日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徐丽莎.探讨新形势下杂技艺术的创新路径[J].传播力研究,2019,3(36):245.
作者简介:周泽波,杭州杂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