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2019-11-16 11:12杨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育人

杨奇

[摘           要]  要想对资助育人工作进行优化,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开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从现阶段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资助育人工作的新需要以及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关    键   词]  “互联网+”;发展型;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68-02

现阶段,在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其不仅改变了以往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方式,也优化了资助育人工作的资源配置方式,对学校资助育人工作

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一、现阶段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情况

近几年,很多学校都成立了自己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而且多数学校能积极地落实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资金发放的及时性,使资金能够真正地帮助有需要的人,虽然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依然会受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严重影响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这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传播的渠道依然不够丰富

现在很多学校的资助政策都是通过学校开会的方式来传达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信息,这样的信息传播方式的互动性还比较弱,而且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也无法保证,导致学生对信息含义的了解不够全面。

(二)信息的公开还不够透明

满足条件的被资助对象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资助的信息和资助政策,一些学生因为错过了申报时间而错失了被资助的机会。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中,由于信息在层层传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导致学生接收到的信息不够全面,严重影响了资助的质量。

二、“互联网+”大背景下资助育人工作的新变化

(一)明确互联网思维下贫困生的新需要

由于现阶段互联网中经常充斥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和贫困生的现实生活差距较大,这会给贫困生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认同感的形成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更渴望能得到身边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将注意力放在个人的体验上,对自己的家庭情况,他们往往不希望身边的人了解更多,因此,在被资助这个问题上,他们需要学校方面尊重他们的隐私。因此,可以说在接受资助的过程中,贫困生更看重的往往是个人诉求能否得到满足。首先,学校方面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关注公平性。在互联网中,很多信息都是透明的,因此,在资助名额和资助对象的确定方面,必须要保证透明度,资助育人工作才能得到学生的信服。其次是避免伤害贫困生的自尊心,在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品德养成,不断地磨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拥有感恩之心,不断努力并在将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二)对传统资助育人的不足之处需要有新的认识

以往的资助育人工作往往更关注对贫困生的經济资助,而忽视资助育人工作的育人功能。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很多贫困生都将资助工作理解成了“等靠要”,面对国家的资助,一些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甚至一些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伪贫困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教育工作者也认为所谓的资助育人工作,其实就是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援助,这样的观念也是不对的。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学校方面不仅要重视履行对贫困生经济救助职能,还要重点关注对贫困生

的教育工作,否则,就会严重影响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效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只有始终坚持以互联网思维来思考问题,才能解决现阶段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确保学校资助育人工作能够持续健康的开展下去。

(三)借助互联网思维创新资助育人工作模式

创新资助育人模式,学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不断对资助育人工作的组织实施方式进行创新,要积极地对相关的业务流程进行简化,确保需要资助的贫困生能够及时得到资助,而学校的资助服务工作也能全面地得到落实。在对资助政策进行传达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传递的信息通俗易懂、全面及时。在对学校的贫困生进行资助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贫困生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积极地培养贫困生的责任担当,使他们能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在完成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之后,重视跟踪对贫困生的教育,反馈贫困生的发展情况。

三、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主要观点

在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中,针对大学生资助体系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相比于以往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现阶段更注重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在资助大学生的同时,更注重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本质、思想上实现资助。发展型资助育人本着“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观点,不断完善和实施“奖、助、贷、勤、补、减、偿”为主体的混合资助体系,坚持“帮困扶志,助学立人”的资助工作原则。另外,在对大学生实施资助育人过程中,不仅要实施资金帮扶,还应开展项目驱动、资金帮扶、能力培养、社会实践等,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形成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资助模式。

四、“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程度

要建立完善的资助育人互联网信息系统,使资助业务开展能够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使贫困生在接受资助过程中,能自主进行上网申报,自主上网搜索审批结果,进而有效地提升管理的精确度。一是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加强信息申报、贫困生评选过程中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可以专门开通相关的咨询微博、QQ等,安排专职人员对政策进行解读。二是要加强对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贫困生认定标准的建立上,始终坚持量化、公正、客观的原则。不断地根据贫困生的实际需要对认定标准进行完善,使认定标准能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三是要建立完善的资助育人数据库,在综合调查贫困生的资助需要、家庭信息等基础上,将这些信息录入数据库中,使资助工作能具有更强的合理性。例如:国家助学贷款数据库的建设,就需要包含申请贷款的学生现在的状态、银行的审批情况、学校的初审情况、国家相关政策的解读等信息。要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和信息核查制度,一旦发现学生存在信息造假的情况,不仅要追究学生本人的责任,对相关责任人的失职问题也要一并进行追究。四是要充分考虑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发助学工作APP,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校助学APP自主进行助学申报,下载相关的申报表格,提交贫困生证明材料等,管理APP后台的教师需要对学生提交信息进行认定,通过学校的数据库以及其他手段核实学生提交信息的真实性。不同项目的资助需要有明确的申报标准,方便需要申报的学生在线进行查询。

(二)结合资助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资助项目的设置要注意和育人功能相结合,针对不同资助项目要建立不同的育人导向。其中,“奖”的主要目的是对先进学生进行鼓励,引导贫困生向先进的目标去努力,使得奖的学生能成为贫困生的榜样,促使贫困生能主动地向他们学习。通过典型示范、活动推进、重点宣传等方式对贫困生进行鼓励,使他们成为努力奋斗、自强不息的优秀学生,成为学校“创先争优”的优秀学子;“贷”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使学生能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可以借助确认学生的助学贷款是否还清的机会,建立毕业生贷款还款微信群,定期向学生推送一些征信、贷款方面的知识以及违约学生被处罚的一些案例,引导学生按时还款,尽可能地降低学生逾期还款的概率;“勤”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公益性的岗位,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一些收入,减轻家庭方面的负担。学校负责资助育人工作的教师需要努力对校外的资源和校内的一些资源进行整合,要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同时对这些岗位进行规范,使学生能在参与勤工助学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而助学金和助学补助的发放则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经济上的援助,体现学校方面的责任担当。同时,资助育人工作还可以和评优评奖的工作结合到一起,在确定优秀学生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感恩意识纳入考核的范围内,尤其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考核他们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要考核他们的道德素养,此外,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也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通过不同资助项目之间的衔接,可以更好地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育人功能,促进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三)以用户思维来建立自助服务体系

建立资助服务体系,学校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对贫困生的实际需要要有充分了解,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资助项目。首先,可以建立励志宣讲、素质拓展帮学社团,加强学生的体验。其次,要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规划,以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定期推送一些励志文章,鼓励学生自立自强、努力奋斗。最后,要加强对学生就业方面的辅导,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改变贫困的状态,进而有效地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借用大数据优势科学地对贫困生进行评价

要借助现在大数据的优势,对贫困生的情况进行科学综合的评价。首先,要注意跟踪贫困生的生活情况,建立动态化贫困生生活档案,档案中不仅要包含贫困生的家庭信息。個人信息也要包含贫困生的课堂出勤情况、校园卡消费情况等。其次,针对贫困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地采取干预措施,如贫困生的心理状态、与学生的交往情况等,确保贫困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推动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提升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精确性和客观性,进而更好地达成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以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静.“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8(5):180-181.

[2]张建荣,余晓萍.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以江西服装学院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1):89.

[3]包家.发展型资助育人: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趋势[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75.

◎编辑 李 静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