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
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主体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在家庭教育中,超限效应表现为当父母多次对一件事做出同样的批评时,孩子的心情会从内疚不安转为不耐烦,最后到反感讨厌。
去年,我班上转来一个叫周彤的男孩。开学时他妈妈再三拜托我,说:“张老师,我感觉周彤对学习没有兴趣,希望您一定严格管教。”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周彤其实挺聪明,学习基础也不差,只是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午餐后,我约他一起到操场聊天,当我问到他在家里的学习状态时,他激动地说:“老师,我也想好好学习,可是,不管我怎么做,我爸妈都不满意,他们都只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从来不会表扬我。”说完,他沮丧地低下头。周彤的话让我陷入沉思,看来得与他父母沟通一下。
现代心理学认为,当孩子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时,如果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且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对于学习基础薄弱,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们应该鼓励大于批判,給他们一种“我能行”的心理暗示。这种自我激励会促使孩子克服恐惧,直面困难,增强自我挑战的勇气。如果家长平时的表现过于强势,则会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压力,使他羞于开口、不敢表达。家长越着急,越盲目施压,孩子就越叛逆,从而家庭教育陷入了恶性循环。
苗不扶不正。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的同时,批判教育也不可或缺。那么,赞美与批评该如何拿捏?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小作者巴迪写了一首诗,母亲非常激动地鼓励他:“这首诗精彩极了。”父亲却评价:“这首诗糟糕透了。”当时年幼的作者并没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冲到房间痛哭了一场。后来小作者成长为一名大作家,他在文中写道:“‘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作者很幸运,他有一位慈爱的母亲,总是给予他赞美与鼓励。他也有一位严厉的父亲,时常提醒着他要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就是平衡教育。有的父母深谙此理,生活中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我把这些讲给周彤妈妈听,并建议她也像巴迪的妈妈一样,不断给周彤鼓励。
一学期后,周彤妈妈兴奋地告诉我周彤的变化。原来,期中考试过后,周彤兴冲冲地拿着81分的语文卷子回家,妈妈一把抱住他:“宝贝太棒了,你的努力没白费,终于考到80分以上了。”可是父亲却冷冷地说:“骄傲什么,离100分还差得远呢。”周彤听后,没有像以前那样沮丧,而是鼓起勇气走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您说得对,我会继续加油。”后来周彤学习更加刻苦,他在日记中写道:“妈妈的肯定,给了我前行的力量,爸爸的告诫给我了清醒的警示,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教育孩子都应该直接明确,就事论事,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当一件事情发生时,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看到他做得好的地方,并予以肯定,再引导他认识到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即使孩子有过失,对其批评惩罚时,也要沉着、冷静,要严肃而不粗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信、自尊、快乐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安陆市木梓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