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德
摘 要:文章经过使用实地调研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摄像观察法这些研究方法,在竹竿舞的特征以及其体现的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于高中体育教育的意义。
關键词:竹竿舞;高中体育教学;研究应用
竹竿舞也被称为竹杠舞,由于其欢快的舞蹈节奏以及灵活多变的身形体态受到了本土居民的高度喜爱。舞者伴随着音乐尽情舞蹈,展示自身优美的舞姿,身体和心理都获得了良好的锻炼。在体育课堂中引入竹竿舞教育,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并且对于竹竿舞的研究也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学生进行竹竿舞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还展现了我国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与发展性,对于学校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体育课堂开设竹竿舞教育的必要性
竹竿舞这项民族性体育项目具有很多特点,主要特点就是其有很强的节奏感、欢快的运动氛围以及简单易学的动作。这项目教师培训时间较短,教师可以较为简单地熟悉教学方法。在培训课程结束都还可以通过网上视频教学、课外书本知识等方式进行更加细化地学习和研究。现阶段很多旅游场所都进行了竹竿舞项目的开发,将其作为一种旅游项目来吸引游客的注意,成为旅游观光区的一大亮点。
教师可以借助诸多方法来获取竹竿舞知识,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高中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在进行高中生审美观念与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帮助学生全方位熟悉体育技术、知识以及能力提升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学校课外体育项目大多数都缺少趣味性,每次练习都是简单地进行重复,很少有练习者坚持下来,因而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
竹竿舞不但动作简单易学,还能够配合音乐进行很强节奏性的运动,给予练习者很大的乐趣,这种情况下不但锻炼身体,还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喜欢的课外体育项目。竹竿舞灵活多点,可以积极调动学生思维,提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提升其灵活性、耐力性以及身体其他基础素质,尤其是在提升其身体协调性以及节奏性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体育课堂开设竹竿舞教育的可行性
1.摄像观察法。
经过多次观看竹竿舞比赛相关的网络视频,观察与分析比赛中舞者使用的技巧、伴奏音乐等指标,来寻找对本课题研究充分的实例依据。
2.实地调研法。
通过实地调研、考察的方法,对竹竿舞在中学开设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研中学进行综合系统地分析。另外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访问,搜集第一手的可靠资料,然后进行梳理与分析。
3.逻辑分析法。
把经过以上方法搜集的资料进行系统地梳理并使用辩证论证、类比论证等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现阶段得到的理论进行详尽地分析,进而提出具有自身观点的相关建议。
三、高中体育课堂开设竹竿舞教育的具体应用
1.竹竿舞课程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学时安排。
每一所中学都关注于开设民族体育课堂教学,在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都加入了竹竿舞教学内容,竹竿舞项目是有很强教学价值的,将竹竿舞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更积极参加锻炼身体的行列,还能够提升学生竞争力与校园凝聚力,进而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另外,这项目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灵活性与身体协调性,塑造形体、培养气质以及树立自信,促使学生可以形成终身锻炼的优良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着重2-4拍节奏的单腿双腿跳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应该注重2-4拍节奏的花样跳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2.教学场地与体育器材简单方便。
竹竿舞是可以在空旷平地上进行敲打起舞的一项体育项目。没有太过复杂的场所以及运动器材的要求,几根竹竿和一块空旷的土地就可进行体育项目的教学活动。教学场地和器材在很大方面限制着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情况,竹竿舞没有太过复杂的场地以及器材要求,每一所中学都能够拥有这些条件,因此它不但适合普通中学开展,也适合贫困和偏远山区体育项目课程的开设。
3.学生对竹竿舞课程兴趣浓厚。
竹竿舞中竹竿高低起伏,敲敲打打,载加上优美的音乐伴奏,在这样的氛围下翩翩起舞,这样增加了学生对于竹竿舞的兴趣,将竹竿舞课程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也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学生们都认为,竹竿舞与以前开设的体育课程内容略有不同,是一种全新的体育项目,也是我国传统优秀的体育项目。经过课堂教学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竹竿舞,有助于他们培养团队荣誉感,增强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也能够更好地感受民族文化的氛围,增强他们自身文化自信心。
四、结语
竹竿舞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体育项目,将竹竿舞作为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不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凸显了我国地方性文化特色。竹竿舞与现代艺术文化进行结合,不仅能够发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兴趣,释放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因此,将竹竿舞引入体育课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项光华.研究“诱趣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4):100+102.
[2]张贵旺,张哲云,陈卫鹏.花样跳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黑河教育,2015(0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