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 有效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显现,各国对人才的创新性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视。我国中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较扎实,但是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较薄弱,这就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造成的。所以,实践课程活动将会成为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主要关注方向。
由于中學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没有可参考的课程模式、教材教辅、评价标准等教学依据。所以,在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难免导致教师对此课程活动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误解,不仅没有建立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教师指导方法,而且唤起學生实践的主动意愿,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施展的难度。因此,作为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作为实施该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进一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1整合各种资源优化实践性活动课程的管理模式
实践课程活动的成功实施需要建立在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基础之上,比如:设施场所、师资配备等。实践课程是一项较复杂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需要相关器材、材料等资源展开实践活动,而且还需要教师的理性指导和牵引。因此,这就涉及资源的合理调配和规划、实践活动场所的安排、实践资源的分配、实践互动关系的调配等事项,这都需要教师依据客观条件进行适当划分和采配。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监管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在线视频、语音对话、实时对讲等途径辅导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实践流程;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实践活动主题置办好学生需要的实践教具、实践素材等;教师要发放《实践活动记录报告》《实践活动信息表》等表格,督促学生按照版块要求进行填写,这样不仅便于教师明察学生的实践情况,还能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实践问题。
2重视综合实践课教师的培训
很多综合实践教师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不知道如何上好综合实践课程或者是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这样一来就导致实践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甚至起到了反面作用。一些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没有研究意识,在遇到问题时不会通过理论学习、合作研究来解决问题,也不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只是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来组织教学,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另外,在综合实践课教师中还存在缺乏高水平的领导能力,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较慢等现象,这些教师很容易误解综合实践课程的意义,直接把这个新兴的课程当做了课外活动。因此,要格外重视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是否得到重视,教育思想是否改变,最终将取决于学校的培训力度。
3明确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针对性教育主题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涉及三方面的活动内容,即研究性、社区服务性和社会实践性。研究性课程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学校、家庭等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和探究真理;社区服务性课程活动是指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实践活动,包括拥军优属、尊老爱幼、帮贫扶困、环境保护等社区性质类活动,以便培养学生的社区服务意识。
4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化特征的课程教学内容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倾向、学习言行等个性化特征。如果教师按照程式化标准制定大同小异的课程内容,那么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会失去实践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设计充满趣味性和主体性的实践课程内容,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价值功能,激发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5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不在于以什么形式来展示活动成果,而是让学生亲历过程亲身体验。我始终坚信:体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如果我们不给学生活动时间,不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而是让学生凭空想象,只是就头脑中现有的知识来组织材料,那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6引导学习方法,经历操作过程,培养实践能力
如果学生有了知识,不去引导他们用于生产实践,也就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劳动态度,二是要严格遵循科学理论和规律,认真踏实去实践去探索。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根据这一特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轻松、多姿多彩的学科,更是一门渗透丰富知识的学科。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这门课程,需要我们老师带着知识,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开掘。教师有效地指导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的合作与互动,营造了一种和谐合作、共同学习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15.?
[2] 张传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及其主题开发设计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