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019-11-16 02:55王怀禹
猪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产仔数哺乳期发情

王怀禹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131)

猪的繁殖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人们试图通过决定猪繁殖性状的基因进行遗传标记,但这项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而且进展缓慢。因此,通过常规改良手段提高猪繁殖效率仍然是当前养猪生产的重要任务,其中对母猪体况调控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母猪在其一生的各繁殖周期内的不同繁殖阶段,体况存在差异性,依据各阶段繁殖目的和任务来保持适宜的体况,是保证其繁殖性能良好发挥的关键。反映母猪体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就是背膘厚度。因此,控制母猪适宜的背膘厚度便成为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母猪不同生长或生产时期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存在相关性,研究不同时期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能为确立不同生理生产时期的适宜背膘厚度提供依据,也为母猪生产中各阶段饲养规程和营养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1 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

母猪背膘厚度本身属于高遗传力性状,它与产仔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但与下一胎的产仔数存在较强的负相关[1]。研究发现,母猪妊娠后期背膘越厚,哺乳期背膘损失越大,即母猪妊娠110 d 左右时背膘厚度与哺乳期背膘损失呈正相关[2-4]。师晓杰[5]研究发现,长大二元杂母猪怀孕85 ~112 d 的背膘差与仔猪初生重具有强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8;温系纯种母猪怀孕 85 ~112 d 的背膘差与仔猪初生重为中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5。表明母猪怀孕后期背膘增加越大,仔猪初生重亦会随之增加,但增膘过大会导致仔猪初生重超重,还会阻碍哺乳期采食量和泌乳能力。因此,怀孕后期母猪的膘情变化需重点监控,此阶段背膘增幅应控制不大于3.5 mm[6]。许光锋等[7]研究加系长大、大长二元后备母猪P2背膘厚度同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发现,背膘厚度与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呈正相关,即窝均产仔数与窝均产活仔数随着配种时背膘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配种前背膘达100 kg 校正背膘与第1 胎产活仔数及第1 胎21 日龄窝重成正相关,而达100 kg校正日龄与母猪第1 胎产活仔数和21 日龄窝重呈负相关。研究提示,提高母猪第1 胎繁殖性能有赖于选择生长速度快及背膘厚度厚的个体。

2 母猪不同时期背膘厚度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2.1 背膘厚度与母猪初情期

有关背膘厚度影响后备母猪的初情期的研究较少,就仅有的研究看,背膘厚度过高过低都会延迟后备母猪的初情期。陈方琴[8]研究发现,大白、长白纯种后备母猪最早初次发情平均日龄的背膘厚度为11.00 ~12.00 mm,初情期最晚的背膘厚度<10.00 mm,居中间的背膘厚度>13.00 mm。研究结果表明,后备母猪初情期会受到背膘厚度的影响,过薄或过厚都会影响初情期。

2.2 配种期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

研究证实,青年母猪贮备有足够的瘦肉和脂肪沉积是实现配种成功的关键。配种期体脂沉积过少对其卵巢卵泡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排卵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到胚胎的正常发育及着床,最终导致配种率和受胎率降低;配种期体脂沉积过多,会导致母猪基础代谢水平降低和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使母猪生殖生理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母猪的发情和配种。

配种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表1)。由研究结果可知,不同品种、品系母猪产生最佳繁殖性能的配种膘厚存在差异性,这是由猪的遗传背景、饲养管理水平、测定时间及测定准确度等因素决定的。同时还发现,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在配种阶段所测定的最佳背膘厚度也不一样,这是由于初产母猪除了提供胎儿自身发育所需的营养外,还需要提供维持自身发育生长需要的额外能量,即要动员自身体能贮备才能满足其生产需求。

2.3 妊娠期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

母猪妊娠期背膘厚度对其繁殖性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陈松玲等[12]研究发现,大白后备母猪妊娠前期(30 d)产死胎的母猪比例、产死胎数都最低及产活仔数最高的最佳背膘厚度为21~26 mm;经产母猪妊娠前期(30 d)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分娩率较高的最佳背膘厚度为17~26 mm ;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佳的产前背膘厚度为8~14 mm,显著高于23~30 mm组(P<0.05)。孟庆利等[13]研究发现,母猪妊娠后期总产仔数和健仔数最多、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最高、弱仔数最少的背膘厚度为21~24 mm。Kim等[14]研究结果发现,美系长大二元杂母猪妊娠后期(105 d)的适宜背膘厚度<20 mm,远比背膘≥20 mm母猪的繁殖性能好。姚姣姣等[15]研究3胎次长白母猪发现,分娩前膘厚16~20 mm组,窝产仔数分别比背膘厚度10~15 mm和 21~27 mm组高出2.1头(P<0.05)和2.19头(P<0.05)。背膘厚度16~20 mm组的胎盘重比背膘厚度10~15 mm组提高了0.25 kg,前者的胎盘效率比背膘厚度21~27 mm组高出了0.43(P<0.05),其初生窝重也比后者提高了2.30 kg(P<0.05)。

郑梓[16]研究长大二元后备母猪结果显示,妊娠前期(30 d)、中期(60 d)、后期(90 d)和产前生产性能最佳的背膘厚度范围分别为14~19 mm、19~22 mm、14~16 mm和21~24 mm。提示后备母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度与生产性能相关,背膘厚度过小或者过大都会降低生产性能,尤其是背膘过大不但降低了生产性能还浪费饲料,增加养殖成本。赵云翔等[17]研究发现,大白母猪妊娠前期(30 d)、中期(80 d)、后期(107 d)繁殖性能最佳的背膘厚度范围分别为18~20 mm、≥20 mm、14~16 mm;长白母猪妊娠前期(30 d)、中期(80 d)、后期(1 07 d)繁殖性能最佳的背膘厚度范围分别为1 8 ~2 0 m m、16~18 mm和≥20 mm。李浩等[18]研究发现,母猪妊娠前期、中期及后期繁殖性能最佳的背膘厚度范围分别为17~19 mm(总仔数与活仔数最高)、15~19 mm和17~21 mm(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最好),分娩时母猪产健仔数最佳的背膘厚度为17~21 mm组,较背膘厚度>21 mm 组高1.06头(P<0.05)。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妊娠期母猪营养过高或不足会影响胎盘的正常功能代谢,胎盘体积和重量等物理性状发生改变,导致胎盘功能发生改变,影响繁殖效率,特别是母猪妊娠末期体脂沉积会影响其产仔性能。徐涛等[19]研究表明,母猪妊娠末期产仔性能最佳的背膘厚度为19~22 mm,初生头重及初生窝重均显著高于背膘厚度≤18 mm 或≥23 mm;同时,背膘厚度≤18 mm 或≥23 mm 时,死胎及弱仔数较背膘厚度为19~22 mm 时增多。其原因是母猪妊娠末期的体况影响了胎盘组织中脂质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特别是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23 mm时,会使胎盘中的脂质发生过度沉积,刺激胎盘组织分泌自由基、氧化脂质等物质,加剧胎盘氧化应激发生,胎盘功能发生改变,从而降低母猪的产仔性能。

表1 配种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背膘厚度是反映妊娠母猪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妊娠前期、中期的饲喂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妊娠后期的体脂状况。因此,在整个妊娠期合理调控母猪背膘厚度,对于保持合适的体脂沉积即背膘厚度,维持胎盘的正常功能及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十分关键。

2.4 哺乳期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

母猪在哺乳期维持正常泌乳活动必须动用自身的体能储备,母猪体脂减少,即所说的背膘损失。大量研究表明,背膘损失对母猪繁殖性状(下胎次产仔性能、断奶发情间隔和断奶后发情率)有显著影响。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在合理区间值时,母猪的下胎次产仔性能达到最佳,而背膘损失过多时,则断奶至再发情间隔时间会较长,分娩率会较低,其后的窝产仔数也会减少。陈松玲等[12]研究发现,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发情间隔最短、断奶后7d内发情率最高的背膘损失区间值为1 ~4 mm;初产母猪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最短(5.68 d)、7d 内发情率(90.48%)和下一胎次的配种分娩率(96.43%)最高的断奶背膘厚度区间值为17 ~20 mm;经产母猪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最短、7d 内发情率和下一胎次的配种分娩率最高的断奶背膘厚度区间值为13 ~16 mm。周伟伟等[20]研究发现,在大白猪生产中,将哺乳期母猪的背膘损失控制在3 ~4 mm 可以获得更高的总产仔数。韩云珍[21]研究发现,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最短(5.53 d)的哺乳期背膘损失区间值为3 ~6 mm。刘柱等[22]研究表明,哺乳期背膘损失>6 mm 组的断奶发情间隔显著长 于<3 mm 和3 ~6 mm 组,表明哺乳期间背膘损失与发情间隔成正相关性。黄浩等[23]得出与刘柱相似的研究结果,即哺乳期间母猪背膘损失越小,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越短。李虹仪等[24]研究表明,母猪断奶至再发情间隔最短的哺乳期背膘损失区间值为4 ~6 mm,显著少于其他组。金明灿[25]研究发现,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最短(5.79 d)的哺乳期间背膘损失区间值为2.5 ~5.5 mm。这些研究表明,探究母猪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时间最短、断奶后7d 内发情率最高的背膘损失范围值,有助于降低母猪非生产天数,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当然,这有赖于养猪生产中加强和优化对母猪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才能使母猪背膘损失处在合理的区间范围。

3 问题与展望

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所做的大量研究为母猪的体况管理提供了借鉴,也为养猪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充分证明,背膘厚度可作为一种有效监测母猪生产力和猪场经济效益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研究者针对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能做了大量研究,但不同品种、品系和杂交组合母猪的最适背膘存在差异,仍然没有一个适用于不同品种和品系猪在不同繁殖阶段的背膘厚度标准,在实际生产中也不能随意套用或生硬照搬,需要区别对待,根据本场条件和猪品种、饲养管理环境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确定背膘控制目标。大量研究集中在母猪不同生理生产阶段背膘厚度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上,而彭健[26]研究团队经过连续10 年的研究,揭示了母猪背膘厚度影响繁殖性能的机制,试图从营养学的角度调控母猪妊娠期体质的沉积,即通过营养途径控制不同生理生产时期母猪适宜的背膘厚度,必然会成为提高其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而加以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产仔数哺乳期发情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不同胎次和产仔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及窝产仔数分布研究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燕山绒山羊泌乳期诱导发情效果分析
猪人工输精产仔数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