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巧丽
心绞痛主要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缺氧、缺血造成,通常伴有心前区阵发性压榨样疼痛等症状,疼痛可放射至左上肢,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极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造成猝死[1]。 及早确诊心绞痛类型至关重要。 既往诊断心绞痛多采用心电图,但由于心绞痛发作时间无法预测,因此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心绞痛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72 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12 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鉴别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 与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1月于寿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2 例心绞痛患者,根据病情分为SAP组(47 例)和VAP 组(25 例)。 SAP 组男32 例,女15 例;年龄53 ~71 岁,平均(63.19±3.82)岁;体质量指数18.5~28.1 kg/m2,平均(24.03 ±1.83)kg/m2。 VAP 组男19 例,女6 例;年龄52 ~73岁,平均(62.96±4.01) 岁;体质量指数18.3 ~28.5 kg/m2,平均(23.97±1.62)kg/m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本研究经寿光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纳入标准:确诊为心绞痛;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合并肝、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恶性肿瘤患者;既往存在严重精神病史者。
采用12 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北京世纪今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两组患者心电图进行24 h 同步动态监测。
(1)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2)两组患者室性早搏、ST 段抬高、U 波倒置、T 波高耸等发生率。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AP 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中以R 波为主的导联出现水平性ST 段延长(>0.2 s)或缺血性压低(>0.1 mV);QRS 波角度明显,但其对应ST 段导联无抬高或改变现象;T 波相对高耸,并呈双相、尖头状、低平或倒置。 VAP 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 段(aVF、Ⅱ及Ⅲ导联)呈弓背向上抬高>0.4 mV或融合T 波生成曲线(单向),且与之对应的ST 段(aVL、Ⅰ导联)出现下移现象;ST 段(V5及V6导联)呈抬高现象,且与之对应的ST 段(V1及V2导联)出现下移现象;R 波出现短期升高、尖锐、变宽、高耸等现象;个别T 波呈增高、变尖趋势。
VAP 组室性早搏、ST 段抬高、U 波倒置、T 波高耸发生率均高于S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n(%)]
心绞痛主要分为SAP 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种类型,其中SAP 多发生于胸骨体上或中段,疼痛区域约为手掌大小,疼痛范围可延伸至颈部、左肩、左臂内侧或上腹部[3]。 VAP 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见类型,其病理机制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斑块破裂及血栓生成等因素有关,且其多发于心功能不全者,发作时间多为夜间,持续、剧烈的疼痛为其显著特征[4]。 但是,由于SAP 和VAP 发作时症状较为相似,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难以准确鉴别诊断心绞痛类型,易导致误诊。 因此,选取高效且准确性较高的诊断方法,对尽早实施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2 导联动态心电图不仅可有效捕捉VAP 特征性ST 段抬高,还可与出现ST 段抬高的导联组合相结合,充分反映冠状动脉狭窄区域与程度[5]。 12 导联动态心电图在一定程度上可辅助临床尽早发现并判定心绞痛类型,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缓解心绞痛,延长患者生存期。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12 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VAP 组患者室性早搏、ST 段抬高、U 波倒置、T 波高耸发生率均高于SAP 组(均P<0.05),可见12 导联动态心电图可有效鉴别VAP 与SAP。
综上可知,12 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鉴别诊断SAP与VAP 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可为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等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