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琳 项楠 苏长青
摘 要: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是我校开设的新专业,其教学方式及课程体系仍在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课程体系、实操课时以及多媒体设备应用等方面的改进,增加学生对适航技术的理解,为企业培养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适航技术;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
根据中国民航报报道,在近五年内,我国民航积极开展适航审定工作,全面完成适航审定全局建设,保证民航产品在设计、生产等方面的安全质量,为实现民航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可见适航技术在飞行器及其设备研制过程中的重要性,民机发展,适航先行,己经成为新一代航空人的共同认识[1]。为适应这一现象,部分高校开展了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
飞行器适航技术这一课程是基于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发和适航审定的需求开设的。但作为高校的专业课程,目前在国内开设相关方向专业的大学还只有少数几家。且由于适航技术专业开设较晚,因而对于全国高校来说都算是新专业,要使该专业能够在未来的民航工作中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人才,应该对培养计划进行创新改善,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飞行器适航技术教学现状
飞行器适航技术是我校2016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从现阶段我国关于飞机安全与适航工作实际需要和开展适航验证等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飞行器适航技术是从事航空器设计取证和航空器适航审定的核心基础,也是满足我国现代飞机安全可靠快速发展需求的必要技术之一。但就目前来看,该专业在我校的教学情况仍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
1.课程与特定适航人才培养关联性不强
从我校开始设立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至今仅有三年的时间,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还不够完善。首先,由于适航技术是一个涵盖面广泛的专业,所需要的知识、技术也相对广泛。我校为培养更为全方面的人才,尽可能多的将与适航技术相关的知识编入教学体系之中,这虽然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但缺少了专业的针对性。其次,在编写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采用了较为古板的以经验至上的理论,既参照以往学科制定专业课程时的经验。而众所周知,适航技术是一个新兴科目,高校要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需要的、服务民航企业的人才。我校在制定课程时缺乏与相关企业的交流,致使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2.更注重理论教学,缺少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工科专业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培养综合型人才。我校在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的教学经验并不多,现在还处在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成果和根据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对于课程的安排仍处于起步阶段,尚存不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分配尚不合一。我校目前相关的专业实验室设施较为陈旧,设备数量不足,实验方法也较为单一,现有的部分实验已经落后于企业技术,没有及时根据社会和相关产业的需求来实时改变实验内容,有碍于培养具有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3.现代化网络互动平台利用不充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世界,一个AI智能脱颖而出的世界,在这个时代诞生的产物,都将与互联网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极大程度的应用到了互联网技术,这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教育中,将互联网应用于课堂,小到课堂签到APP,大到情景实操,使用互联网技术模拟相关专业工作环境,提前适应未来工作内容。我校在很多专业课程中都已经应用到了互联网技术手段,但在适航技术这一课程中的使用还尚不足。
二、飞行器适航技术改革目的
飞行器适航技术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专业,由于现阶段相关工作人才缺口较大,各大高校更注重培养全面型人才,忽视了针对性人才的培养。此次教育改革目的在于根据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以及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探讨满足适航性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提出合理化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制定并优化课程体系,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入手,结合多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培育掌握航空飞机专业知识、适航法规、适航验证审定技术以及可靠性、安全性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2]。
三、飞行器适航技术改革措施
1.优化相关课程体系
飞行器适航技术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专业,从飞行器知识到消防知识,再到管理知识,每一个方面都对适航技术有很大的影响。显而易见,在教学过程中,受课堂学时限制,学生想把每一部分内容都完全掌握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就应分明主次,培养专业性明显的人才。
对課程体系的优化。首先应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课程体系和学生就业需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优化。这一过程不仅应该查阅大量资料,还应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听取本校毕业生在就业后对专业知识方面的建议,汲取经验并接受反馈,综合整改优化。其次应该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开设适航技术专业的高校及企业进行调研与咨询,借鉴其先进的经验以及课程体系。相关专业教师也应该及时了解适航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在设计教学方案及授课过程中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同学,以此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与社会的接轨。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关注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及早传递有利于社会健康的信息。
2.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为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我校正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及课程体系改革,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3],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优化实验、实习课程的课时比例,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就适航技术专业而言,我校现有的相关实验设备主要是安全及可靠性方面的,可以以此为基础,增加申报适航技术实验设备,建设适航技术实验室并制定实验指导书。同时在校外或相关企业内部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寻找本校优秀毕业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达成合作关系,既有利于学生及早适应企业需求,也有利于企业人才的引进。
3.加强互联网技术在适航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适航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其相关技术与计算机联系十分亲密。在信息技术的驱使下,将现代化设备带入大学课堂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普遍现象,但 “现代化设备”在很多高校仅仅被理解为多媒体演示、PPT课件教学。在我校,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上比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计算机教学仍然欠缺。适航技术是一门与互联网密不可分的专业,我校教师应该将其与互联网的联系作为切入点,将计算机代入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解网上操作流程,增加学生网络实际操作的经验,为适应企业办公程序打下基础。同时可以将课后作业与互联网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更早适应互联网氛围。
4.增加考核内容,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在近几年的教学课程中,我校在期末考核上除了最后的试卷外,还增加了课堂表现,到课次数等考核条件,但这些方面仍然不够。高校教育者应该适度尝试考核模式的多元化,可以将互联网教学应用成果纳入考核中,也可以增加課堂分小组讨论成绩或对相关专业课题进行报告。将考核内容按照比例计算最终成绩,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多方位思考,培育综合性人才[4]。
四、改革预计效果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校教育工作者能根据专业需求,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合理增加实验设备与内容,将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大学生技术人才作为发展重点,将单一的理论学习向技术型复合人才培养转变[5]。逐步实现可操作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持,也为今后从事设计取证、适航审定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景、徐一鸣.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及运行模式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01):29-32
[2]桑建华、张勇.飞行器红外隐身技术[J].航空科学技术,2011(05):5-7
[3]李玮、杨灿宇、王艳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7):126-127
[4]陈杰、赵志彬、马存宝、宋东.适航规章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设计[J].高教学刊,2019(13):83-85
[5]于水军、杨岱霖、潘荣锟、王健、贾海林、郑立刚、裴蓓.新工科下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