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
【案例背景】
想象是儿童的巨大财富。美术新课标中提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要求。美术课上,儿童的思维活动应该是无拘无束的,充满想象力的。一次在五年级《诗配画》的美术课上中却发生了令学生们尴尬的情形。
【案例描述】
在前不久的一节美术常态课上,我与往常一样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新课,不同的是,这是我第一次上五年级的《诗配画》,新颖的课题,繁多的知识点,引起了我的重视,课前认真读课本,阅读查找教案。以为万无一失的我,从容地去上课了。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课堂上学生们兴趣激昂,发言积极,读书声,声声悦耳。到了最后的,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看到学生眉头紧锁、认真思考的样子,我感觉到异常,看看学生们正在画的作业竟然是临摹书中诗句配画的原图。学生们的想象力去哪里了?为什么学生们课堂活动活跃却没有创作灵感呢?
课后我认真回忆课堂,寻找蛛丝马迹,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呢?
片段一:
同学们,诗词和水墨画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今天的课堂里,我们将要学习用水墨画来表现诗句中意境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叫诗配画。下面我们先玩个小游戏——连连看。请学生读诗并找出相对应的诗配画。学生们很快就根据诗句描写的内容找出了相应的诗配画。那同学们知道诗配画的含义了吗?
下面我们一起跟着PPT来欣赏几首诗,请同学们齐读后想一想诗句描写的场景及其中表达的含义。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声声悦耳,诗中的含义解释清晰明了,连每句诗中描写的人物、景物都说得十分仔细。
欣赏多幅优秀的诗配画作品并讲解交流后,我还及时做了示范讲解,让学生们根据诗句表达的情景选择恰当的构图、背景、人物以及人物的动态细节,构思好后完善整幅画面。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把上课的情况讲给同事听,没想到同事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拿出课前准备的教案与同事讨论:看似完整、构思巧妙的一节课,为什么最后的课堂效果却差强人意呢?忽然间,我想到了老师曾讲过的一句话,“教师的语言要有画面感”。这令我茅塞顿开,于是我做了新的尝试。
片段二:
师:欣赏完诗配画的优秀作品,大家一定对诗配画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老师来考考大家,比比谁的想象力丰富。
师:《咏鹅》,大家都很熟悉,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以《咏鹅》为题画一幅诗配画,应该怎么画呢?
生:这个很简单,我在书上看过,就画两只鹅在水上游。
师:我们抛去书上的配图印象,自己思考诗句中的关键词一定能够创作出自己的诗配画。请问这首诗中描写的有几只鹅?
生1:一只鹅。
生2:很多只鹅。
生3:三只鹅,因为诗句中的“鹅,鹅,鹅”。
师:三,在古时往往代表多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在画面中画三只鹅,意指有一群鹅。
师:鹅是在哪里游?又是怎么游的呢?
生1:鹅在水里游。
生2:鹅在池塘里游。
生3:鹅在很大的湖里游。
师:三只鹅在水中是怎么游呢?是排成一队游,还是一只在前,两只跟在后面游呢?鹅是往哪里游呢?是一起往右边游,还是往左边游,是往岸边游还是往水中央游呢?
学生们都有了自己的想象。
师:诗句中表现的天气又是如何呢?是雨天,是大风还是艳阳天呢?
生:晴天,因为有倒影。
师:你想得很对,诗句中的“红掌拨清波”描写的是晴朗的天气,湖面上风平浪静,连鹅掌拨水都能看清。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如何画《咏鹅》的诗配画了吗?
生:老师,我知道怎么画了。
学生们画的《咏鹅》诗配画,画得又快又好。精彩的是每一位同学的作品都是自己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画出来的,各不相同,十分精彩。
师:老师再给大家出一个难一点的,请大家以“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一幅诗配画。思考几分钟后,请同学们试着先说一说如何表现。
生:我觉得要画一些大山和溪泉,再画很多只青蛙鼓着嘴巴叫的样子。
师:你说很好。说到这里,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作家老舍请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一幅画。齐白石老先生想了三天三夜,画出了这幅有名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擅长画青蛙的齐白石在这幅画中一只青蛙都没有画,而是画了六只小蝌蚪摇曳着尾巴,从远山的山涧中顺流而下,让人联想到在交配的季节里,青蛙那此起彼伏的叫声,在远山的衬托下,青蛙似乎就在十里之外的地方。老舍看完这幅画后,赞叹不已。
学生赞叹齐白石先生的作品,十分震撼。
师:同学们,这就是想象力的魅力啊!相信同学们大胆动脑,打开想象力的大门,一定也能创作出精彩的作品。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来创作。
学生们大胆想象创作的作品想象力丰富,画面生动有趣,每个同学都完成了自己喜欢的作品。
【案例反思】
一、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想象性的美术课堂,儿童的思维活动应该是无拘无束的,但是也要引导学生有序地想象,突出重点,要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让思维逐渐深刻。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画面感
教师的语言引導应该是有效的,而不是形式空洞的。本节课中,诗句本是抽象的,所以老师的语言引导应该指向形象的引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想象。在第二次上课中尝试成功了,有画面感的语言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