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喜梅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立德树人则是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就是在教育中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通过贴合实际的正面教育来引导人、塑造人,进而发展人、完善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德为先,深挖教材德育资源
高中政治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重担,成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主阵地,将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即教学要以德为先。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通过政治学习真正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公司的经营》学习为例,一开始,同学们对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虽然质量、管理等因素都非常重要,但同学们一致认为,诚信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对诚信做了深入探讨:经营公司离不开诚信,个人立足于社会也离不开诚信。考试不作弊是诚信,借钱按时归还也是诚信,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还是诚信,由此可见,诚信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要以诚信为基础,才能长久地保持和谐关系。在这样的讨论交流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诚信待人,提高了自身道德修养。
二、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围绕学生学情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学习为例,我在课前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受网络影响对社会腐败十分痛恨,甚至产生消极情绪,还有部分学生则抱着“与我无关”的漠视心理,仅仅进行理论讲解难以说服他们,也不能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于是我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先是在互联网上搜集了一些解放前、改革开放初期、现如今的图片、资料,又搜集了中央“打老虎、拍苍蝇”的具体资料,在教学时恰当运用,通过对比让学生对党的宗旨和信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形成正确观念。
三、以生为主,注重知识动态生成
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是引导者、辅助者。为此,教师要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交流沟通,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在动态学习中生成知识、转化能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意识。以《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为例,我在上课伊始就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赵最近有点烦,他在一家公司干了两个月,却无缘无故地被辞退了,且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小赵多次去找公司负责人都没得到任何回复。如果你是小赵的朋友,有什么办法帮帮他呢?同学们一下就投入到情境中,纷纷献计献策:“找电视台,曝光他!”“找律师,起诉他!”“找政府或是劳动仲裁,或是打市长热线,政府会帮你要工资!”为什么政府会帮助小赵要工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就政府性质、职责、宗旨等进行了一系列讨论,习得了知识,也具备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以行为重,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社会实践是教育的根本归宿,基于学生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在亲自参与和经历中发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也能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学为例,当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做集体主义、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家庭美德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关注这些内容并踐行。一段时间之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我与精神文明建设同行”的主题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一个男同学说:“我在周末帮助妈妈做家务,感觉妈妈真是太辛苦了!以后我一定要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替爸爸妈妈分担!”体育委员说:“这次的运动会让我感慨颇多,有体育特长的同学踊跃报名,其他同学加油助威、联系协调、后勤保障,正是大家的积极参与才使我们班取得了好成绩,集体的力量真伟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磨炼,学生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总之,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能够加强政治学科的德育效果,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立足实际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既教知识又育德行,双管齐下,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修养出众、乐观向上的新一代年轻人。
作者单位 甘肃省秦安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