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探究

2019-11-15 06:37:55
长江丛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院校高职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重点阐述高职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并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出有效的措施。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也在探索和改革中日益成长。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相对薄弱,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等很多方面都有所欠缺。当前学生不能充分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直接决定原因。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能力越强,学校的影响力就越大,发展前景就越好。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学生就业岗位一般都在企业的蓝领阶层,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艰苦,这就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特点

高职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主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更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充分贯彻和落实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通过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在就业时与社会很好地融合,得到自身的全面发展。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对入学的学生要求不是很高,生源相对复杂,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学习基础增加了体育教学的难度。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深入理解体育教学内容,得到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加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进行高职体育教学时,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沟通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活动一般采用群体的方式,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频繁交往。在这种相互学习、合作和竞争氛围中,更能使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未来在工作中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通过沟通学习,得到自身素质的提高。所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面临的社会问题和自身问题越来越多,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挫折不断挑战人们的意志力。所以加强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体育代表着竞争,体育竞赛中不是成功就是失败,所以体育教学能够通过体育项目的成功或者失败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从而提高在艰苦环境中奋发图强的精神。在体育教学中,一些例如长跑、跳远、攀爬等体育项目,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要求学生有顽强的毅力。使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完善心理体验,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掌握分析理解事物的方法,增强自信,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体育运动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严格、公正的竞赛规则。在体育教学中,各种体育项目和活动都有其特定的制度和规则,学生必须自觉地遵守每一项规则,利用规则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提高自制能力。学生会将这种严格遵守规则的自制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并在以后的工作上充分发挥,为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运动是高职学生释放心理压力,调节情绪,培养意志品质,提高适应能力的最理想的、最直接的、最科学的方式。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运用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机能,在不断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中学习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术,增强运动技能,在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中增强体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特色体育训练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应用型实践人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开展不同的形式以及不同内容的体育教学。例如:文秘、财务、计算机、金融等专业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结合工作的环境和特点考虑,长期伏案低头含胸工作、工作压力大,所以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像是:网球、韵律健美操等活动,改善学生在工作中可能会有的不良习惯,缓解生活中的精神紧张,培养良好的坐姿和工作习惯。同时要引进课堂的体育健身锻炼计划,教学内容要具有长期价值的体现,要具有时代高职体育的特点。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增进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建民主课堂。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论修养,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自身的学习,能更好地掌握学习的规律,以便结合自身的体验,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身体练习和健身方法,从而在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创设微型社会情境,培养学生社会意识

高校基本上就是社会的缩影,而体育教学的相关活动也可以看成一个微型社会的缩影,既有协作和竞争,也具备着机遇和挑战。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尝试了各种成功与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要面对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社会问题,充分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此,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充分领会并利用体育活动所有的综合性和集体性特点,设置微型社会情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并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随时都可能组建不同的小团体,面对不同的合作伙伴,与不熟悉的、性格不合的、爱好区别开的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从而使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的情感精神与外部社会有效沟通,为学生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为学生进入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

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扮演不同的角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协作关系和竞争关系的体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体竞争比赛,锻炼学生团队意识。学生在竞赛中通过角色的变换,适应不同的外部环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注重学生意志磨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中充满着各种不良因素,也是复杂多变的,当学生走入社会生活工作后,一定会遇上各种困难挫折。若是想要更好的面对和适应社会,从而更好地生存发展,每一个学生都要在高校中培养出能够面对未来的意志和能力。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需要参加各种充满着挑战的运动,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和生理负荷能力,让学生把学习过程当做磨练自己的身心和考验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通过付出努力,收获成功和经验,提高承受能力,加强吃苦耐劳精神,培养锲而不舍的品质。学生通过比赛更好的理解社会也是充满成功与失败的,成功能够鼓舞精神、激发斗志,失败也会在带来压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在学生表现出消极的情绪时,一定要及时引导,给他们鼓励,帮助他们认识到坚韧意志的重要,使学生在磨砺中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接受一定的抗挫折性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四)开展阳光体育教学,有效对接体育社会

高职院校的实际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学生的适应性培养目标很难完成。学生需要在课外时间和校外的环境继续完成适应能力的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出社会化的体育模式,保证教学质量,运用社团和体育俱乐部,让决策、执行、管理、参与多个层面形成良性循环,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带着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来参加演习,每一步都是人类的心灵和身体锤炼和考验,将付出很大的努力。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小组与小组、社团与社团之间的有效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敞开心扉,彼此间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结语

社会适应能力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变化中的各种动态因素,使学生适当应对能力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一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机构,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体育教学具有其他课程目标培养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实际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其次,论述了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所采取的体育教学的具体措施。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也在不断提高,逐渐与社会需求相匹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根据时代的变化,逐渐修改授课方式与内容,使教学与实践不脱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院校高职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院校传真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