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英
四川省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教育的进步源于对社会知识、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更迭,社会的不断进步、观念技能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能够输出更为科学、有效、先进的教育方法。然而,当代众多教师并不具备创新理念,常常墨守成规,忽视改革,导致学生难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想、学习方法、理念都落后于时代。本文将对职高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进行一个简单的叙述,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方法的创新。
很多学生无法理解知识点是因为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数学重在理解和分析,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传递出正确的思考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就需要更好的老师教师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当下,很多学校通过教育技术共享数学资源,进行协作教学。然而,在现实中,教师们对教育技术的了解是微乎其微、鼠目寸光的,他们更多的是希望科技专家们能通过技术,帮助他们把作业流程或考试评分变得更有效率,他们习惯运用当代教育技术改变繁重的工作量,而不是改变教学的质量。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暂时性、交易性的,并不具有改革意义。所以,要想教育技术真正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之中,教师必须改变固守的观念,乐于尝试,通过先进的技术,将好的资源进行共享,协作工作,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相结合可以帮助高职职高教师加强与外校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数学技术的了解。协同教学是教育技术最为直观的表现方式之一,它帮助教师和学生创建和共享独特的活动、项目和机会,并将教学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当下最为显著的协同教学的案例是教育技术专家将一个名师的课堂与学校内外的其他普通教师的课堂连接起来。这种合作可以发生在同年级的教室,也可以发生在渴望向其他人学习的学生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室,更有甚者发生在资源落后的地区。通过教育技术可以大大改进资源贫瘠地区的教学,让他们分享到更为先进的教育力量。
在集体教学中,学生之间同质性极高时,集体教学的效率也会极高。学生不同的智力、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脾性,让学生之间的同质性相差较远。由此,差异性导致了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主张倾听学生的声音,强调学生的选择,给予学生更贴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个性化教学是当代每一名教师创新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化,、社会化,、自主化。在教学受众基数过大的情况下,开展个性化教学是极其不易的。它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改变教学观念,考察班级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教学创新。
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角色,与学生合作,把教室当作学生与自己共同创作的空间,学生与教师共同拥有主张学习的所有权,而不仅仅是参与权。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规划学习,并且成为主要的引导者,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情感,、学习乐趣等综合情况,掺杂进学生想要提高的某方面技能,制定出可实施的教学方案。通过与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规划,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安排能力以及判断能力。个性化教学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了解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各个方面。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使用,以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为主的新的学习模式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微课教学资源作为“互联网+教育”时代重要学习资源,能够推动高职职高院校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进步。然而,微课教学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弊病,导致教师的创新难以有效开展。微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主题不明确,有失精炼;二是没有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等个体差异,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没有阶梯性,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高度的时间压缩导致教学策略过于简陋,重难点、目标不明;四是教学活动中缺少交互与反馈,学生没有存在感,课程失去黏度。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以上这些错误,提高微课教学的质量。
在内容的选取上,要考虑受众群体,提高知识的梯度性,加深知识的深度。课中应该设计一些有意义、贴合本节内容的主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知识的黏性。制作出简短精悍、问题指向明确,主题突出的微课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尝试、学习、更迭,向他人学习。
传统教学中最令人诟病的便是模式化教学,学生难以跳出教师所固定的框架之中,而教师习惯用模式化进行教学。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当下教师的首要责任之一,也是教师变革教育的突破点之一。首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求学生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积累,思维里有可进行创新的材料。其次,要求学生能够不拘泥形式,不苟同教师的观点,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勇于探索。而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灵活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安排。另外,创造力多数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将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尽可能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深化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学生更多的主动性,教师可以每天给学生安排一些有难度的课外题,由学生自由选择,从而给予有能力的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锻炼其思维,激发其认知。创造力的激发不是一蹴而成的,它需要教师有长期坚持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理念,坚持让学生更灵活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创新源于理念,创新源于积累,创新源于实践。创新就像是为一个国家输入新鲜的血液,教育的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的开端,创新要求一线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积累知识,注重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综合素养,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从而为学生开拓更为高远的知识境界,奠定一个坚定的基础,致力于一个更为广阔深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