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流浪地球》是由郭帆执导、吴京等主演的一部中国科幻大片,该片于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在中国内地上映。自影片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各界评论蜂拥而至,成为2019年春节档电影的热门话题。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了太空竞赛,《流浪地球》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来临。”无论从票房成绩还是观众的观影感受上来说,《流浪地球》无疑都是一部十分成功的科幻电影。不同于其他电影,科幻电影是在现有的科学伦理基础上,经过一定的科学幻想和艺术加工而讲述的故事。由此可见,拍摄科幻电影的前提是建立起尽可能完善的世界观。科幻电影的世界观的构建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这种世界观最底层基础规则来源于创作者和它的受众的意识形态。所谓意识形态,是指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可理解为是对事物的某种感知,是价值观、观念、思想、概念等的集合。(狭义的意识形态仅仅指政治意识形态。)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而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其本身就是对一种意识形态和在这种意识形态上建立的价值观的宣传,它的受众必然会受到这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影响。《流浪地球》根植于中国,其科幻世界观的构成基础同众多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一样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甚至有时候这两种意识形态是相互对立的。例如,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而美国人更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基于以上论述,中美意识形态在电影中的呈现差异、特点等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意识形态的控制权始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战略的重点关注部分,并且他们牢牢控制着全球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政治和经济研究领域,由于西方社会的长期主导,西方社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将“意识形态”污名化。在绝大多数西方政治学者眼中,“意识形态”是一种贬义的属于,代表了共产主义国家的价值观,而政治学中提到的“意识形态性”则是一种来自马克思主义门徒的成见和诓骗。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停止向全球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其中,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输出方式,因为电影和意识形态是无法分开的。无论何种题材何种手法的电影,都将不可避免地向人们传递自己的意识形态。《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片,同时也是一部灾难片,描绘的是一个灾难面前众人众志成城、不怕牺牲地去拯救地球的故事。显然,《流浪地球》向人们传递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这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因素。早在20世纪70年代,《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一文中就已提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电影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立场、思想和行为方式等。为什么说电影与意识形态无法分割呢?
首先,个人的意识形态的集合构成一个群体或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指导着这个社会的运行秩序和规则,群体的伦理与道德是这个群体的意识形态的高阶反应。一部与一个国家的伦理道德完全违背的电影是绝对不可能被这个国家的人们所接受的。艺术来源于生活,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不可能“逃脱”现实的伦理道德构架的。即使出现了某一部“离经叛道”的电影,也会因为不被观众接受而失败。《蜘蛛侠》系列、《钢铁侠》系列、《我是传奇》等一众美国拯救世界的电影都深受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响。
其次,电影的目的决定了它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电影最直接的目的是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与观众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即使是喜剧电影,这种娱乐成分相对于其他类型电影高出很多的电影类型同样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同样反映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淘金记》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一面。《摩登时代》的故事背景建立于经济大萧条的工业大生产时代,大批工人失业,工厂对工人的剥削更加残酷,而《摩登时代》就是对这种现象最深刻的控诉。
最后,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任何群体的意识形态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偏执”。如果说电影是在说一个故事讲述一件事情,它就无可规避地出现自己的立场偏向、理解和思考等。电影作为一种高级的艺术形式,是一个国家或者群体的文化反应;不同群体拥有不同的文化与意识形态,文化“偏执”作为群体的一个属性而存在,将出现立场上的偏向。例如,基督教文化国家的意识形态将不可避免地偏向基督教教义和基督教文化。而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排他性,他们将不信奉自己的人称之为异教徒。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迅速,宗教对异教徒的仇视大大降低,但是基督教依然将那些不信奉自己的人称之为“迷途的羔羊”。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化,同样具有偏执性,只是偏执的程度较低。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体现,它的“偏执性”是无法去除的。《流浪地球》表达出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如集体主义和牺牲奉献精神等。
绝大多数好莱坞电影的最终结局都是宣传美国思想、美国理想,美国社会是理想社会,美国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以及美国人最终将拯救世界等。好莱坞一向标榜自己娱乐至上远离政治,然而好莱坞电影却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灌输美式意识形态,甚至主动向政治靠拢,积极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那么美式意识形态电影是如何风靡全球并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呢?中国电影在宣传自己意识形态和抗击美国文化侵略的任务面前,是如何将其呈现于电影之中呢?《流浪地球》给中国意识形态的宣传带来什么积极的信号呢?
好莱坞电影巧妙地隐藏自己对美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宣传,它们大多数以对自由和博爱的追求和人文关怀为叙事手段,在得到观众认可的同时达到宣传自己意识形态的目的。人文与自由是人类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得到全球几乎所有种族的认可。正是这种聪明的伦理构建基础使好莱坞电影可以跨越种族的界限,可以跨越文化的鸿沟,甚至可以跨越宗教的樊篱。将电影的受众不仅仅定位为美国的本土观众是导演最高明的做法,这种电影不仅可以行销全球,同样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为好莱坞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精良的高科技手段和无与伦比的电影手法使好莱坞电影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视觉感官享受,能够引起全球观众共鸣的故事情节也是好莱坞电影行销全球的重要保障。电影《蜘蛛侠》就是一个普通少年励志拯救他人,与邪恶做斗争的故事,《美丽人生》《阿甘正传》等都是运用人性、励志和成功来引起全球观众的精神共鸣进而获得感情上的认可和接受。长此以往,不同文化的背景差异被缩小,电影的传播障碍渐渐消失。一旦观众无形之中认可这种情感和思维模式,背后隐藏的美国意识形态和美国国家良好形象的塑造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被观众接受。结果必然是美国价值观、美国生活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形成对美国和美国意识形态的向往。为了不使观众形成审美疲劳,好莱坞电影的拍摄主题不断推陈出新,甚至出现了许多“自黑”的影视题材,这极大地丰富了好莱坞电影的构成,使好莱坞电影经久不衰。
与好莱坞电影相比,国产电影在意识形态的融入技巧方面显得十分拙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国产电影在意识形态宣传和技巧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众多优秀的宣传意识形态的电影,如《建党大业》《建国大业》等。然而,这种体现国家意志的电影由于受到不同政治制度的影响是不可能走出国门的。坦白讲,这种电影对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宣传过于简单粗暴直接,很容易引起不认同中国国家制度的人的心理屏障;与好莱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宣传方式相比,国产电影对意识形态的宣传就显得十分简单粗暴。国产电影意识形态宣传落后的原因至少存在以下两点:
第一,文化与影视艺术评价的国际话语权并不属于我们。试想一部弘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电影能不能在奥斯卡获奖呢?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导致国内诸多一线导演主动远离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出现了某些著名的大导演为了刻意迎合西方人,把中国描述成西方人希望看到的样子,刻意选择中国阴暗的角落展开叙事,美其名曰“中国的良心”。这种现象的出现绝对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的“毒瘤”,这种电影绝对不是反思类电影。反思类电影与刻意丑化类电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电影类型,不可混为一谈,《我不是药神》描述的是我们这个社会阴暗的一面,但其却是一部成功的反思类电影。
第二,相当一部分电影人的中国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不自信现象(或者说他们根本持怀疑态度),是我国意识形态在电影中呈现和宣传落后的原因。电影人往往存在一定的“孤芳自赏”的倾向,将自己电影的失败归咎于政治和题材的限制,更不可能主动地去宣传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流浪地球》《战狼2》和《红海行动》的成功无疑是对这种现象的有力回击。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众人合力拯救地球的故事,其中穿插了个人的牺牲与奉献,因重启发动机而牺牲的无名英雄,驾驶“领航员”空间站点燃木星的中国军人、中国航天员刘培强、俄罗斯航天员、联合政府观察员等的个人牺牲是拯救成功的关键,完全不同于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这是中国集体主义拯救地球的一次体现;刘培强家庭三代在电影中情感的体现,正是中国人家庭观念的真实写照。同《战狼2》等电影一样,《流浪地球》至少给我们以下几个启示:
第一,中国人同样可以拯救世界,这种题材不是美国人专属。中国主流价值观完全可以塑造优秀的影视作品,社会主义的优秀军人同样可以拯救世界,同样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接纳。
第二,中国科幻电影市场潜力巨大,在国内上映的著名好莱坞科幻电影并没有显示出如《流浪地球》般的强大市场潜力。由此可见,只要作品本身足够优秀,观众对国产电影的偏爱要高于好莱坞电影。
第三,好莱坞式的意识形态宣传手段相比当前的国产电影的宣传手段要委婉很多,这种细雨无声的宣传方式是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宣传发展的一个方向,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走向世界有重大意义。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是我国意识形态与影视作品的一次成功结合,对我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和意识形态与电影的结合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价值观同样可以呈现优秀的影视文化作品。面对国外的文化侵略,吸收全球优秀文化的精髓,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抢占意识形态制高点是中国电影人的使命。毫不夸张地说,《流浪地球》的成功,为中国电影与意识形态的有机结合和中国电影新的创作方向提供了非常积极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