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茜/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孙思邈是陕西耀县人士,生于公元541年,卒于公元682年,享年141岁。他是我国隋唐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养生专家、道士,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是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中出生并成长起来,因从小机智过人,喜欢医学,成人后热衷道学、且受儒家、佛家等思想的影响较深,促使他后来成为具有仁义之心的医者。孙思邈18岁时就立志究医,十分看重民间的医疗经验,在民间替很多贫困的人们问诊治病。且孙思邈也是顾及文明的百岁老人,孙思邈如此高寿以当时的生活环境与医疗手段实属罕见,这不仅与他懂得医药病理有关,且他有一颗高尚、豁达之心深谙养生之道有着重大的关系。而孙思邈在民间不断积累走访,记录治病药方及经验,后编制成两部不朽巨著《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以及对养生文化也具有极大的影响。
孙思邈是在公元674年,因年高患病在身,返回陕西故里养病,与682年与世长辞,葬于陕西铜川,孙思邈晚年隐居行医的地方被后世称为“药王山”,成为当今较为著名的历史人文景观。并且被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试点城市。铜川作为孙思邈的故里,后人将其毕生的养生之道加以发扬光大,铜川市以“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为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并把养生保健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将一代“药王”流传的巨著不断进行研究,并通过举办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带动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发展。形成、推进“药王”品牌,将陕西铜川这座城市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养生保健城市。陕西养生文化,为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做出很大贡献。
孙思邈的养生学说是基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中医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因孙思邈信奉道学,以至于被称为“真人”,中医界称他为“药王”。而他的养生之道中的论述也被后世之人奉为神仙真经等等。但这些赞美之词并不为过,通过史记、本草、等文献中的各种信息记载与介绍,以及对孙思邈的巨著《千金药方》的研究,孙思邈的养生理论有着科学的中医理论基础,而后人给予他的各种尊称雅号,是源于他在养生学中做出的巨大成就,至今仍影响着很多人的养生习惯。孙思邈自己把他的养生理论内容概括为十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是指“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而笔者通过不断的研究、总结与改进将这十方面的养生方法进行整理,并将其进行归类。孙思邈的养生方法都是分散记载于各个有关他的文献之中,但经过后辈医学、养生专家的整理发现,孙思邈的养生方法虽无固定的书籍记载,但是仍有完善的体系,具有很高的完整性、全面性、科学性。而他这些养生体系的优势,也是至今为止其他任何古代养生专家的养生之道所无法与其媲美的。即便在现如今,具有完善的医疗体系与发达医疗手段的今天,孙思邈的养生理论及养生方法仍对现代人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被奉为养生保健的科学经典。接下来,我们便基于孙思邈的养生文化进行解析,探寻养生之道。
一代“药王”孙思邈所说的“养性”,指的是人在道德以及行为举止方面的修养。孙思邈的这种养生理念的形成,是受儒家思想老庄的影响形成的。孙思邈的养生方式除了上承《素问》的观念,其它绝大部分受《老子》与《庄子》的影响很深。他认为人们不知收敛,纵情恣欲是百病的根源。养性关乎人的健康,人们若能重视将养性做为养生的主要途径,运用中医行气并与食疗、药膳等相结合,那么人是可以终其天年的。孙思邈养性的方法主要是“啬神”,也就是我们理解的“抑情”。这种养生方法是要求人们应清心寡欲,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他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加以论证,他认为易怒、易喜、情绪波动过大对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影响极大。因此,孙思邈提出“摄心静虑”、“守真慎静”的养生观点。强调人们在生活中应少思、少怒、少愁、少恶等,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切记大喜大悲。而人类有着丰富的情感及七情六欲,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能达到其养性的标准,孙思邈提出了具体养性方法。首先,人要对生命与健康建立正确的认知并给予一定的重视,名利、金钱是次要的。人们不可本末倒置,用身体的健康去换取身外之物。其次,人应正确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理性看待得失,知足常乐,不要过度在乎自己与他人的贫富差距。
孙思邈的养生文化中所说的劳形,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锻炼身体。他在养生观点中提到,人们适当的锻炼及适度的劳动,利于人们身体健康。且强调人们在进食大量的餐食后,不宜立即久卧。他认为“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主张进食后应进行适度的散步、并轻按腹部,对身体大有益处。孙思邈做为百岁老人,对劳形这一养生方法具有丰富的经验与独特想法。他认为劳形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人在劳形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尺度。人在运动及劳动过程中,不应过量超出人的承受范围,否则仍会对人的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人们应采用科学、健康的方法进行锻炼,以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其一,人若能持续用手对面部进行摩擦、按摩,可使皮肤更有光泽,使人精和,血脉更顺畅流通。其二,人在入睡时应关闭门窗,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仰卧而睡,并心无杂念进入睡眠。孙思邈还强调,人在入睡前,应注意饮食,不可过于油腻,不可吃太多,人不要在积食状态下入睡。若在生活中睡前吃过多东西,可进行一些运动进行消食。但在运动过程中,要把握运动量与运动强度。若刚吃过东西后,进行过量、强度太高的运动,反而会引发各种疾病,不利于劳形养生方式的开展。
孙思邈作为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他在养生方式论述中,将饮食在养生中的作用看得尤为重要。而在孙思邈描述饮食养生的意义时提到,人不可暴饮暴食、需少食肉多吃谷物与蔬菜。饮食也不可过于油腻,应清淡并有所节制。人们对所吃的食物,切记不应过于太热或太冷。他提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因此,人们在进食时一定要注意食物能够冷热适中,不要过于着急。食物刚出锅时不要着急吃,放一放在吃。但不要放得太久,食物太凉的时候不要再吃。且在进食的过程中,要细嚼慢咽、充分咀嚼。做到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这样,人若能长期保持科学的饮食习惯,对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孙思邈饮食养生方式,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对饮食内容做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孙思邈开创我国食疗科学的先河。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身体某方面产生不适或疾病时,应优先采用食疗进行调理。若在调理过程中,食疗未达到理想效果后,再采用药物治疗。食疗对人的身体产生的副作用极小,而药物对人的内脏器官等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因此,孙思邈在饮食养生方式论述中,建议人们在身体不适时不要过于依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虽见效较快,但对人的身体伤害也较大。他鼓励人们应善于利用食疗去调养自己的身体,建立真确的养生方式。
孙思邈所提出的养生方式房中即指房中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两性生活的卫生之术。这种养生思想源于孙思邈继承而来,进而形成房中的养生之道。由于我国长期受儒家思想、佛家思想的影响较深,这种养生方法相较于其他养生方法显得十分隐晦与低调。在当时甚至被认为是猥亵之术,人们认为大谈房中术是有伤风化。因此,这样的养生之术的探索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孙思邈对房中术养生方式的介绍,结合现代的科学研究认为,适度的两性生活可促进人类的身体健康。而孙思邈对房中术的养生方式也提出了相应的科学解决办法。他认为“欲不可绝”,禁欲是有违人类的自然规律且有损健康。但在进行两性生活时,告诫人们应适度、有所节制。他在《千金药方》中收录的《圣女经》中也介绍了有关两性生活的适度标准,且这个标准不是一概而论的。应根据性别、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年龄等适度调节。
禁忌是孙思邈提出的十大养生方法中最后一项,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若想有效防疾病,应尽量减少或避免的各种行为。疾病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是人类生命的大敌。人们若不想被疾病侵蚀自己的身体健康,就应在平日重视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孙思邈作为伟大的医学家、养生学家,对疾病的预防行为也极为重视。他在养生方式论述中,提醒人们不应因平日未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而忽略对身体的防护工作。孙思邈提倡“消为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之于无事之前”,且他将这一思想贯彻到生活中各个环节。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方面都提出禁忌,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即便用现代人们的思维去衡量,这些禁忌对帮助人们预防疾病仍有较大的指导作用,是保持人们身体健康的简单、有效的方式。针对我们目前的生活环境,虽医学相较过去很发达,但人们仍面临各种新的病症无法解决。人类面对疾病,除采用医学手段治疗外,在平日应做好预防工作,将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概率减到最低。
综上所述,我们对孙思邈及其陕西养生文化进行了解,及对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有所探析。不仅领略到先人对养生文化的高瞻远瞩,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养生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情况的重大影响。处于当前复杂社会环境的我们,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希望,人们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正视生命及健康对人们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应给予重视并将养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即便在繁忙的工作中,也应重视对自身身体的养护。使每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去享受生活的同时,能有精力及能力去帮助其他弱势群体。使人们不仅具备健康的身体,同时建立健康的思想,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