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迅猛发展的经济和不断调整的产业结构,也日益增加了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更加凸显了在社会上的重要地位。新的历史时期,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在对人才进行考察时,所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人才所具有的实用技能,更主要是人才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而纵观当前高职教育的整体现状,不具备完善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学生普遍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为了走出高职教育的发展瓶颈,必须在职业素质教育中,有机的融入工匠精神,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作为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职业素质包括精神、品质、素养和各种技能,是学生在今后从业过程中,所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素质。而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对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高职院校对职业素质教育缺乏充分的认识,由此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首先,高职院校更多侧重于技能培训,而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不重视。认为用人单位对人才进行考察和招聘的唯一元素,就是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由于对职业素质对学生未来长远发展所起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知。使学生尽管具备一定的技能,但欠缺良好的精神和思想品质,对就业需求不能提供满足。其次,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将与其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对职业素质教育 认识过于片面,由此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还缺乏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一般都是以职业规划课程、班会等形式,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匮乏,彼此独立,学生很难学习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一些职业院校割裂了专业课程与职业素质教育,未能有效的融合二者,导致职业素质教育的支撑点匮乏,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在现阶段的职业素质教育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少使用新型的教学手段。而这种教学方法的单一,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一是教师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职业素质的内涵不能真正理解。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在工作中有效运用职业素质的理论知识,对个人的发展和前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二是课堂上满堂灌的理论教学模式枯燥而又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不能保证职业素质教育的效果。
现阶段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依然还是沿用传统的书面考试的考核方式,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全面衡量。因为职业素养术语属于抽象的事物范畴,蕴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是一种内在的综合品质的体现。而书面考试的形式,仅仅能对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对于学生内在的职业素质,却不能真实体现。所以学生虽然取得了很高的考试分数,但却不能娴熟的运用理论知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因为不能有效提高职业素质,所以对未来的工作很难胜任,而这一点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随着新形势下国家对实用型人才逐年增大的需求量,高职院校也迅速扩大了招生规模,增多了各个专业的设置,对大量优秀人才进行了培养,促进了自身的长足发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非常关键。但由于对职业素质教育认识的片面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亟待引入工匠精神,高度重视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涵盖各种优良的品质,如学习和创新、道德和审美素质等。而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就是职业素质。在高职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并有效融合这两个方面,对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能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职业素质教育不同于专业技能教育的是,它具有全面而丰富的内容,包括各项素质和品德,是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是一个长期学习、实践和感悟的过程。高职院校必须具备系统和完整的内容,才能提升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职业素质教育是否具备科学与完善的内容体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所以必须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完善的的职业教育内容体系。工匠精神需要高度统一道德、能力和技术这三个方面。在对内容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有机的结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学和技术教学彼此分割,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在职业素质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有机的结合道德、能力和技术,结合三个不同的方向,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最终形成完善的教育内容体系。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所以高职院校在各项课程的开设过程中,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更好的习得和领悟职业素质中所蕴含的精神和品德,就需要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宗旨,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刻领悟书本上的理论内容。在职业素质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就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首先 高职院校应将职业素质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大,尽量创造条件,通过实践方式,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对职业素质的内涵深刻领会;其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安排学生定岗实习或者对实训基地进行构建,通过打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更深刻的领悟职业素质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评价机制作为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能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有效衡量,同时依据评价体系,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进程。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意义非常重要。工匠精神讲究创新和精益求精,而这一点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就需要构建完善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以此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发挥积极地引领作用。一方面,在招聘人才时,用人单位应将原有的评价方式摒弃,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在设计科学的评价体系时,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向可量化的评价元素分解,由此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客观和全面的考核。
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大力倡导的精神之一,就是工匠精神。而高职教育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则是职业素养。在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中有机的融入工匠精神,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相符。为此, 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对二者融合的途径积极探索,以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具有职业素质和工匠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