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妍(河南科技大学 应用工程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散文式电影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苏联电影人将其发展成为一种与诗式电影相区分的概念。这一类电影摒弃了传统的戏剧结构形式,并不刻意追求故事的戏剧性与完整性,而是力求使电影贴近生活的本来面目,在将情节冲突展现给观众时,采用一种较为松散的叙事形式。一般来说,和文学中的散文创作一样,散文式电影中也包含了叙事主体对于外在世界的认识和主观的情感体验,电影中永远有着“我”的声音。有着“墨西哥电影三杰”之一称谓的导演阿方索·卡隆根据自己幼年时真实经历拍摄的《罗马》(2018),正是这样一部典型的散文式电影。电影以女仆克里奥的视角为切入点,再现了阿方索记忆中的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城的生活,完成了阿方索个人的生命言说。
《罗马》的散文式特征,首先是表现在叙事方式上的。
“散文化叙事方式,告别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为矛盾冲突形式的戏剧化叙事方式,作品没有统一的故事情节,没有贯穿的矛盾冲突,通过艺术虚构、审美选择,将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没有必然联系的重要的生活现象写进文学艺术作品中。”电影亦然。如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1953)等电影,便是缓缓地铺展了一些平常小事,展现了两代人的生活姿态,人们在日常生活淘洗下的微妙情感以及日本被时代冲击的家庭制度,令人回味不已。《罗马》也同样如此,女仆克里奥在墨西哥城的“罗马”社区帮佣,从事着洗衣、清扫狗屎、端茶倒水等重复的家务劳作,绝大多数时间里足不出户。男主人安东尼奥医生长年不在家,女主人索菲娅则是一个要照顾四个孩子的家庭主妇,所有人的生活都是日复一日平淡乏味的,活泼可爱的托诺、佩佩、索菲和帕科四个孩子虽然与克里奥亲密无间地相处,能给予克里奥欢乐,但是克里奥毕竟是游离于他们的生活之外的。在电影开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观众看到了克里奥的服务与夜间和同事打趣、休息等,这些都是观众极为熟悉的生活现象,无论是克里奥抑或是这个家庭都并没有特殊之处。
然而,对日常生活的复刻并不意味着简单复制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不意味着在审美激励、超越性上的缺失。随着克里奥和索菲娅两位女性几乎同时遭受了男性的抛弃,矛盾冲突由此产生。克里奥在怀上男友费尔明的孩子后,费尔明在电影院以上厕所为借口不辞而别,安东尼奥医生则借着去加拿大出差的理由一去不归,两位女性一下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况,她们也因此而彼此扶持抚慰。在电影的结尾,索菲娅找到出版社的工作自力更生,克里奥则正式成为家庭中的一员,完成了自我价值的构建。几位女性之间的感情冲击也震撼着观众。
散文式电影往往会从剧本到镜头语言都有意制造观众和故事之间的疏离感,导演并不期待观众能迅速掌握电影给出的所有信息,也无意于给予观众酣畅淋漓、高潮迭起的观影快感。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杨德昌以高度内敛方式处理而成的《一一》(2000),电影中简先生的初恋等情节都是以留白的方式交代的,而这也让人物变得更为真实,电影的故事也显得更为丰富。《罗马》中除了缓慢、凝滞的叙事节奏外,也同样有着大量留白。如对于安东尼奥医生究竟因何抛妻弃子,电影并未交代,而只是表现了大儿子托诺在电影《蓝烟火》开场之前,看到了原本应在魁北克出差的父亲正在电影院外与一个陌生的高大女子欢快追逐嬉笑,托诺瞬间后退了一步,并没有去质询自己的父亲。观众也在稍不注意间,就容易错过这一细节。电影有意不让观众处于一种全知视角,而是将大量的信息留给观众自行猜想,让影片成为一种对生活中人和事的全貌都难以窥见的本真状态的还原。
散文式叙事要求创作主体的情感充分渗透于字里行间,散文式电影同样是导演意识形态的具象化。《罗马》正是阿方索从自己经历和体验中抽象出来和深加工的故事,正如阿方索所说的:“电影中90%的场景来自我的记忆,有些直接,有些则迂回,但都是关于那个塑造我的时代,或者说塑造墨西哥的时代,那正是墨西哥漫长时代变迁的起始点。”在电影中,阿方索本人是“在场”的,他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思想信念等都可以在电影中一窥端倪。如电影中无处不在的阿方索对宇航员的执念。曾经执导了《地心引力》(2013)的阿方索自幼便萌生了成为宇航员的念头,在《罗马》中,三位男孩子便成为阿方索的化身,在帕科的卧室墙上,贴着登月宇航员的画报,在圣诞野炊时,成年男子们打枪娱乐,而佩佩和其他男孩子们则穿着宇航服在水中跋涉,做着遨游太空的想象,而托诺去电影院看的电影,也是有关于宇航员的。又如阿方索对于成年人物的二分式塑造,在阿方索的干预下,电影中的男性普遍卑劣不堪,费尔明赤裸身体在克里奥面前舞枪弄棒的一幕更是几乎形同小丑,而女性身上则闪耀着慈爱、宽容、坚强的光辉,这正是阿方索对于自己在母性之爱沐浴下的童年的真诚再现。而值得一提的是,散文式电影的叙事固然是有着导演道德情感,但是它更多的是一种导演基于个人生活体验的与观众的伦理对话,是导演对事实和感悟的陈说,而非简单粗暴的价值判断和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
与文学散文不同,电影艺术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为一体,能展现文字所无力实现的造型美和运动美,它拥有自己的一套影像语言,能建立起独有的审美形态。为了尽可能地保证《罗马》中自叙性的纯粹,阿方索亲自为电影掌镜,以确保电影的所有影像语言都能满足自己的意图。
空镜头有着“传虚成实”的艺术效果,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空镜头能召唤起观众的经验和情感,具有别样的情绪感染力,同时也能起到“静场”的效果,放缓电影叙事的节奏。如在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1999)中,就有大量的表现优美宁静风光的空镜头,以衬托人物品德上的纯洁。在《罗马》中,阿方索也运用空镜头来制造潜文本。如电影一开始,镜头就对准方砖地面长达数分钟,观众看着地面被冲刷,从泡沫和周围的背景音中得到人物在劳作的信息,不久,水中的倒影出现了天空中划过的飞机,随后阿方索才用摇镜头让观众看到了水流入下水道的漏口,以及长廊和屋舍。水、天井和飞机等提供了不同的空间层次,也象征了作为佣人的克里奥被禁锢在这一方天地中。墨西哥城其时的经济发展(飞机的飞过)是她难以享受到的,但她依然顽强地生活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电影的结尾则是克里奥小屋天空的空镜头,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天与地之间形成了一种呼应。两个空镜头共同代表了内心坚强的克里奥岁月静好,时光流淌,任由世事变幻,命运洗礼的生活。
《罗马》之中还有大量的隐喻修辞,如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的那辆极宽的银河汽车、水、狗屎等,都是看似闲散无用,实则内藏玄机,拥有饱满情绪的喻体。如在安东尼奥医生回家时,他小心翼翼地缓慢调整车身,汽车的后视镜依然被墙壁剐到,这暗示了他的婚姻出现了问题。最终安东尼奥医生换了一辆车身窄的甲壳虫离开了家。知道丈夫抛弃了自己的索菲娅驾着这辆宽车开进家中时,发泄似的撞碎了墙壁上的砖,然后她发出了“女人都是孤独的”感慨,这意味着索菲娅已决定打破这桩婚姻的桎梏。又如克里奥在回家过圣诞节时,因为怀孕而推让别人给她的酒,结果杯子因为别人的碰撞而跌碎在地,阿方索给了碎杯子一个特写镜头。在墨西哥古老的玛雅文化中,杯子是女性子宫的象征,杯子的破裂预示了后来克里奥过早破水,诞下死胎,没能实现生命的延续等。这些隐喻性镜头都是极具韵味的。
除此之外,电影还有着在颜色、构图上的匠心,如阿方索有意采用全黑白画面,又如在暴乱发生时,画面一分为二,一边是街头的暴力镇压,一边则是家具店楼上暂时的宁静,画面犹如一幅考究的社会性画作等,在此不赘。
人文关怀精神被认为是散文式电影的重要审美意蕴之一。人生的起伏,社会的变迁,以及个体在这诸般经历之下的生存状态和与情感变化等,都是散文式电影的主题,可以说,散文式电影不断地慰藉人们怀旧和渴慕真善美的情结,为当代人提供能够安放内心的精神家园。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2008)、肯尼斯·洛纳根的《海边的曼彻斯特》(2016)等莫不如此,电影都以细碎的生活片段拼贴起了一段饱尝伤痛的人生或一个家庭,让它们成为观众集体回忆或眷恋怀想的载体。在《罗马》中,阿方索主要表达了对女性的赞颂以及对墨西哥革命的同情。
在电影中,克里奥的原型是阿方索的“代理母亲”莉波,莉波也是这部电影献礼的对象。对于莉波这样的女性,阿方索有着热爱、怀念、同情等复杂的情愫。在电影中,克里奥有着温柔、勤劳等优点,在遭到费尔明抛弃之后,她坚强的一面凸显出来,她并没有找费尔明哭闹,也没有向他人求助,而是找到费尔明将他仓皇而逃遗留的外套还给他,即使在面对费尔明的枪口时,克里奥也没有向他求情。在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后,克里奥将爱交付给了索菲娅的四个孩子,在一家人去海边旅游时,克里奥在发现索菲娅等人遭遇溺水危险时,不会游泳的她奋不顾身地前去救两个孩子,最终一家人拥抱在沙滩上。同样,奶奶和索菲娅也都是极为善良的人,她们主动地为克里奥购买生产要用的东西,索菲娅在遭遇丈夫出轨后却对孩子们说的是“你们的父亲很爱你们”。阿方索在电影中审视、歌颂和赞美着拥有强大力量的女性。
墨西哥革命则和克里奥的女儿一样遭遇了“胎死腹中”的命运。阿方索在电影中回溯了墨西哥1971年震惊世界的科珀斯克里斯蒂大屠杀,一百余名学生被军警以及粗暴无知的费尔明这样的打手杀害。在此之前,阿方索已经在克里奥的经历中委婉地表示出了自己对革命者的同情。在克里奥回家过圣诞节时,富人和穷人庆祝节日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墨西哥社会的贫富分化可见一斑,又如克里奥怀孕后同事告诉她,她家的地被政府强制征收了,而克里奥唯一能为母亲做的,就是回家去看看她。在奥运会、世界杯等光鲜外表下,墨西哥社会的阴暗面在此露出了冰山一角。《罗马》作为一封阿方索的私人家书,能够闪耀出史诗的光芒,是与这种人文关怀精神密不可分的。
就当下人们的审美趣味而言,追求诗意品质,具有强烈主观性的散文式电影无疑是与大众通俗审美背道而驰的,大量电影人不得不放弃自我表达,去迎合观众的喜好,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与浅薄无深度的叙事为观众营造集体狂欢,而生活的“本真”在电影中的空间则被压榨。在这样的情况下,阿方索却能以情节结构并不复杂,叙事节奏缓慢,视听语言也极为朴素的《罗马》让观众在电影院沉静下来,慢慢观看这一场普通墨西哥人的生活秀,见证阿方索生命中的重要时刻与重要的人。并且电影在追求诗性美时,并没有降低对现实的反思力度,没有忽略电影应有的人文关怀,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一定高度,这也是《罗马》能在上映后奖项接踵而至、媒体好评不断的重要原因。应该说,《罗马》是墨西哥电影的骄傲,也是世界电影的可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