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众所周知,电影作为艺术,是带有人工创造色彩的,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视听审美效果是它能够展现的直观自然属性。最初的电影仅仅是现实的一种“复刻”甚或是消遣捧腹的“杂耍”,以后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视听语言系统,也就是说,拥有了叙述故事和传达思想的手段。在经过格里菲斯和爱森斯坦的重要环节之后,蒙太奇的日益完善更使电影从“杂耍”艺术进阶到如今的“第七艺术”。今天,电影在反映文化的同时,也在反过来对文化产生影响,甚至开始充当起大众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但不论是最初偏爱“记录”的图像物象叙事电影,还是后来追求“感官刺激”的幻想奇观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表现形式,电影的生产制作流程是永远存在且不断革新的,它是电影最终呈现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是构成电影叙事文本和解读空间的出发点。不论是电影前期的剧本创作、导演风格的确立,中期的拍摄还是后期的加工,乃至衍生和变形,都证明了电影制作正在向多角度多元化发展。
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在电影开始拍摄之前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创作过程,由于20世纪初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出现,电影的商品属性变得越发明显,经历过一个世纪的磨砺与沉淀,受美国后工业化时代的影响,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叙事从文本创作之初便开始尝试不同领域的互通。今天的电影编剧已经在根本的故事结构和讲述方式上逐渐向各领域、非线性的空间思维转变,单一的文学作品和线性叙事已经成为观众腻烦的“老一套”,容易造成审美疲劳,而电影导演们在全球化语境的后工业社会更是感受到任重道远,导演风格和拍摄手法也开始了多元发散的个性空间转向进程。可以说,今天的电影正是因为导演们“运用这种技术潜力为个人的表现服务”,从而达到了“前人从未达到过的质量水平”。如今的电影创作形式已经非常丰富且多变,本文从文本创作阶段的编剧构思和导演赋予电影灵魂的风格化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求对未来电影文本创作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参考。
在一部影片开始筹备拍摄之前,必定是有了一个符合拍摄要求的电影剧本。在电影开始流行的20世纪前半叶,“小说体占据了主导地位,电影编剧的艺术手段——情节、人物、对白——似乎还被认为是一些不值一提的东西”,彼时的电影编剧远不如导演受到的瞩目与光环多,因为从默片到古典好莱坞电影,影片的内容大多是一些纯“记录”性质的线性叙事,或者干脆由文学小说改编而成,观众看电影主要是满足一些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猎奇”和“偷窥”心理,人们对于直观表现的画面故事更感兴趣,而不是谁创造了它们。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影响下的美国好莱坞电影总体呈现着一种带闹剧、色情与暴力表现的“廉价”感,被法国作家奥地倍尔地称为“长以公里计的、滚滚而流的视觉鸦片河”。除却编剧创作上的灵感枯竭和社会动荡带来的情感无处释放,电影编剧的薪资待遇甚至也远不及一般的电影导演。2008年,由好莱坞的美国电影剧作家协会和工会组织的大罢工在这种即将被困窘生活压倒的大背景下彻底爆发,最终,好莱坞不得不再次提高影视剧作家们的工资与福利。有了充裕的后勤保障和良好的写作环境,电影编剧们开始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大众文化形态的变化而改变原有的传统创作思维。
首先,固有的“流水账”式的线性叙事手法和脸谱化的反派设定被逐渐淘汰。这主要集中体现在“记录”性质电影的消失,电影故事的复杂和迭代使得当代电影叙事形式产生多样性、趣味性。在保证叙事流畅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展现观者“在场”的连续沉浸式体验和更复杂的人物角力是今天的电影编剧力求达到的艺术——商业效果。例如将传统的单一人称叙事交给多人称多角度共同叙事——手持式伪纪录片风格的兴起最初源自《人咬狗》(1992)和《女巫布莱尔》(1999)。这种让观众融入事件中的体验,接近战争报道的手法,同样还被应用在电影《科洛弗档案》(2008)以及《灵动:鬼影实录》(2007)里,编剧刻意放大叙述者的主观性,从业余摄影者的角度,描写角色身陷一场假意安排的失序状态或者混乱的场面,就是为了强调电影作者——导演不复存在的幻象,相较于传统电影里导演无所不能的主宰地位,在人人都可以掌握的镜头下创造小世界。而镜头的不断抖动,仿佛也构成了情节的一部分,在记录观点的同时,摄影师(故事的叙述者)的焦虑感也已充分融于镜头中了,虽然这还是一个特定的人在讲述故事,但这个人可以是任何人。又如,将单一维度的脸谱化反角变成了潜在四周、正邪难分、环环相扣的“陷阱”,因为在电影编剧的眼里,出彩的故事一定要常常伴随“悬念”与“恐惧”。当代电影剧本所透露出的一个现代性特征在于:今日的世界显得更“四分五裂”“处处漏隙”,而恰巧人心对于空洞都会感到恐惧,因此总有一种竭尽所能填补空白的趋势,包括虚构的手段和擅长将故事前后衔接并共享一个世界观的“电影宇宙”模式。以《碟中谍》系列为代表的犯罪悬疑类影片和以迪士尼漫威影业为代表的“漫威电影宇宙”系列就是编剧热衷的剧作类型。
其次,不再以文学小说作为主要故事改编来源,而是转向了画面感更贴近电影表现形式的漫画作品以及更宽广多样的领域去取材。DC漫画“超人”形象的巨大成功为编剧改编热门漫画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超级英雄的漫画改编作品大卖让好莱坞编剧们尝到了胜利的甜头。由于漫画较文字更易于创造出具体的画面感,以及更多的能够表现奇观画面的优势,因此这种“超英漫改片”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依然会成为全球商业电影最卖座类型片之一。不仅如此,电影编剧们还把创作触手伸向了电子游戏领域中,这方面比较成功的影片代表有《生化危机》系列、《寂静岭》系列以及不断被重启的《古墓丽影》系列。基于大量的游戏玩家和电影奇观刺激的视听效果、无所不能实现的虚拟画面,近年来以《愤怒的小鸟》(2016)、《乐高大电影》系列、《无敌破坏王》系列为代表的非PC端游戏改编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以说,当代电影编剧的思维边界正在不断地延伸,创作的题材和涉猎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电影剧本创作已经发生了单一到多维的空间转变。
最后,电影编剧的写作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用专业软件写作剧本。每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出现,都会直接推动电影生产形态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我们所处的数字时代中,电影编剧不光是在创作内容上有所改变,在创作形式上更是率先发生变化。近年来,好莱坞的剧作家们已经普遍学会用专业软件进行编剧工作了,目前行业内较为流行的几款写作剧本软件有: Dramatica Pro(故事创意写作)、FLIX(协作式故事板制作)、Final Draft(支持智能排版)、StoryO(可同时编辑更多人物角色)以及Toon Boom Storyboard Pro(分镜头台本绘制)等,因此影视剧作家可以依据其专业模式进行较为规范性的剧本写作。总之,以上电影编剧思维的空间转向直接决定了影片叙事的形式和内容,这是一部电影得以最终呈现的源泉,是电影导演必须遵循的叙事模本,也是一切电影生产活动的第一步骤。
美国电影理论家波布克有句名言:对于成熟的导演“每一个视觉画面上都有他的签名”,这既讲明了导演之于影片的重要性,也表达了导演风格确立的必然性。编剧和导演是生产一部影片的灵魂人物,而一部影片的风格往往依赖于导演的“个性化”表现。默片时代的大师格里菲斯和爱森斯坦、卓别林,更有“悬疑之父”希区柯克,他们之所以能够拍摄出让观众过目不忘印象深刻的电影,正是因为在他们的影片中,导演“个性化”的风格非常明显。
影响影片导演风格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巴拉兹曾说过:“我们把每种艺术的形式上的特征叫作风格。艺术家个性方面的特点,他的民族特点、他的阶级和他的时代的特点都反映在他的艺术作品的形式方面的风格中。”由此可见,导演风格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和“层次性”的艺术共性与创作个性的辩证统一体。这种统一体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导演风格必然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就导致了电影叙事风格的发散化、多样化。在经典电影流行翻拍的今天,更是能明显地对比感受到不同导演即使执导同样题材电影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化运用”(大卫·波德维尔语)也是大不相同的,例如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1993)和科林·特雷沃罗的《侏罗纪世界》(2015),前者开创了“复活历史”的电影奇观,惊险与温情并存,而后者则更偏重宏大刺激的数字视效。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逐渐迈进后工业化社会的门槛后,导演风格在许多基本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新的创作观念逐渐成形和确立起来,到了7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维度逐渐影响了电影产业的运作,其中导演风格也开始进行了多方面多领域的突破尝试。
首先,导演风格依托社会背景的变迁打破了单一枯燥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电影织梦者”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天才”詹姆斯·卡梅隆、“鬼才”蒂姆·伯顿等,这些好莱坞电影导演过去都曾执导过现实主义影片,但现在也同样热衷于对“幻想题材”进行创作,不同叙事内容的电影构成了不同的电影风格,但是它们中的导演风格是在不断凝聚的,并未因千篇一律的奇观电影表现形式而削减。诚然,导演风格的最终呈现是影片风格,而它的表现方式则是电影的叙事形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导演风格的另一突破即是电影制作技术影响下的画面形式表现。波德维尔曾说过:“即使在所有技术齐备的制片环境下,导演仍须面对该部电影所需技术的选择。”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摄《泰坦尼克号》(1997)的时候,只能通过模型来展现海难的惨烈,影片作为灾难片的经典,它的风格是浪漫而悲壮的。当拍摄《阿凡达》(2009)的时候,他发明并使用了3D摄影机和演员全身动作捕捉技术,这两项技术的使用为影片的“异世界幻想”增添了神秘而瑰丽的色彩。由他监制的《阿丽塔:战斗天使》(2019)奇观视效的又一次成功不仅为《阿凡达2》的制作铺平了道路,也为今天的CGI虚拟动画制作树立了新的标杆。作为导演风格多元突破的领军人物之一,詹姆斯·卡梅隆不断尝试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电影拍摄并乐此不疲的精神令人敬佩。
导演保罗·莫索斯基说过:“任何一场戏,若找50个不同的导演来拍,会有50种不同的拍法。”总之,正是导演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追求和导演风格,并且在电影表现形式愈来愈多样的今天,在秉承自己本源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寻求艺术的突破,才使得电影艺术表现形式变得精彩纷呈,才能让观众领略到多样化的电影风格魅力。
综上所述,当代电影拥有着更百花齐放的类型元素、更快速猛烈的奇观效果,不论是作为商品属性的工业产品,还是作为艺术属性的文化符号,对比其文本创作期的前后变化、深入剖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动因、提炼出当代电影文本创作的新模式,是电影工作者们不断努力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