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湘军的组建发展对清末社会的影响

2019-11-15 04:09湘潭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太平军将领曾国藩

■张 滢/湘潭大学

一、湘军的组建及发展

(一)湘军的组建

湘军是一支十分神奇的军队,它以团练开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没落统治和镇压太平天国而兴起的,但它又和其他地方的团练不尽相同。他的将领曾国藩等都是湖南人,他所招募的兵勇亦大都是湖南籍的。罗尔纲先生曾在他的兵志中记载,考证过关于湘军领导人物祖籍的问题一共有156人,湘南籍贯的将领就高达130人,达到可考证人数的八成以上。

太平军进攻长沙,湘南众多乡绅招募农民训练,建立自己的丁勇来守护家乡。但是他们这种分散力量还是不能够与太平军抗衡。正在这时,清政府派遣官员开办团练,清政府指派的官员与地方乡绅们联合。曾国藩认为想要镇压太平军的话,就必须要另外建立一支新的军队。

到了1853年4月后,曾国藩以已经有一定势力的“湘勇”和“楚勇”作为根基,招募了湘勇、宝勇3000余人,还把其所在的绿营军裁撤冗员,还加以扩大。曾国藩还从实际作战经验里摸索制定了严格的军队规章制度,强化了将领对部队的控制,形成了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以儒家的三纲五常等思想来教育士兵。

(二)湘军的发展壮大

湘军的慢慢壮大是在与太平军的斗争中慢慢发展的。1853年的7月,太平军攻打南昌,曾国藩派罗泽南带领三千精兵前往,但是第一次对垒,湘军的损失极为惨重。1853年的秋天,编练水师的计划通过了咸丰皇帝的批准,湘军的规模改成了组织水军和陆军各一半。到了1854年的2月,陆军一共13个营,已经有了5000余人,水军一共10个营共5000人建立。完成了他想要与太平军进行水陆联合作战的作战策略。再加上夫差劳役,全军的人数竟达到了1.7万人,船舰也有了500艘。曾国荃于1860年领着湘军的精英部队围住安庆,经一段时期的浴血奋战,最后攻陷安庆。在十分激烈的围攻下终于在1864年8月攻陷天京,将势头旺盛的太平天国起义活动压制下去。此时的湘军人数已超十万,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后来,湘军在清王朝的命令下,在与捻军、回民起义等起义军的战争中,进行了艰苦的战斗,兵力和战斗力也随之提高,湘军集团也在渐渐壮大。

二、政治方面的影响

湘军的崛起对清政局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随着太平军的进攻,曾国藩拿到了四省的全部权力,相当于曾国藩掌管着东南半壁的军政大权,这就是晚清军柄和政柄进一步下移的标志。“晚清的政柄和兵柄下移,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而另一方面表现在是督抚专政。清初为防止藩镇割据使得兵权和主要干将分开、军事和政治分开等。但湘军崛起后,这种平静的局面被打破。而后湘军的羽翼逐渐丰满,曾国藩竟然想向朝廷要权。清廷在绿营兵身上最后的寄望完全破灭,不得不授予了曾国藩想要的地方实权。经过数年的战争,湘军中的带兵将领大多都以军功或者劳绩而升官加爵,东南各地实权逐渐被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紧握手中。“东南互保”的签订明确表示汉地主势力的壮大已经初步显现。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得到了各省响应,后纷纷独立,宣布与清政府脱离联系,清朝短时间里灭亡。

三、军事方面的影响

湘军建立对于清朝末年的军事制度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使得长达数千年的兵权属于中央的制度演变成了兵权属于领兵的将领。湘军逐渐演变成一块铁板,内部规划统一、有序,对外独立自主,自成一体,整个军队甚至国家的军事力量都有变成将领个人的兵团的趋势。军队不再是背负国家的利益去战斗,更多的是背负着将领的利益去战斗,军饷都是个人筹集而非国家拨给。中央既不能打压地方军队势力,还需要他们来保护国家;地方军队也需要得到中央的许可和承认。双方进行了妥协,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承认了地方武装,把他们变成国家的军队。虽然是朝廷的军队,但实际上还是带有私人武装的性质。实际上,湘军、淮军、新军一脉相承。淮军、新军实际上是不同时期湘军的化身而已,三者的本质是一致的。

说到底,湘军发展壮大对近代军阀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历史渊源。所以,罗尔纲在《湘军兵制》中说:“故祸乱虽不见于湘军盛时,而其祸源则实由于其制度所造成。”国家放任湘军的发展,虽然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使得清政府的危机暂时解除,但从长远来看,也种下了分裂割据的种子,导致了清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湘军之后的淮军所采用的军事制度也顺承湘军。淮系的将领只听李鸿章的命令,其他人根本不可能征用。袁世凯编练新军,基本上也是顺承淮军。袁世凯去世后,张作霖、段祺瑞等军阀拥兵混战,加剧军阀割据的局面。而后中华民国的新军阀蒋介石,在军队军事方面都效仿的是曾国藩的湘军。实质上还是地主私人武装。所以追溯期源,近代军阀的形成根源就在于湘军的崛起。

四、对民众的影响

湘军形成与发展对当地民众来说,也有着一定的意义。一方面表现在使他们有了经济来源,因为湘军的军饷很高,使得他们有了养家的资本,生活幸福的愿望;另一方面,湘军将领以士大夫为主,注重强调儒家思想作为思想大旗和治军方略,所以湘军将领的思想素质有所提高。湖湘士人集团的崛起,出现了一大批有识之士,也侧面印证了这个说法。

随着湘军的发展扩大,影响也随之扩大,出现了将领在学院讲学和设立一批武馆的局面,像船山书院,还有岳麓书院的重新修缮,曾国藩等著名的大家都曾在学院讲学。民众的思想观念、社会的风气的改变都是由于湘军形成壮大所带来的影响。随着湘军地位提高,不仅汉族地主地位提高,普通的广大民众的生活地位也有着相对应缓解与改变。

五、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湘军集团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它的政治、军事方面,在文化方面上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湘军里的人不乏有才之士,遗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奏折等,包括政经、文化、军事等。他们在清代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以儒学思想为本,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为己任,倡导经世致用,关于他们的思想有着很多的文学著作。湘军的将领大多处于封建上层,他们不单单是文学家,倡导“卫道”与“立言”相结合,“义理经济、考据、辞章”四者相济,目的就是挽救清王朝的覆亡。湘军集团改变了清政府一贯的闭关自大观念,开展了洋务运动这样的近代化性质的运动,使社会观念有所转变。是近代历史上将中学与西学和相互融合的一次实验。

湘军集团自洋务运动后就手握大权,开始在中国实行近代式教育。他们在清末的中国开办了数量不少的学堂,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湘军集团不仅创办学堂,还有派遣留学生去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经验。这样使得清末出现了一批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的人,他们为清朝政经、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影响。19世纪中叶,曾国藩开办了翻译的译馆和印书处。该馆里有一部分重要的工作者来自湘军集团里面,比如华衡芳、李凤苞等人。译出来的外文书籍。正是这些书,引导了清末民初,也就是很早的一批研究科学技术得人才去学习先进的科学,为中国早期许多门类的学习课目奠定基础。更对早期的思想界和文化界都产生十分深刻的意义。

注释:

①董蔡时.论曾国藩与晚清政柄、兵柄的下移[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

②罗尔纲.湘军兵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4.

猜你喜欢
太平军将领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曾国藩的“愚笨”
铭记革命将领
曾国藩吃牢饭
不当皇帝就听话
曾国藩背书
昆山与太平军有关的建筑
狄青智取昆仑关
太平军童子营:杀人放火是本业
翰墨汇聚 共祈和平——“两岸退役将领和平书画展”作品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