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兵 刘艳君 李贺
摘要:吉林省長白山区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中部,生态安全屏障地位突出,生态产品供给潜力巨大。但由于受人为活动影响,长白山区生态空间遭受持续威胁,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保护修复迫在眉睫。在长白山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和增强长白山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提高长白山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筑牢我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屏障。
关键词:长白山;生态保护;思路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9-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9.121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 of Changbai Mountain Area, Jilin Province
Wu Bing,Liu Yanjun,Li He
(Jilin Provincial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Changchun Jilin 130012,China)
Abstract:Changbai Mountain Area of Jili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east China, where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is prominent and the supply potential of ecological products is huge.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ecological space in Changbai Mountains has been continuously threatened,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deteriorated, and the supply capacity of ecological products is inadequat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is imminent.In Changbai Mountains, pilot project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will b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restore and strengthen the supply capacity of ecological products of Changbai Mountains, and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barrier of Northeast China and even Northeast Asia .
Key Words :Changbai Mountains;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inking
1 实施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
1.1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长白山拥有欧亚大陆东部最典型、最完好的垂直森林生态系统,在温湿度调节、降解污染物、削减温室效应、防止洪涝灾害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确定的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中,长白山是东北森林带的核心构成,是我国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保障。
1.2 长白山是世界著名的生态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
长白山区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理位置,生存着欧亚大陆从中温带到寒带完整的野生动植物区系,为地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将长白山划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1.3 长白山是东北大粮仓的根基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达70%以上。发源于长白山的丰沛水源滋养了广袤的松辽平原和举世闻名的黑土地,是维系我国东北大粮仓生态安全的根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将长白山确定为水源涵养极重要区域,确定了其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的重要生态功能地位。
1.4 长白山是民族边疆重地
长白山是中原文化向朝鲜、日本乃至北美传播的纽带和桥梁,是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的前沿地带。目前,长白山区分布有我国60%的朝鲜族人口,中朝边境线上有15个口岸,构成了我国领土完整的防护层和缓冲带,对维护边疆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作用重大。
2 实施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的紧迫性
长白山区总体生态环境良好,但部分区域生态破坏严重,从系统性出发实施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迫在眉睫。
2.1 森林系统趋向破碎化,生态屏障功能减弱
受发展方式粗放和掠夺式开发影响,森林资源过度开发,采育失调,原生天然林面积锐减,原有天然林已逆向演替为次生林或人工林,林相和质量发生根本变化,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下降。以长白山核心区为例,林龄结构趋向中幼龄,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锐减,树种结构趋向阔叶化,原生主要建群树种比例大幅下降,原生针叶树种几乎消失殆尽。
2.2 生境变迁和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
在旅游开发和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水电开发和工矿建设等割裂了生境的整体性和连通性,生态空间破碎化加剧,而资源过度利用、遗传资源丧失和流失、外来物种入侵加剧了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和分布面积进一步减少。1988-2010年,长白山天池外围高山苔原景观破碎化程度增高,高山苔原景观被裸地景观所取代。东北虎数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为200只左右,虽经抢救性保护,其数量现也仅为27只左右;东北三宝之一的野生人参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最具灭绝危险的物种之一。
2.3 矿山生态破坏、河流水质污染和耕地质量下降,区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减弱
长白山区开发历史较短,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表现为区内废弃无主矿山生态修复滞后,乡镇垃圾和污水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河道被盲目开发建设造成河道淤积、河道畅通性差,耕地质量下降和坡耕地水土流失加重,农业生产基础受威胁。以黑土地为例,区内表层土壤流失量平均每年可达0.3~0.7cm,耕层有机质平均每年下降0.1%,耕地的犁底层深度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20cm左右下降到13cm,土壤酸化和退化明显。
3 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
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恢复和提升长白山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为核心目标,以重大生态问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建设与长效管护并举,统筹谋划、统一实施,整体推进。通过3年的努力,实现长白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提高,生态安全屏障地位得到巩固,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3.1 四大片区统筹谋划
基于区内生态系统要素的核心功能定位和突出问题,将长白山区划分为“一核、三流域”四大片区。通过“山、水、林、田、湖”多要素联动,“关键节点、扩散廊道、流域区域”多维度统筹,带动整个长白山区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提升。
“一核”:该区是长白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和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重点实施生态移民和小水电拆除工程,恢复与重建野生动物迁徙廊道,加大森林保护和种质资源保护,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维护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核心地位。
松花江水源涵养和土地整治修复区:该区是吉林、长春两市水源地,并承担着吉林省中部城市群调水任务,区内永吉县等8个县市是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该区重点实施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湿地恢复工程,整治水土流失和矿山生态破坏;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和测土配方施肥,建设高标准农田,强化农村和农业污染防控,增强区域水资源和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鸭绿江流域水源涵养保护修复区:该区位于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调水工程上游,是重要的种质资源保护区。该区重点实施森林封禁管护和育林地保护工程,建立生物遗传资源保存及迁地保护体系,加强物种和遗传资源破碎分布点的保护;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程,恢复植被,增强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图们江流域水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该区是长白山天然林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是东北虎豹主要栖息地和扩散廊道分布区,是洄游鱼类重要产卵场分布区。该区重点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工程,改善重污染河段水生态和水环境状况;实施生态移民和封山育林,抚育中幼龄林,保护天然林资源,恢复与重建东北虎豹扩散廊道,增强栖息地的适宜性和连通性。
3.2 五大工程系统推进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和延边地区建设野生动物通道4处、东北虎豹扩散廊道5条、清理拆除8座小型电站,拆除现有林场村屯70hm?,生态移民1686户4528人,有效打通动物迁徙通道。建设通化县植物迁址保护工程、抚松县林业局种质资源库等工程,重点保护东北红豆杉、高山红景天、朝鲜崖柏、淫羊藿等珍稀植物,促进种子遗传改良创造的遗传增益。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延边地区、吉林磨盘湖国家湿地公园、集安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对东北红豆杉、黄菠萝等野生植物以及东北虎、豹、原麝等濒危动物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监管体系建设,建设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站)和长白山动物资源保存库。
森林保护与修复工程。在长白山森林保护核心区、通化市和延边州森林抚育重要区,退耕还林12000亩,封山育林13.7万hm?,林分改造及保护约40000hm?,抚育幼林40000hm?,实现区域林地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全面提升森林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在长白山森林保护核心区内,建立生态本底数据库,新建长白山生态气象监测站及15km保护区围栏等,基本建成保护区森林监管体系。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在白山浑江区、板石镇、通化东昌区等矿山集中区域实施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植树约230万株,清理废石、矸石约850万m?,回填采空区280万m?。在通化二道江区、集安市、柳河县、通化县、长白县、敦化市等矿山灾害集中区域,清理淤泥约3万m?,绿化60 hm?,植树约20万株,新增农用地、建设用地约20km?,有效消除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
土地整治与修复工程。在桦甸市、磐石市、蛟河市、永吉县、舒兰市等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农田34000 hm?。在通化县治理尾矿坝5座,修复污染场地16块。在通化市辖区、通化县、长白县、临江市等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43 hm?,侵蚀沟302条,营造水土保持林198 hm?。
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程。重点治理辉发河、牡丹江敦化段、松花江干流吉林段、渾江通化段、嘎呀河延吉段等河段,治理河道长度225.5km,新建人工湿地667.57 hm?,清淤疏浚269.3万m?,恢复河岸生态系统,提高减灾能力。实施通气河、通溪河、石井沟河等小流域综合整治,减少入河污染负荷,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实施6个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工程,营造水源涵养林120 hm?,建设乡镇垃圾转运站10处,新增污水处理规模2.2万t/d。实施277个水源地的水源保护工程,设置界碑134个,标示牌572个,搬迁居民143户,拆迁房屋14634.4㎡。
3.3 三大机制创新驱动
推行PPP模式。实施方案所提出的88个项目中,除6个搬迁改造类项目外,其余82个项目均可应用PPP模式推进,PPP模式下的项目总投资需求为176.3亿元。资金来源为政府补助资金、社会资本出资和融资资金。在PPP模式推进过程中,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依效付费机制,对社会资本的项目建设和运营进行常态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