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美文学作品的中外茶文化差异研究

2019-11-14 11:05李琴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7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差异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在社会整体发展过程当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在对我国文化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以外国文学作品为切入点进行比较研究,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英美文学作品当中,茶文化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本文将会基于英美文学作品的描述,对中外茶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中外茶文化;作品对比;差异分析

作者简介:李琴(1982-),女,汉族,孝感人,硕士,丽水学院民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0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早在2005年,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在《浙江日报》发表了讨论文化软实力作用的短文;随后在多个场合的外交中,习主席都提到茶,并以茶会友。可以说,茶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独特展现。而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从古至今的很多文学作品当中都有关于茶文化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内涵的描述,如《红楼梦》中就有多达270处对茶的描写。随着茶叶在全世界的流通,不同国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同时,国外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对茶的描述,但在很多英美文学作品当中,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思维结构都存在着不同。本文将以英美文学作品为切入点,从国内外茶文化现状、思想特点和差异等方面对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茶文化进行分析,以求掌握当前中国的茶文化和英美的茶文化之间具有的差异性,从而为文化的交流、传播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一、国内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現状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

1、传统的中国茶文化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发展与传承过程中,茶文化不仅可以通过茶叶的买卖流通和茶道文化进行传承,古代文人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也是茶文化传承的独特媒介。通过文学作品的不断积累与传播,茶文化成为了我国文学家在进行诗歌和文学创作时经常会运用的一种文化元素。

实际上我国当前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在进行茶文化研究过程当中,并不能够真正依据理论方面对茶文化进行详细探讨,往往都需要借鉴古代文献对茶文化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以掌握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围绕着“茶”展开的经典诗歌可以追溯到晋代诗人杜育的《茶赋》,而随着陆羽关于茶的专著《茶经》的问世,出现了大批咏茶的好诗好词,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食后》所描述的手持茶碗,自得其乐的悠闲生活;宋代苏轼的《西江月》中都写过跟茶有关茶的描述。到了清代,小说中也有大量关于茶事的描绘,如《镜花缘》、《儒林外史》、《老残游记》、《红楼梦》等耳熟能详的佳作。

我国也有很多近当代的文学家创作出大量关于茶文化的文学作品,比较经典的有老舍的《茶馆》,通过对茶馆中小人物的描写,反应出剧中人物的生活历练和社会的变化。可以说在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当中,不仅仅具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情感,也具有着非常复杂的思维体系。

2、英美茶文化

事实上,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外国茶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茶马古道、古代丝绸之路、海上茶叶之路将茶叶运送到世界各地,也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贸易的不断扩大使得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开始养成喝茶的习惯,同时,它还形成了以中国传统茶文化为基础的特色茶文化。

据文献记载,17世纪时茶叶经由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以陪嫁的方式传入英国,凯瑟琳皇后习惯用茶招待自己的朋友,于是皇室中出现了饮茶的风潮,;而王室女性也常邀请好友喝茶以共度午后时光,被称为“维多利亚下午茶”,并逐渐演变成英国下午茶文化。同中国一样,英国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茶的描述,如英国著名诗人埃德蒙·沃勒的《论茶》就是一首赞美凯瑟琳皇后的生日赋诗;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也对茶会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庄园太太小姐们田园生活;狄更斯的作品《匹克威克外传》甚至出现了八十多次“茶”。

茶叶在美国更是有着其独特性。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美国的茶叶是由英国殖民者带来的,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因此美国的茶文化中包含民族精神的这一特殊元素。许多美国作家也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描述了茶叶及其茶文化。如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作品《贵妇人画像》就有描写主人公通过不同人物的喝茶方式来了解人物的性格,并推进故事的发展。由于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社会,美国茶文化的文化融合性也是其一大特点。华裔美国作家也会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对茶进行描述,如雷庭招的《吃碗茶》,在这部小说中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符号,具有象征意义,折射出当时美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华裔在美国的融合。

二、国内国外作品中有关于茶文化的思想特点

1、思想结构体系

实际上通过阅读部分英美文学作品并对茶文化进行整体对比和分析的过程,本文作者发现英美涉及到茶文化的作品其内部的文字描述通常都拥有着非常开放的思维特点。而中国的传统茶文化在进行文学作品应用创作时,所表达的情感是含蓄内敛的,包括语言上也是十分的低调、沉稳。另外,中国传统茶文化作品在进行情感表达时,更注重的是内在美和委婉美,将很多情感内含于心。而英国和美国的茶文化作品在进行语言精炼时,更注重的是将内在情感释放出来,多采用开放式表达;所以在对英美文学作品和中国文学作品中茶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英美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的第一个显著差异在于思维结构的差异。思想结构的不同主要体现为,英国和美国的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对茶文化的审视、理解和应用会更忠实的将情感开放式的融入到茶文化当中;而中国作家在进行情感表达描述时,会将茶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运用茶文化将更多的情感含蓄委婉的进行表达,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茶文化行为模式体系

行为的产生往往都需要运用人的思维去进行引导。由于具有不同的情感价值观和不同的文化观念,因此很多英美文学作品内部蕴含着不一样的情感,最终导致读者或者说会致使书面的主人公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

在英国著名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简·奥斯丁在进行人物情感描写和处理人物情感表达的过程中,运用了英国本土的情感文化体系。如,庄园的太太和小姐们家中或者在下午茶会上,大胆的谈论着隔壁的多金主人公及其朋友,并且通过不同的茶会推进情节的发展,也就是说主人公会由于文化体系的影响,产生不同的行为。但是中国的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时,其文化体系、文化内涵和文化情感并不能够主导文学作品当中的主人公或者是读者的行为,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日常、习俗或映射人物性格而存在于小说中的。如《红楼梦》中王熙凤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里的“吃茶”就是 指古代订婚这一习俗。这也是当前英国以及美国文学作品当中蕴含的文化情感和中国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化情感差异性。

3、茶文化的文学艺术性

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因此不同的民族文化也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情感。因此,在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茶文化的文学艺术性就会具有非常大的差异。简单举个例子,美国的作家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如果要运用茶文化,那么他会运用十分严谨的语言和严谨的情感来表达茶文化的精髓以及茶文化的重要意义;这种严谨是喝茶这种有仪式感活动的体现,也是茶在美国历史意义的延伸。另外,茶是英国殖民者带入美国,并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导火索,这也就赋予了美国茶文化不同的内涵,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茶文化在美国本土的艺术性。中国的文学作家在进行有关于茶文化的作品创作过程中,并不会像美国的文学家那样更注重理性理念,中国的文学作家更注重的是感性,因为茶经过历史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柴米油盐酱醋茶”。于是,在创作时中国作家会更注重情感的表达而美国作家更注重的则是故事情节的严谨性和理性内容的科学性。所以,由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不同的行为模式,以及茶文化的融入模式的不同,也就导致茶文化的文学艺术性具有着很大的区别。

三、基于英美文学作品的描述对比中外茶文化的差异性

1、茶文化的多元性

茶文化在英国和美国的传播过程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转折点—波士顿倾茶事件,从此美国独立战争开始打响。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也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在当时美国特殊的政治背景下,茶文化还能够在美国本土土地上迅速生根发芽,说明国外的茶文化相对于国内的茶文化而言,具有着更大的包容性和多元性。英国和美国茶文化的包容性不单单指的是对一种文化的包容,随着历史的推进是一种多元性的包容。而且不论是中国的茶叶及衍生出来的文化产品,还是世界其他地方的茶叶及文化产品,往往都能够进行融合售卖;而中国国内则主要是以本土茶叶及文化衍生物为主。由此可见,美国和英國的茶文化,相对于国内的茶文化而言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多元性。

2、行为模式自主性不同

事实上,无论是跟美国茶文化比较,还是英国的茶文化进行比较,中国的茶文化和这两个国家的茶文化之间都具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的茶文化相对于英国的茶文化而言,更加的理性;但是如果和美国的茶文化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就会显得中国的茶文化更加的情绪化,即感性。在我国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当中,不论是诗歌还是绘画,运用了茶文化,更多的是进行情感的表达和抒发,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为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感表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而通过很多美国的文学作品以及英国的文学作品,不难看出,相对于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而言,两个国家的茶文化更注重的是将个人情感因素融入其中,换句话说,美国和英国的文学作品会将更多的自主性、个人性的情感因素融入其中。而由于情感思维的不同,国内的茶文化和国外的茶文化之间,也就导致心理模式自主性不同。

3、文学作品中情感因素不同

实际上,西方大部分的文学作品在进行创作时,融入的最直接的情感就是自由、自主和个性的创作理念与情感,即西方有关于茶文化的艺术作品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实际上是对自由的追求。茶文化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是对精致生活的自由追求,而美国文学作品中多反应对简单生活和爱情的自由追求。但是中国的传统的茶文化作品当中,如果涉及到情感问题,那么会运用中庸思维,将两个人的情感问题进行束缚,从而和国外的茶文化的情感因素形成了巨大的区别与不同。这也是当前西方茶文化艺术作品和中国传统茶文化艺术作品当中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情感因素的不同。

总结:

本文在对英美文学作品描述基础上,对中外茶文化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进行整体比较分析时,首先,针对国内和国外的茶文化进行详细的介绍与分析;其次,针对国内外有关于茶文化的作品当中思想特点进行仔细介绍;最后,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思想,然后详细介绍了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茶文化特征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特征的不同之处。希望通过本文的仔细分析,能够推动我国当前茶文化快速发展,也希望通过本文的仔细分析,能够为我国当前茶文化作品创作,以及国内外茶文化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屈俊玲.中外茶文化差异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7,v.39;No.189,191-192.

[2]胡大芳.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与翻译[J].福建茶叶,2019,v.41;No.207,253-254.

[3]吴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才智,2015,286-287+289.

[4]郭霞.一带一路战略下英语教学中的中外茶文化教育[J].福建茶叶,2019,v.41;No.207,226-227.

[5]苗萌.原型范畴模式下的中外茶文化交流词汇分析[J].福建茶叶,2018,v.40;No.199,432.

[6]曾春红;赖福聪.中外茶文化差异与《茶经》翻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7,v.39;No.188,366-367.

[7]孙瑜敏.中外茶文化差异比较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8,v.40;No.200,249.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作品差异分析
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人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中美高等职业教育差异分析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
试论中国声乐作品的文化定位
我国国际收支账户的内部差异分析
《圣经》中的人物与英语文化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英美文学作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