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说理求独创

2019-11-14 01:36何宁
求学·素材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鸭寓言猴子

何宁

面对带有思辨性的作文考题,考生一般都会采取写作议论文的方法来应对,因为绝大多数的高三应试训练,都是围绕论说展开的。这无可厚非,因为论说训练契合了一般考生由形象而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也与高校对考生的理性能力诉求相一致。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考场应试文,博取高分的秘籍是什么,那么,我们的应试作文训练就会突破苑囿,别有洞天。

不雷同,求独创。

这是考场作文获取高分的秘籍与法宝。

千人一面,一定是无法获取高分的。如何在千人一面中独领风骚?那就需要考生具有独创的本领了。一般人认为,独创是作家的权利,如贾宝玉是曹雪芹的独创,翠翠是沈从文的独创,黑猫警长是郑渊洁的独创,长安不良帅是马伯庸的独创,不错,作家笔下的艺术形象是独创,或日原创,那是艺术创作,考生无法在考场上倚马可待,挥笔而就,可如果在应试文体上稍作变通,用寓言故事形象说理,可能就会与千人一面背道而驰,何乐而不为?

有人会说,寓言故事也是独创,它的写作难度也一样大,没有超强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语言表达力是无法达到的。如果拿孟子独创“五十步笑百步”那样的寓言故事写作能力来要求,此话不假。要是换个思路来看呢?任何写作能力都是历练的结果,而任何文体的写作能力都可以通过科学的历练习得,如果我们承认这两点,那么,“用寓言故事形象说理”与“用论说抽象说理”并无二致,它们的训练要求与训练结果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寓言故事写作对训练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懂得寓言故事的创作规律,并能在技法层面说清楚,练明白。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说一说“用寓言故事形象说理”的好处与方法。

好处:

用寓言故事写高考应试文,于考生而言,有两个好处:有过童年阅读经验的学生,大抵对《伊索寓言》不陌生,而已经完成了义务教育的考生,对《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这些先秦诸子散文中出现的成语类寓言故事也会耳熟能详,它们一并构成了考生写作寓言故事的基础素养;而寓言故事要用假托或拟人化手法编造故事,以此寄托道理或教训的文体特征,又恰恰呼应了考场作文既要思想深刻,又要表达个性的要求。

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写成一篇能拔得头筹的寓言故事呢?

聪明的办法自然是模仿。我们先看两篇经典的寓言故事是怎样写就的。

狐狸和为王的猴子

有一次,猴子在野兽的集会上跳舞,赢得了大家的好感,被选立为王。狐狸十分嫉妒。当他发现一个捕兽夹子里放着肉时,他便把猴子领到那里去,说他发现了一个宝物,自己没敢动用,想留给王室作贡品,并劝猴子亲自去取。猴子轻率地跑了过去,结果被夹子夹住了。他斥责狐狸陷害他,狐貍却说:“猴子,凭你这点小小的本事,还想做兽中之王?”

这故事说明,凡事不要轻率,不然,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并被世人嘲笑。

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中讲:“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狐狸和为王的猴子》选自《伊索寓言》,故事的寓意在结尾明示了:一个人没有智慧,做事又轻率,“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并被世人嘲笑”。而出自《庄子·秋水》的成语类寓言故事《邯郸学步》,则含蓄地讽刺了那些一味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的人。比较上述两篇中外古典寓言故事,单从文本所寄寓的道理角度来看,它们应该属于“反思式劝谕”。所谓“反思式劝谕”,就是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洞察,然后反思出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而悟出某种深刻的道理,并认为有传播它们的必要——让后人能从中汲取经验或教训,于是他们就采取了寓言说理的方式为文。换句话说,以寓言故事假托说理的作者,一般都会采用反思的思维方式来劝勉晓喻。

我们由此清楚了,寓言故事应该是“主题先行”。也就是说,写作者只有心中先有了某种道理的领悟,他才能启动寓言故事的编造,而这种“主题先行”式的写作模式,与考场作文的写作要求高度重合。由此可知,依照作文试题要求先行拟出一个扣题的主题,是写作寓言故事的第一步。

那么,上述两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又是如何编造的呢?

首先从寓言的角色来看。《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采用的是动物,诸如狐狸、狼、蛇、山羊、母鸡、寒鸦、猎狗、蚂蚁、小鹿、山鹰、马、驴子、老鼠、青蛙、公牛、狮子、海鸥、乌龟、骡子、蝉、母蟹、骆驼、熊、兔子、金枪鱼、海豚、鹤、鼹鼠、燕子、猴子、鹅、鹤、蚊子、剌猬、蝙蝠……可以说,伊索生活的那个年代里已有的动物,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基本上都可以从《伊索寓言》里找寻到它们的身影;而庄子或者说诸子寓言的角色大多采用的是人物,像《守株待兔》中被宋国人讥笑的正是希图不经过努力就能得到成功的宋国农民,《刻舟求剑》中那个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楚国人,《画蛇添足》中那个做了多余的事,导致徒劳无功的楚国人,《邯郸学步》中那个爬着回去的燕国寿陵人。而有些动物或者人物,一旦被作者选用,一般都会成为类型化了的角色,像《农夫和蛇》里的“蛇”,就是恩将仇报的恶人的代名词了。

由此可知,寓言故事首先要思考角色的拟定。而角色拟定,动物、人物都可以,关键是要选用自己熟悉的、可驾驭的。

其次从情节的安排来看。一般会采用情节的突转来表现寓意。也就是说,情节里的角色行为先是朝着他开始的方向发展,后来突然转向他的相反方向,从而造成巨大的反差,以此激起强烈的艺术效果。《狐狸和为王的猴子》中猴子凭借着自己高超的舞蹈能力被选立为王,这原本是自己的实力使然,无可厚非,可狡猾的狐狸因为嫉妒,所以花言巧语地哄骗猴子,以致猴子无法抵御美言和宝物的诱惑,结果被夹子夹住了。这就是典型的情节突转,因跳舞高超而被选立为王是猴子开始的行为方向,其潜在的行为反向的动因是,猴子被选立为王后,沾沾自喜,不能对自己的处境、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喜欢听吹捧自己的话,并忘乎所以,导致其上了狡猾的狐狸的当,伊索就是把这种内在的情节张力以突转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原本可以顺顺当当做国王的猴子偏偏落得被耍被夹的下场,这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寓言的寓意而安排设计的。

有了角色拟定,才会有情节发展。八九百字的篇幅,让情节起波澜是情节安排的要求,而其奥秘所在就是利用角色的弱点(性格偏狭、心理不健康、手段与目的的不协调等)来设置冲突,并在冲突后使情节突转,从而达到“图解主题”的目的。

再次从表现的手法来看。一般作者会采用对话、拟人化、细节刻画等方法来呈现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对话往往起揭示情节突转的原因的作用,像《狐狸和为王的猴子》中狐狸的话“猴子,凭你这点小小的本事,还想做兽中之王?”就既交代了狐狸陷害猴子的原因(猴子你没本事,聪明的狐狸我不服你,就通过陷害你来验证一下你的智商如何),又揭示了猴子上当的原因(果然猴子只有跳舞这一点点小本事)。拟人化的手法会用在以动物为寓言主角的故事里。为了使动物人格化,作者借助想象,赋予动物以人的动作、心理、情感等,从而达到生动、形象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像《狐狸和为王的猴子》中的猴子在野兽的集会上跳舞,就是猴子好跳跃攀爬的猴性被作者据此想象拟人化为人的舞蹈动作,这便有了人格化的形象感了。而细节刻画既承担着使虚构假托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令人信服的责任,也承担着人物形象要具体可感的创作责任。像《邯郸学步》中的燕国寿陵人,庄子只一句“直匍匐而归耳”,就以“匍匐”这一细节生动可感地刻画出了燕国寿陵人没有学会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而又忘掉了自己的步伐,只能以腹贴地,像乌龟一样缓慢地爬着回去的尴尬之态。因为“匍匐”这一细节运用得好,所以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光说不练嘴把式。下面我们就在上文的基础上,结合高考试题探讨一下寓言故事类高考应试文应该怎么写。

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首先,采用寓言常用的“反思式劝谕”的思维方式确立一个符合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试题的寓意。

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试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材料里的导引语在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一个有自身“心得和体验”的道理,实际上是启发考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切身体验来思考作文的立意。那我们就从教与学的角度来反思,一个学生是不是只有学习好才值得骄傲?情商高、动手能力强值不值得骄傲?这样,我们就把寓言的寓意定为“骄傲的资本不一定只是聪明”。

有了寓意之后,我们就要考虑寓言角色的安排。

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考虑采用动物加人物的方式来安排角色。我们先是安排一个学生的角色——小明,他在上小学,然后安排两个动物角色,一个是他的宠物狗笨笨,一个是他的宠物猫玲玲,这样在角色上就构成了主(小明)和次(宠物狗和宠物猫)的关系,他们可以分别比附长者、教师与不同特质的受教育者(孩子或者是学生),这就为情节安排做好了角色上的准备。

下面来具体设置情节结构。

一般而言,情节突转式的结构安排都会有两个场景设置,这两个场景的内容可以是并置的,也可以是对照的,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应该让它们构成对比冲突,因為这样才可以导致突转的出现。据此,我们设置一个室内客厅里小明考测笨笨与玲玲做算术题的场景,用笨笨反面衬托玲玲,然后再设置一个到小区外花园游玩,突然遇到了草蛇的场景,用玲玲来反面衬托笨笨,最后点出寓意。

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了对话、场景描写、细节刻画、拟人化摹状等手法。

下面就是依照上述方法写就的一篇寓言故事类应试作文,供同学参考指正:

教而知之

上小学的小明在课堂上挨了老师的批评,他回到家里,沮丧极了:我怎么就这么笨呢,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吗?

看着他哭丧着脸呆坐在沙发上,宠物狗笨笨跑过来趴在他的腿上,冲他微笑,宠物猫玲玲也悄悄地走过来,依偎在小明的怀里,看着小明,也温柔地笑着。小明看着懂事的笨笨和玲玲,心里舒服多了。突然,他生出一个念头:“我也考考笨笨和玲玲,看看他们两个到底谁笨,谁聪明。”

说干就干。小明立刻将一块平时演算用的白板支在沙发前,然后让笨笨和玲玲都端正地坐在沙发上,他手里拿着白板笔,努力模仿老师平时上课的样子,煞有介事地摇晃着脑袋,说要用算术题来考测一下他们的智力水平。笨笨和玲玲一听,也都霎时严肃起来,静等着小明出题。

“1加1等于几?”小明刚问完,玲玲率先抢答:2。然后得意地看着笨笨,笨笨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这次玲玲获胜。再问,1个苹果加1个香蕉等于几个水果?”“1个水果!”笨笨抢答了,玲玲这时不慌不忙地说:“是2个水果。”笨笨不服地说道:“明明是1个!”小明这时搭腔了:“笨笨同学,不是问你有几个苹果,是问你有几个水果,你连水果和苹果都分不清,真笨!”然后,小明又冲着玲玲说道:“玲玲同学,头脑清楚,思维敏捷,算数准确,真聪明啊!”受到表扬的玲玲高傲地扬着头,笨笨呢,只能屈辱地低下了头——谁让他不会算数呢?

心情大好的小明决定转天带着笨笨和玲玲去小区外的河边游玩。

小明家小区外有一条曾经蜿蜒在城市道路旁散发着浊臭的河流,经过很多年的整治,河流两边的堤岸终于修好了绿化带,各种花草树木也把小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了,好多老人都喜欢到这里来遛弯、锻炼,小明也喜欢带着笨笨和玲玲到这里来放松放松。

一路上,笨笨似乎到了自由王国,一会儿跑前,一会儿奔后,那个欢快劲儿,好像早把昨天的不快抛到了脑后。玲玲还是那样矜持,他不慌不忙地行走在小明的左右,努力地与小明保持着同样的步伐,小明吹着口哨,一脸的轻松,步伐也格外轻快。突然,一条草蛇从草丛中爬了出来,玲玲见状,大叫一声,一下就蹿到了小明的肩上,小明一见,脸色瞬间苍白,扑通一下跌坐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说时迟那时快,笨笨一个箭步扑将上来,只一下,就用它的前爪将草蛇一抓,又顺势一扬,草蛇就在空中画了个弧线,随即吧唧一下摔在地上,一命呜呼了。

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的小明,看着笨笨,脸上露出了感激、赞许的微笑,这下笨笨开始抬着高傲的头,围着小明跳跃欢呼了,还紧紧抓着小明肩膀衣服的玲玲则羞愧地低下了头。小明看着眼前骄傲的笨笨,又想起了昨天屈辱的笨笨那可怜的样子,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

看来,骄傲的资本不一定只是聪明啊。

我们还可以参照《伊索寓言》的写作样式仿写一篇以动物为角色的寓言故事示范文。

行而知之

一只小鸭问鸭妈妈快乐的奥秘,鸭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那答案就在你的脚下!”

这只小鸭懂事地点点头,然后毅然决然地迈开双脚,开始了他的寻找之旅。

小鸭走出房门不久,就看到湛蓝的天空中有一只苍鹰,只见苍鹰展开双翅,时而滑翔着盘旋飞动,时而迅疾地俯冲,又转而闪电般地一飞冲天,尖锐洪亮的叫声呼应着那苍劲有力的身躯,在蓝天里画出了一道又一道快乐的弧线。

小鸭望得惊呆了,他的心怦怦直跳,浑身的血液一股脑地往上涌,圆圆的身子抖动个不停。

“哇,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多酷,多刺激啊!”好似一下子就找到了快乐奥秘的小鸭,激动地扭动起他那圆圆的身子,并奋力张开他那短小稚嫩的翅膀,他头往上扬,学着苍鹰的样子——他也要在天空中翱翔。

执着的小鸭一次又一次地向着天空发起冲刺,但他得到的却是接二连三的坠落摔地。他的头、脚或者身子的某些部位,也就随着他重重的摔倒而不得不和大地一次次地做亲密接触,他气恼,他愤怒,他伤心,他无奈:“我也有翅膀,凭什么就不能和苍鹰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

愤愤不平的小鸭只得迈开他那酸痛無比的脚蹼,一扭一扭地开始了他第二次寻找。

走不多远,有一个池塘,池塘里不时地传出鸭子嘎嘎的嬉闹声,一阵接一阵,富有韵律地迎向仍在蹒跚的小鸭。霎时,小鸭的脚步似乎轻快了许多,他被这种美妙的乐音打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开始荡漾在他的心间。他张开翅膀,也用嘎嘎的叫声应和着这美妙的旋律。

当小鸭来到池塘边时,他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曲曲折折的池塘被葱翠的小草幸福地围笼着,池塘里则是一群大大小小的鸭子在玩耍嬉戏。有的鸭子在努力伸直脖颈,张开翅膀,他头部高昂,好像战场上冲锋的战士,双脚尽力地扑打着水面冲向前方,那种骄傲感染得周围的鸭们也都追随着他一路向前、向前;有的鸭子在放松身体,悠然地漂浮在澄澈的池水里,任意东西;而有的小鸭在鸭妈妈的指导下,一会儿沉入水底,一会儿浮出水面,认真快乐地练习着。整个池塘里弥漫的是只属于鸭们的气息。

当小鸭回到鸭妈妈的身边,依偎着妈妈讲了他行走的经历时,鸭妈妈深情地看着他,微笑着说:“孩子,这下你明白了吧。快乐的奥秘,只有你自己知道,就是妈妈也无法告诉你啊。”

看来,这个世界上的任何道理,不去亲身体悟,单靠教化,大抵并不靠谱。

上述寓言故事的范式可以归纳为,弱小者形象、挫败式故事加哲思式道理。弱小者形象可以是小鸭、小猪、小兔、小鸟或处于童稚期的儿童等,他们身形娇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力差,在现实世界中属于被呵护、被教育、被希望的人群,以他们作为故事里的主人公来展开情节,这对曾经接受过童话与寓言故事熏染的高中生来说,显得容易。挫败式故事也是高中生在其教育经历中屡屡接触的,先有挫败后有成功的对比式情节展开的方式,于高中生而言也不难掌握。哲思式道理是寓言故事创设的难点。从人生哲学层面洞悉社会现实中的人性,反思其优劣,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理性思维还不成熟的高中生而言是一种挑战。

具体来看,《行而知之》这篇寓言故事,将小鸭渴望寻找快乐的奥秘作为故事发展的内在动力,用鸭妈妈鼓励他自己去寻找答案作为故事发展的外在动力,把翅膀作为故事挫败与成功得以展开的支点,于是小鸭羡慕苍鹰展翅翱翔便也要振翅高飞的情节合理性就有了现实依据,而他数次重摔后,无奈地前行,当看到鸭们在池塘里的快乐生活时,小鸭的翅膀才算找到了合适的家园。故事里,小鸭的神情、心理、动作都借感性化的语言来表现,文学性由此体现。而结尾的寓意,已不是故事本身简单的道理归纳,它跳出了故事,一面告诫还在成长的人们,实践才能出真知,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去尝;一面告诫以师长自居的人生教导者,幻想只用教化的方式就可以指导步入坦途,看来也只是一厢情愿。这样,寓意就丰富而深刻了。

猜你喜欢
小鸭寓言猴子
时装寓言
小鸭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A Monkey in Empty Talk说空话的猴子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小鸭捕鱼
猴子分桃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