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凡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双源CT室 南阳 473012)
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便是骨折,导致其发病的原因大多为外力因素,而最为常见的类型便是肋骨骨折以及胸廓骨骨折[1]。对于此类疾病,在治疗的时候最为关键的则是对骨折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以及准确判断骨折的类型,从而确保治疗效果,帮助改善预后。在诊断骨折疾病的时候,最常见的诊断方式便是X线片,但受到其无法立体成像的影响,所以其诊断准确率并不是十分理想,易误诊[2]。而螺旋CT则能够立体成像,所以在诊断骨折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次选择到我院治疗的胸廓骨骨折患者180例开展研究,旨在分析螺旋CT容积扫描的价值,结果如下。
选择在2015年3月~2018年4月时段到我院治疗的胸廓骨骨折患者180例,均进行CT轴位扫描、3D图像扫描、X线扫描。其中男112例,女68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35±3.21)岁。所选择研究对象均受到胸部外伤,在临床中多表现为呼吸疼痛、咳嗽以及胸部疼痛等症状,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签订同意书。
本次研究选择螺旋CT进行全面扫描(胸部以及肋骨部位),将扫描的厚度以及螺旋CT的螺距分别设置为3.74mm、1.377∶1;将电管电压以及电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20V、240mA,扫描360°的时候用时时间为5s,将扫描矩阵设置为510×510。利用CT机,重组扫描厚度,重组后的扫描厚度转变为了0.624mm,之后将图像上传到工作站,并行容积重建。
所选择研究对象的CT扫描结果均先行advantage work station 4.0进行分析,之后进行3D扫描图像分析,方法为:平面重组法(MPR)、图像容积重建法(VR)。将CT轴位扫描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并判断X先诊断方式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3D图像容积重建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
(1)X线诊断方式的灵敏度=诊断结果为阳性例数/CT轴位诊断结果为阴性例数;
(2)X线诊断方式的特异度=误诊为阴性例数/CT轴位扫描方式结果为阴性例数;
(3)3D图像容积重建诊断方式的灵敏度=3D图像容积重建诊断结果阳性例数/CT轴位扫描诊断方式结果阴性例数;
(4)3D图像容积重建诊断方式特异度=诊断结果阴性例数/CT轴位扫描结果为阴性数。
研究数据纳入到SPSS19.0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将CT轴位扫描结果作为标准,180例患者中,共有170例发生胸廓骨骨折以及肋骨骨折,其中肋骨骨折160例,共有350处发生骨折。单根肋骨骨折122例,多根肋骨骨折38例。170例发生胸廓骨骨折以及肋骨骨折患者中,其中有胸腔积液4例,胸骨骨折20例,锁骨骨折48例,胸椎骨折30例,肺部挫伤32例,肩胛骨骨折36例。3D图像容积重建以及平面重组法结果显示,肋骨骨折病患骨质损伤并不是特别严重,骨折线(骨折部位)较小;胸骨骨折患者骨皮质断裂情况明显;胸椎骨折椎体压缩的情况非常明显;其余骨折特征并不是十分典型,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所选择研究对象,均不为可疑性骨折,将CT轴位扫描结果作为标准,X线诊断方式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别为66.7%、61.6%;3D图像容积重建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别为87.5%、98.6%,见表1~2。
表1 CT轴位扫描方式以及X线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情况比较
X线CT轴位扫描阳性阴性合计阳性82486阴性52658疑似181836合计15228180
表2 CT轴位扫描方式以及3D图像方式的诊断结果情况比较
3D图像CT轴位扫描阳性阴性合计阳性14014154阴性41620疑似066合计14436180
3D图像容积重建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显著优于X线诊断方式(P<0.05),见表3。
表3 X线诊断方式与3D图像方式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对比
方式例数特异度(%)灵敏度(%)3D图像容积重建18087.598.6X线诊断方式18066.761.6χ212.25242.943P0.0000.000
人体中肋骨一共有12对,以胸为中界,呈现出两侧分布,一旦胸部受到损伤,极易引发肋骨骨折,在胸廓骨折中的所占比重高达90%,且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儿童人群。胸廓骨骨折、肋骨骨折在胸部损伤中属于非常常见骨折损伤类型,导致发生的原因大多为高空坠落、跌倒、交通事故等一系列外界暴力因素[3]。由于人体中肋骨骨折的骨结构较为单薄(不规则扁骨),同肺部纹理较为相似,所以在对此类骨折进行诊断的时候,具有较高的漏诊率以及误诊率[4]。除此之外,胸廓骨骨折、肋骨骨折多为横行位置,受到其骨形状、骨密度以及骨密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普通的诊断方式是无法获得理想的诊断结果的,会增加漏诊以及误诊的发生概率[5]。
诊断骨折类疾病中,常用的方式为X线,但无法立体成像,所以很容易受到胸部组织病变的影响,而且骨骼重叠、胸部器官等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骨折成像效果不理想,最终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6]。螺旋CT在临床中属于新型的检查方式,对于骨折薄层以及断层均能够进行扫描以及三维立体成像,所以可将骨折数量以及骨骼的准确位置进行显示,能够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性的支持[7]。螺旋CT方式,其旋转速度快,探测器排数多,时间分辨率高,而且有平面重组法、图像容积重建法等多种成像方式,能够清楚显示出骨折线的情况以及骨折的具体位置;角度旋转、对轴旋转都能够获得理想的三维立体图像(同骨折解剖相似),便于准确地分辨骨折线、骨折的具体位置,以及骨折的数量,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8]。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三维图像重建、矢状位图像重建方式在临床中属于骨折疾病的最理想诊断手段,而且螺旋CT的诊断分辨率以及扫描范围同X线诊断方式比较更加理想。平面重组法(三维处理)能够尽可能的将骨折病变软组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消除,可避免受到软组织影像重叠的影响,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将骨折的具体情况清晰显示。本次研究所选择的180例患者均接受CT轴位扫描、3D图像扫描以及X线扫描,并对CT轴位扫描、3D图像、X线的图像进行分析,将CT周围扫描的诊断结果作为标准,研究结果显示:X线诊断方式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别为66.7%、61.6%;3D图像容积重建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别为87.5%、98.6%,充分说明了同X线诊断方式比较,螺旋CT诊断方式的结果更加理想,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更高,尤其是对于疑似为骨折的患者,对其进行螺旋CT诊断,能够帮助准确寻找到发病原因等,并且为后期的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性的支持[9]。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对于胸廓骨骨折选择螺旋CT容积扫描法进行扫描的价值理想,能够有效准确显示出骨折的具体位置,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适宜进行借鉴以及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