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高中生物同课异构教学的比较
——以“蛋白质”一节为例

2019-11-14 02:45詹琪芳
中学生物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加氨基酸蛋白质

詹琪芳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 上海 200023)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基于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一种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审视自我,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和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下面就加拿大Misquith先生和笔者的“蛋白质”的同课异构教学,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国内的生物教学工作提供点滴参考。

1 教材内容的比较

《生命科学》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学教材,“蛋白质”是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一部分;《Inquiry into Life》是加拿大BC省推荐的12年级教材,“Protein”是第二章第七节的一部分。在之前的章节中,中加教材均就细胞的基本物质组成做了详细介绍,这一节围绕着蛋白质的组成单位、肽键的形成和蛋白质功能的多样而展开。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没有直接呈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用分子式表现不同氨基酸的结构,配以文字描述氨基酸的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加方教材以较大篇幅并辅以三维彩图描绘蛋白质的四级结构,通过阿尔茨海默病和克雅病的例子说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体现二者的统一;中方教材语言精练,通过肽键、肽链的形成过程图和蛋白质空间结构平面图,让学生体会蛋白质结构的多样决定其功能的多样,并在课后的“发现之路”中介绍了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事例,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授课学生的比较

笔者与Misquith先生分别执教于我校国内部和BC国际部,授课的学生均为中国籍且从国内初中毕业的应届高一新生,二者并无差异。

3 教学设计的比较

笔者的教学设计是先由社会热点“大头娃娃”事件情境导入,启发学生思考蛋白质的功能;再围绕“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展开蛋白质结构的教学,让学生比较6种氨基酸分子的异同,归纳总结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运用类比模型将新旧知识有效连接,如用单糖脱水缩合形成双糖推测肽键的形成;用熟悉的实物类比和表征不熟悉的事物,如用超轻黏土和牙签模拟氨基酸的不同基团和化学键,铁丝串成的珠链表示不同的肽链,铁丝的弯曲形状类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等,让学生理解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可以决定蛋白质的多样。

Misquith先生采取的是5E教学模式。首先,通过日常生活现象引入主题:鸡蛋清加热后为何凝固了?学生事先分成的4个小组独立完成探究,内容包括:

①蛋清中的有机物主要是什么?

②你对这种物质了解多少?

③请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丰富对它的了解。

在课堂上各小组展示查阅报告,用PPT的形式解释问题,其他学生发表看法或补充提问,完善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Misquith先生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加以引导,最后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激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发言。

4 教学过程的比较

4.1 教学资源

中加教师都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但各有特色。

加方教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Misquith先生从蛋清加热凝固这一日常现象出发,启发学生探索蛋白质的有关知识:蛋白质是什么?有什么功能?为什么加热后会改变状态?它的结构是怎样的?生物体的哪些结构含有蛋白质?……从现象到本质,这种发散性思维的引导使学生以习以为常的事物为探究起点,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促使学生由点及面查阅探索相关生物学知识,做出全面、严谨的解释。

中方教师“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师让学生比较6种氨基酸的分子式,提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异同点?学生在反复比较中归纳概括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再通过类比模型搭建出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图1),透彻理解4个基团同时连在中心碳原子上这一核心概念。该过程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科学思维习惯。

图1 氨基酸模型的搭建

4.2 教学评价

中加双方的评价标准都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体现出评价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

加方教师“评价多元”。Misquith先生从4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课后练习题的完成度;

②课堂小组展示后每位学生填写自评互评表(表1);

③根据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Misquith先生给出自己的评价;

④2周内提交一份有关蛋白质的科学论文,谈一谈对蛋白质的认识。

中方教师评价简单。笔者的评价方式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略显单一。

表1 小组评价表

4.3 教学时长

二者的课堂教学时长均为40 min,在加方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课前准备与课后作业的完成时间较长(表2),节奏虽慢但学生参与度高,制作了精美的PPT并撰写了详实的科学小论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笔者的教学内容基本在40 min的课堂上完成,提高了教学效率。

表2 中加双方教学时长的比较

4.4 教学组织

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所占比重不尽相同(图2)。明显看出,中方的教师讲授和加方的学生参与环节在各自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余环节中方的分配较为平均,授课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而加方课题导入时长最短,教师讲授并不突出,学生参与占到了整节课的3/4,体现了Misquith先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授课风格。

图2 中加双方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比例比较

5 结语

蛋白质一节的教学在中加双方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各有特色,对比鲜明。

加方教师Misquith先生擅长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生活中的现象作为问题的起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运用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教师仅仅给予简要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见解、提出质疑、明辨事理。另外,Misquith先生总是能从学生的发言中找到闪光点,适时进行肯定和赞美,并形成书面评价,传递学生正能量。并注重“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材料收集、口头演讲、习题完成、书面表述等多个方面考查学生,全面看待学生的表现,既照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个体特长。

而中方的授课方式也有很多亮点:

①笔者通过氨基酸结构通式的教学,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指导学生从事物表象归纳总结共性特征。

②“模型构建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学生参与搭建氨基酸、肽链和蛋白质,让学生充分理解蛋白质的形成过程,知识容量大,学生思维活跃。而加方课堂由学生讲述,不免有内容上的遗漏和重复,降低了课堂效率。

③“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观看多媒体动画,小组协作搭建类比模型等手段让学习变得有趣直观,学生兴趣浓厚。

综上,笔者认为,虽然只是一节课的比较,但可以折射出两国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教学方式的不同,建议我国生物教师可以在立足本土生物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吸收借鉴加方的优秀教学手段,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中加氨基酸蛋白质
蛋白质自由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中加交流民间使者——吴融芳
月桂酰丙氨基酸钠的抑菌性能研究
中加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试点再延长三年
UFLC-QTRAP-MS/MS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11种氨基酸
“门”中填字
一株Nsp2蛋白自然缺失123个氨基酸的PRRSV分离和鉴定
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玉米浆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不确定度评定
基于样本分析的中加合作办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