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中涉及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201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概念。他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的大背景下,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在高职院校从教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本文尝试解析关于高职院“形势与政策”课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要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认识到把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期高校包括“形势与政策”课在内的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指导是时代的需要。
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指出:“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告诫,在当前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绝不能把总体国家安全观当成可有可无的摆设,它事关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安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忧患意识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更是时刻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执政以来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居安思危,不断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有力保障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让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幸福是比较出来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上,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首重教育。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总书记早已是未雨绸缪。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总书记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党中央关于维护政治安全的各项要求,确保我国政治安全。……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8月14日,权威媒体报道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于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意见中也提到了要“研究编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进课程教材指南。”可以说目前高职院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包括“形势与政策”课在内的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已是条件成熟。
二,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 “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改革既是大势所趋,也必将事半功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中建立健全一个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专属平台,重要性就尤为突出了。这个专属平台,不一定要另起炉灶,如果条件具备,也可以在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找到合适的平台。而“形势与政策”课程正是笔者认为最合适的一个平台。“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进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内外重大时事教育的主要渠道。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与部署,正确理解国际国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自觉成长成为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课程开设的指向性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程和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可谓殊途同归。同时,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很快,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总体国家安全教育又涵盖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除了“形势与政策”课以外的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偏向性,在时效上又有一定的滞后性,要想做到课程改革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左右逢源,甚至是事半功倍,“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天然的优势。
目前国内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状和对策,也提出了要把课程设置进一步合理化的建议。二是关于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研究和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研究往往泾渭分明,缺乏互动联系。研究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提出了要把课程设置进一步合理化,但把“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专属教育平台研究的还没有。研究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又没能提高到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高度。
针对这种研究现状,笔者提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为中心,厘清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互动联系,依托“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专属平台,作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有力抓手,实现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无缝对接,有机融合,在两者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不仅是可行的,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