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探究

2019-11-14 14:21/
长江丛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育人

■ /

安阳工学院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高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高校的主要任务,明确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

一、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内涵和主体内容

如何实践立德树人首先要明确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什么样的人,怎么树人。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和发展人。叶星[1](2018)在《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研究》中提出立“四德”、树“六有”。“四德”即“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生活美德”,“六有”即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大学生要“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杨佳[2](2018)提出立德树人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指明高等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树“德才并重,以人为主”的人;二是要立“学德”,学德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者李力[3]等(2019)在提出了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难点,包括如何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如何有效激发道德主体的自觉、如何有效驾驭网络信息环境以及如何实现有效评价督导激励并探究了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二、高校教育重视立德树人的意义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时代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指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某些人道德滑坡,价值扭曲,表现为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精神空虚,暴力犯罪,没有责任,没有理想。这个时代英雄主义在隐退,高层精英文化在失落,理性主义权威在弱化,人类精神家园在困惑。这个时代崇尚多元经济、多元文化、多元利益。如何在多元中有主导、多样中有主体、多变中有主线,在利益多元化条件下,如何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挑战。我们在开展道德教育中有一个很大的缺失,就是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忽视了做人的教育,忽视了现代社会中文明交往方式的教育。

我国在世界各地创办了几百所孔子学院,而国内有的学生和干部却不读孔子、老子,不了解《论语》、《道德经》。我们对学生灌输了一大堆关于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大道理,有的却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不知道如何对待父母、对待师长、对待领导、对待朋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一个时代主题,也是一个永恒主题。

三、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究有效路径

(一)充分利用“课程育人”

课程育人即理论知识的传输。高校可以通过专业课、心理健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选修课、班会等形式,通过课堂讲授感化、教育学生,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授课内容、授课风格用言行、用态度感化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感知。除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可以开展公修课、全校任选课,通过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充分利用“课程育人”。一定的案例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悟现实,感悟社会。

高校开展的立德树人相关课程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人生目标。以传统的道德观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还应该结合时代特征,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在网络时代的综合素质,明辨是非,抵抗诱惑。

(二)深入实践第二课堂

相对于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第二课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引导大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就业成才。现在很多高校制定有“第二课堂成绩单”,量化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成绩单的加分项分别设置有活动参与类、竞赛类、平时表现类等。以立德树人为目的,成绩单加分项可以以参与各类活动为着力点,如志愿公益类、社会实践类、创新创业竞赛类、社会工作与技能培训类、文体活动参与类,让学生投入时间、认知、行为和情感,注重实践养成、锤炼道德思维[3]。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学生日常生活在校园中,校园文化的熏陶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营造高品位高内涵的特色德育校园文化,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的营造可以以各种形式进行。校园展板可以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题推出系列宣传海报,配合校园内的视频荧屏展;利用校园广播站定期播出有影响力的人物事迹;学校图书馆购买相关的书籍供学生查阅;邀请专家学者举办“道德大讲堂”讲座;举办校园文化节、校园文化长廊、宿舍文化长廊等。

(四)充分调动,全员育人

大学生德育的培养除了需要学生本身的参与和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的共同关注外,还需要学生组织的参与和协助。大学学生会和各类社团组织的创立为激发学生的“立德树人”意识具有积极的正面的作用。学生会和社团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例如举办“五讲四美”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身边最美的人”摄影大赛,献爱心志愿活动,学雷锋月活动,积极响应学校的文化周、文化节,配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除此之外,班级可以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举办团日主题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增加实践体验和认知。

(五)完善师风师德考核体系

厚德载道,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必定会影响的学生,良好的师德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感,却在立德树人观念方面相对缺失:例如重业务轻政治、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个人轻集体[4]。因此应明确高校师德规范要求,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育教学规范和学术研究规范。

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师德先进个人”“文明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年度评选,这就需要实行可量化可操作的考核体系。例如对学生评教中评价极差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当年在学校有不当言行、造成恶劣影响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有突出事迹、突出贡献的教师优先给予认可。为了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师德师风征文,号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学。这些量化的考核可以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之一。

四、结语

本文浅析了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和主体内容,分析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提出生活在校园环境中,实现对大学生德育的一些途径。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离不开道德素质的培养,而道德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生活的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环境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加。在学生走出校园,迈入社会前,家庭、社会和政府应该对学生的德育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真正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