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的跨学科视角

2019-11-14 06:51史新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25
新生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智语言学哲学

史新 鲁东大学 山东烟台 26402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学术理论的发展完善,经典认知科学局限性的逐渐被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出现代表了认知科学一个新的研究纲领和研究取向,认知科学再次掀起一场认知革命,因此G.Lakoff & M.Johnson 以具身认知为标志,传统的disembodied cognition和embodied cognition剥离开,分称为“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1]直到本世纪初期,国内学者才将注意力转移至这一领域,多家期刊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开始发表有关具身认知理论的专业论文,近年国内关于具身认知的研究逐渐增多。

本文主要讨论具身认知与认知心理学中语言部分的关联。

一、具身认知

(一)概念

“具身”是指人对身体的体验,关于具身认知,首先涉及到的是对embodied和embodiment的翻译理解和界定,这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并内涵复杂的概念,因广泛出现在众多领域,学界对其的界定和理解和翻译均不是非常清晰,也不统一。

国内关于embodied /embodiment的译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2]: 一是“身体性”。究其根本而言,在于embodied这一单词的渊源可回溯至现象学,此处涉及的身体不是生理学或物理学中的身体,而是能够替代心身二元对立的模式对个体进行探讨的。二是“涉身性”。该译法认为embodied来源于Merleau-Ponty提出的知觉观,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涉身性思想,比如做出知觉活动的主体是有生命力的身体,而非内在思想。因知觉的本质是含混性,所以与之相关的活动也有非表征的特点,基于此,“涉身”有“涉及身体”的意思。三是“具身性”。从发生和起源的观点看,心智和认知必然以一个在环境中具体的身体结构和身体活动为基础。最初的心智和认知是基于身体和涉及身体的,心智始终是具(体)身(体)的心智,而最初的认知则始终与具(体)身(体)结构和活动图式内在关联,因此 ,将“embodied”译为“具身的”,,将“embodiment”译为“具身化”、“具身性”,将“embodied cognition”译作“具身认知”。[3]四是“体验的”。国内外语界不少学者将其译作“体验的”,“ embodied philosophy”译为“体验哲学”。五是“体塑 的”。在心理学角度看,多将embodied和embodiment理解为“具身”和“具身性”。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是认知期间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本质上是取决于身体的物理特性的,比如人的感知能力,其中涉及的广度、深度以及能够感知到的极限等,均为身体的物理属性所主导。二是认知是具身的,认知的内容来源于身体,认知依赖于经验的种类,这些经验出自于具有特殊的知觉和肌动(motor)能力的身体,而这些能力不可分离地相连在一起,并且共同形成了一个记忆、情绪、语言和生命的其它方面在其中编织在一起的机体(matrix)。[4]三是身体是嵌入环境的,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

(二)具身研究的提出与发展

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认知科学主张心智活动其实是心理语言的重组和加工过程。认知科学的符号范式和联结主义范式主张认知的信息加工超脱于身体之外,心智不受身体制约,是与身体保持特定距离,并按照特定规则处理信息的机器,即人的认知是无身(disembodied)的。经典笛卡尔主义是身心二元论的肇始,这一理论关注人的理性思维,忽视人身体结构与属性所处环境的影响,在笛卡尔看来,人的观念活动与身体没有任何关联,后者同样与心灵的思考活动无关。这一理念也基本得到了后人的继承和传递,即心智可以脱离物理实体性质的身体而单独在心灵内完成,信息和语言加工可以脱离身体而单独进行,认知只不过是一个表征或符号计算的处理过程。

伴随着哲学现象学的转向,对身体的理解与思考的视角也在发生根本改变,拉开关注身体哲学的序幕。尼采和海德格尔扭转了传统身心二元论对身体的忽略,把身体推崇至至高无上的位置,也开创了从身体视角审视伦理和理性思维的视野。20 世纪末认知科学思想家拉考夫和约翰逊又进一步叙述了该理论,他们认为人通过身体来体认这个世界,在体认过程中不断修正心智的状态与形式。能否正确理解人的心智,关键在于身体的作用,具体而言,是运动系统与感觉系统的共同作用。唯有身体与思维共同作用,人们才可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二、具身认知下的语言认知研究

具身认知研究成为国内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并已彰显出对哲学、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以及认知神经学研究的巨大张力。

其中具身认知理论的一个应用领域就是语言认知范畴,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领域 ,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并且本身也是心理、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5]语言结构依赖并反映概念的形成过程 ,而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为基础。[6]这就是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往往是基于人的亲身经验,换言之,即语言并非由任意符号所组成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人类本身的知识、经验及话语功能等。国外国内许多学者都曾专门探讨过认知语言学。

关于这一领域的语言的研究主要以具身认知作为哲学基础构建认知语言学, 以王寅等为主要代表,根据G.Lakoff& M. Johnson的具身哲学(体验哲学)表述了认知语言学的具身思想,具身哲学(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新兴的认知语言学体系:“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7]除此之外,他还提出语言具有天生的体验性,且结合理论与实际经验,对这一观点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与论证,分别基于语言的体验性、体验哲学、社会性、人文性、劳动创造语言、隐喻的体验性以及中西方学者对体验哲学的研究对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证。至于语言本身的研究与考证,涉及的层面则有以下几种:一是语音;二是词汇;三是句法;四是词法;五是语篇。而社会文化层面的论证性研究则以语言的多元化为主,详细地论述了认知、语言、文化及现实等多个因素之间的互动与关联。

许先文等明确地将具身认知和语言认知结合起来,提出并阐释一种新的语言认知研究范式:即语言具身认知(Embodied Language Cognition简称为ELC),为认知语言学与具身认知融合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视域。[8]许先文教授把“身体”的概念融入到语言认知中去,他把语言具身认知的基本内涵概况表述为五点,第一语言认知覆盖了身体真正参与的活动;第二身体则相当于这种活动的中枢神经,主要表现在人们对语言认知所持有的态度、实际进程及效果点评等;第三语言认知所涉及的身体除了生理学上的基本含义之外,还被视为动态系统,主要帮助人们捕捉语言中所隐藏的信息、加工记忆;只有在第五身体参与之后形成的语言认知才可以充分地体现语言认知的有效性。总的来说,“身体”这一元素是语言具身认知的研究前提,也是该理论体系形成的关键。

这种关于语言研究的新视角、新理论将具身认知、心理语言学与语言理解相结合,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具身语言理解观。典型的具身语言理解观包括Glenberg的索引假设、Zwaan的浸入式经历者框架、Feldman和Lakoff 的语言神经理论。[9]其相关实证研究其中以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

另外,还有一种研究视角是提取具身认知的部分内容融入外语学习。例如英语教学,在中国,孩子们从小就要学英语,英语的教学费时长,效果却不甚理想,这是因其仅强调语言语法规则本身,机械的记忆,没有与之对应的知觉经验和情感体验。而李宵翔等人则进一步探究了体验哲学和英语教学之间的认知关联性,且为当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在哲学层面上的前提基础,不仅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与支持,还为研发英语教材发掘了不同的切入点。比如许先文教授,就基于具身认知的指导,为语言认知与英语理解构建了一个心理模型,在他看来,语言既是身体的一种活动产品,那么对语言的认知就一定要跟身体相结合,从而达到语言的具身认知,这也是最快的英语记忆法,借助特定语境下的语句体验,为之建构出丰富的语句结构,其中也囊括了操作性较强的听、说、读、写,这种以身体的动作模拟为基础而投射的内容更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语言的学习理解。学习英语应当在英语应用过程中努力诱导自己的情景想象、动作模拟和情感体验,以便借此增进对英语语句的具身认知能力。[10]

三、国内具身认知研究面临的问题

具身认知在国外已然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之一,且已经有很多相对成熟的研究结果,包括具身认知理论上内完善,大量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具身认知的心理机制以及广泛的应用价值。相比之下,国内对于具身认知研究才刚刚起步,处于还不成熟的早期,可以说在理论与方法上,都面临着太多的问题。

这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内关于具身认知的研究并不成体系,可以说是存在着各学科自说自话、各自为战的局面,个学科之间的对话,互补和统一的研究模式尚未形成; 第二,国内学术界对国外具身认知研究进行了大量的介绍性综述,缺乏创新;第三,与第二点类似,目前国内学界关于具身认知的研究,主要是从哲学或理论上阐述,多是理论框架,相对的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比较缺乏;第四,目前国内学界将具身性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本土研究相对较少。

基于国内具身认知才起步不算久,能取得如此成绩已然不易,展望未来,具身认知还有很多可以挖掘和扩展的方向,如在心理学领域,未来可应用脑成像等科学技术开展对具身认知的实验研究,从感知觉、记忆、情绪和语言等多角度,研究具身认知的心理机制。对于具身认知的多学科、跨领域的交叉研究将成为趋势,构建一个多样性的统一的具身认知理论,语言认知研究也会走向更好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心智语言学哲学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小包哲学
逆境中的哲学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