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漯河 462000
当代英美主义中存在主义起源于20世纪,是欧美文学中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文学形式,隶属于当代的哲学学派,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存在主义在英美等国家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高潮,尤其是对具有荒诞色彩和非理性主义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较深,当时的知识分子也都极具一种仿徨和苦闷的情绪,在这种存在主义的思潮中,他们找到了一种灵魂的寄托,这种情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变,而且愈演愈烈,将人类生存中的荒诞因素很好地揭露了出来,得到了当时生活在底层社会的劳苦大众的强烈支持,因此风靡一时。
很多的英美作家都认为,存在主义应该包含在人类、历史、社会和其他各个方面当中,因为在社会上生存的人,都不可能只是各自孤立的存在,他们是社会人,具有与人交往的渴望,希望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尊重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因为存在主义本身的缺陷,因此导致了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时产生一种虚无缥缈的荒诞的感觉,刻画的文章中的主人公也通常是以一种比较反叛的做法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对抗生活状况沉重的社会。
在大多数英美文学作家认为,存在主义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以及苦难通过文学手法渲染出来,衡量人们所能够控制的一种自由,向那些缺乏人性的冷漠的人呼唤人性中温暖的色彩,呼吁存在主义的现实意义。在这些文学作品中,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最为著名。这些作家都普遍认为,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如何存在是个谜题,需要人类坚定信念,更加自信的进行探索,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够做出相对来说更加正确的选择,使社会中积极的因素展现出来,从而激发更多地正能量。通过阅读大量的存在主义作家的文学作品,就会得到这样的感受,其中最为描述的最为深刻的是索尔·贝娄和约瑟夫·海勒等人,通过阅读他们的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深深的体会到通过这种存在主义所体现出的人性的孤寂,以及当代的人不断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本真自我的历程以及那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这种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一些具有存在主义色彩的戏剧作品也不断涌现出来,并且在欧美地区不断发展,得到人们的喜爱,这种戏剧表演形式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人们应该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探索人类社会真正的意义所在。这种戏剧作品大都认为人类社会本来就是荒诞的,它的基本架构就是建立在存在主义文学作品的基础之上,具有很浓的存在主义色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荒诞主义戏剧在法国崭露头角,随后流行于欧美各国,这一戏剧学派统治了欧美现代的剧坛,它的主要理论基础便是认为“世界本来就是荒诞的,因而人生也是痛苦的”。在美国,“垮掉的一代”这种文化思潮较为流行,二战刚刚结束,战争的痛苦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头脑当中,很多美国年轻人对当时的社会制度极为不满,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因此造成了文学作品中“垮掉的一代”扥产生,其中以克鲁亚克为代表,他的著名作品《在路上》就将这一存在主义描绘的淋漓尽致,这一作品的主人公就是用反叛的方式来抵制这种现实生活中的荒诞感以及非理性,也是作者的生活的极为真实的写照,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渲染这种气氛,抛弃旧的社会制度,以人类特有的方式来寻求人类自己的存在价值。
存在主义文学家的思想不尽相同,每个存在主义学派,都有自己的存在主义观点,这种学派主要是由主观主义决定,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都明白,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对物质起到反映作用,它要求具有一种超现象的基础。这种艺术严重的否定了艺术的意识作用,它的主要观点是艺术作品难以反映现实存在,只能够揭示出人类非理性的冲动,只能够表达出自己关于哲学的感,它具有的人生态度是悲观而积极的,表达了人类无望的以及恐惧的心理。
中国自从1943年以来,就有了对早期法国存在主义的翻译,以文学家戴望舒为代表,他翻译了萨特的《墙》,对这种存在主义做出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还有很多的作家,比如罗大冈、吴元达等人都依次发表了很多的文章,对存在主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存在主义这种哲学思潮,在文学上又被称为另外一种哲学流派,对反映论这种描述传统文学的理论提出了质疑,文学家对这种存在主义的评价也各不相同,一方认为这种观点同情黑人,反对种族歧视;但是有一派认为这种文学方式宣扬了颓废的观点,所以对这种存在主义予以否定。
在以上的论述中,虽然描述了存在主义的各种局限以及不足,但是,存在主义在英美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对英美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存在着消极的情绪,但是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存在主义的方式,探索了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