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哈尔滨市商业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现如今的教学模式不再是简单地听与讲的展现,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近几年来,信息化大赛是教师展现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微信、蓝墨云班课等各类信息化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来说,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信息化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如何正确地将其反映到教学之中,却依然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如果说教师是学生前行的引路人,那么,信息技术便是引路人手中的那盏明灯。信息技术是教师最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他对于学生的学习、课堂的效果、教师的课后反思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信息资源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它不仅有图片、视频、声音、文本等生动的资源,更存在着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学习软件,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教学,极大吸引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索欲。
学习不是一段时间的任务,而是一个人终身持之以恒的目标。学生需要学习、探讨,教师更要深入研究。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扩充教师已有的知识储备量、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空间,还可以帮助学生从网络上获取大量信息、材料,方便在课堂上与教师深入探讨、寻根究源,形成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的语文教学课堂。
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语文课堂摆脱死气沉沉的惯有形态,通过新鲜有趣的生活事件,展开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使学生做到脑中有书胜于手中有书。在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能够自动联想到生活实践,既完成一节课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又升级其情感目标,为学生形成终身教育埋下伏笔。
信息化手段的使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危机与挑战。语文教学不是戏剧表演,更不是“作秀”,不能单一地看重信息化手段的“华丽外衣”,而忽视学生的内在收获,从而失去真正的教育目的。在大量使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身为教师,也应沉着、冷静、客观地思考,信息化手段带来的相应问题。
在信息化手段频繁使用的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图片欣赏或视频播放的形式展开教学,更有甚者,以赏析为名,安排一节电影欣赏课,名为欣赏艺术的内涵,实则为变相地“逃课”。信息技术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被引入教学中,教师以图片等生动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展开现象,但却也同样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想象这种兴趣,可能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瞬间,因为学生注意的可能只是动听的声音,美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这些视听形象背后所隐含的内涵价值与本质精神却被忽视了”。
课堂是一名语文教师表演的场地,学生是每一个回眸与转身的关注者。然而,随着幻灯片的播放,随着新鲜生动的图片的播放,随着一段段精彩的视频的播放,学生将每一个关注点集中在了电子白板之上,忽视了教师的存在;而教师,亦将对学生眼神的关注转移到对多媒体的操控、对幻灯片播放按键的关注上。师生间的眼神交流消失无影,师生间的互动也在慢慢转淡,这种师生之间没有任何信息反馈和情感交流的状况在实际的教学中时有发生。教师按照幻灯片制作的内容授课,学生沉迷于新颖的信息化手段授课中没有思考,致使语文课堂没有碰撞的火花,有的只是按部就班。
教师使用多媒体,板书的书写就不再需要,学生看到幻灯片上的文字,出于学习的本能会自觉将其抄录下来,自然无法跟上幻灯片放映的节奏,因此就有可能没有听清楚教师的讲课内容。更何况,板书除了能清晰地呈现文章的重点和脉络外,还有其他多媒体所没有的优点。另一方面,一堂语文课学生本身能记住的东西是有限的,幻灯片轮番出现的“知识轰炸”可能造成学生的“应接不暇”。
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信息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