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素云 彭忠信/邵阳学院
一个社会要凝聚力量促发展,需要精神的支撑。千百年来,湖南人民在奋斗发展中孕育而成的湖南精神,秉承了开放、务实、创新的优良传统,书写了灿烂辉煌的发展历史,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引领湖南人民团结向上、奋发自强、开拓进取的重要精神力量。
纵观湖南精神的发展演变,从浪漫的楚文化到唯心论道的理学,再到经世致用的湘学,从始至终蕴含着特有的精神文化印记,造就出鲜明的湖南人的精神品质。
长期以来,湖南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特有的方式摆脱封闭的羁绊,形成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精神特质。如北宋周敦颐创建的理学,坚持以儒学为核心,吸收道学而成,成为“二教合流”之范例。张栻主持岳麓书院时,曾邀请朱熹前来讲学,二人辩论长达数月,即是著名的“朱张会讲”,也是相互借鉴吸收之佳谈。到了近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崭新观点,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郭嵩焘以实际行动率先出使欧洲开展实地考察和学习,等等。这些都充分彰显了湖南人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
湖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明清以来涌现大批敢于创新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到近代更是如此,如辛亥革命时期以黄兴、宋教仁、蔡锷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主张民主共和、反对封建专制,体现了湖南人的慷慨激昂。五四运动后催生了以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新力量,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现代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开拓性贡献。诸多湖南精英们,集体彰显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心系苍生,力争上游、追求卓越的担当意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独树一帜、不断书写新篇章。
以理学发展为背景成长起来的湖湘文化,却去其中抽象空虚部分,注重把理学与经世事务结合起来,既强调心性修养,又强调躬行实践,视为“经世”,它以积极作为的人生哲理,倡导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融入社会、服务大众。近代以来,当中国社会面临剧烈变革时,这种务实作风则成为一股促进社会变革的思想动力,促使湖南仁人志士求实进取。如近代历史名人曾国藩曾将立志、居敬、立静、谨言、有恒“五箴”作为自警之用,主张要把义理之学和经济之学结合起来,兴办洋务,因世而为,济世于时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三湘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时代需要新的精神支撑,于是2012 年开始了对“湖南精神”的提炼活动,汇聚了无数关于精神的思考,万众瞩目的“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正式向社会发布[1],并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巨大能量。
湖南精神中的“忠诚”,是湖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入关注,体现湖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围绕中国梦的实现,进一步坚定“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和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拓展发展新实践、培育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表明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湖南人坚守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系列指示要求,把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一带一部”“精准扶贫”“三个着力”等指示要求落实好、贯彻好,以湖南人特有的智慧,做出湖南新贡献。
湖南精神中的“担当”,就是包容一切并敢于负责。它代表着湖南人自信、自立、自强,勇于担当、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人奋发求实,自信而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湖南的实践,着力建设绿色湖南、创新湖南、数字湖南和法治湖南,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湖南各方面发展更加充分,全省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基本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湖南只有充分自信,怀揣“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一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才能实现脱贫攻坚、“一带一部”的高质量发展。
求是即从实际出发,探寻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湖南人自古就有的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在开放成为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必由之路的新时代,努力实施“开放崛起”发展战略,使开放型经济的主要指标、质量效益,发展改革都取得巨大进步。据有关资料记载,近年来世界500强企业有139户落户湖南;对外经济合作遍及全国87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10个产业联盟;开放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实现突破。湖南人清楚意识到,开放发展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面临中部崛起、扶贫攻坚和两型社会建设等艰巨任务,只有树立开放崛起的进取意识,坚持创新开放发展,形成久久为功的发展定力,才能实现由“内陆大省”到“开放强省”的转变。
图强即振作精神以求强盛,这也是湖南精神的典型表现。自古以来湖南人就有“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艰苦奋斗精神,这是一种坚韧倔强、执着血性的地域文化表现,它推动了近代湖南人的崛起。现在,湖南已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更加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发展。高质量的关键是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抓改革为重点推动社会变革,以优服务为重点推动效率变革,以促创新为重点推动质量变革。高质量发展是湖南人民图强发展的新追求,也是走向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湖南突出稳中求进、创新引领、经济转型、扶贫攻坚的举措,正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图强发展的重要选择。发扬湖南人的图强精神,坚持实施一带一路、湘品出湘等战略方式,对于湖南发展的行稳致远起到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新时代的社会存在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社会意识也随之不断发展延伸。这意味着要融入时代特色新的精神品质,引领湖南继续向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秉承人民幸福使命,将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发展水平上讲已达到“小康”,但仍有数千万人口生活在国家扶贫标准线以下。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努力推进脱贫攻坚,就是要让湖南每个贫困人员都能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在美丽乡村建设和社会民生建设中使他们的幸福感逐步提升。
我国已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虽然国际形势在不断变化,但中国坚持开放的目标和扩大开放的决心没有变。正如习近平总书指出的:“面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中国坚持走开放融通、合作共赢之路,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把自己囚于自我封闭的孤岛没有前途!”[3]在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也成为三湘人民的共识和发展战略,它不仅是未来湖南发展的“指南针”,也是湖南落实“一带一路”发展路径和走在中部崛起前列、实现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美好愿景的“奠基石”。新时代的湖南精神必须开辟新的发展视域,融入“一带一路”,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与优化发展环境并重,从而形成湖南深度开放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4]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新时代,需要在新的起点上更加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才能凝聚力量继续前行。新时代是我们缩短与西方国家差距的时代。核心技术靠别人是要不来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掌握关键技术。自立自强是这个时代应有本色,也是湖南精神对湖湘文化传承而来的一种文化自信精神,我们要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从而迸发出一种抢占科学技术高地,实现自主重大创新的自强气韵。
马克思主义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它深刻揭示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然是新时代的主题。绿色发展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近年来,湖南人民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思想,坚持以“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贡献“湖南经验”。湖南要与新时代同行,就要切实坚持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精神,深化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就是我们自身奋斗目标的认识,集中湖南人民的集体智慧,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