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武汉地区的物流业现阶段正在向现代物流业转变,而现代化的物流是一种新型的产业。这类产业最显著的特点是本钱投资大、回收期较长,但长期来看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然而在现代化物流的发展初期,政府需要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这样才能营造一个适合现代物流生存发展的环境。武汉地区各地虽然有着相关的管理部门,但受传统的经济体制影响,各地物流业的相关部门分割严重,无法对物流业的市场进行合理化的规划。
21世纪是一个通讯与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时代,现代化物流企业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典型的信息化服务型行业,传统的物流企业慢慢的走向了没落。由于传统物流企业的束缚,当下的武汉地区无法体现出信息枢纽的作用。武汉地区传统物流企业虽然逐步向现代企业转型,已初具规模,并能够提供较为专业的服务。但在信息技术的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其服务功能仍停留在简单的商品运输上,不能系统合理地分配整个商品运输环节,只有一个简单、单一的链接可以提供服务。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物流企业部门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分割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使得武汉地区物流企业信息与合作程度普遍较低、资源整合的意愿十分微弱,无法形成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型物流服务,无法实现资源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运作,更加无法体现武汉地区信息枢纽中心的作用。
据了解,武汉地区的有关部门曾对物流企业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共调查了两千至三千家物流企业。这次大规模的调查发现,“弱、小、散、乱”是武汉地区物流现状的主基调。在武汉地区,八成的物流企业都是小规模的企业,即便在政府规划的物流园区中,例如东西湖等地,每天小规模物流企业入驻和撤出更替的频次非常之多。由于小规模物流企业的租金少、成本低、装备设施简单,使得很多小规模物流企业出现盈利能力差,抗风险性低的现象。每每出现这种现象,无疑不是卷货卷款落人诟病,导致物流行业越做越死。总而言之,武汉地区目前的普遍现在是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太小、物流网点太分散、物流市场分额太少、物流企业竞争力太低。
随着武汉地区各地政府加大力度对物流业的投入,当下武汉地区的政策环境在不断变化着,并朝着更好的环境发展。虽然政策环境在不断改善,但与产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物流国九条”,这一政策的出现大大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市场体系的形成。武汉地区政府应该以物流“国九条”为基础,规划出符合武汉地区物流业发展的蓝图,并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的制定出符合武汉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而当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要起到带头作用,更要发挥好引领和支撑的作用。为此,武汉地区各地有关部门应统筹全局,科学的制定武汉地区在物流发展环境方面的规划,解决各地物流业在用地难、用地贵等问题;各地方政府应相互支持、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改善武汉地区整体的物流环境,从而推动武汉地区整体物流业的发展。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与信息通讯行业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信息化和标准化已经成为了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有特征。当前的武汉地区物流企业在物流的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这些方面相对比较落后,一些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常运用的比较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技术在武汉地区的物流活动中还不是很常见的,例如EDI、国际互连网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在武汉地区物流企业中没能得到很好的推广,更不用说运用。武汉地区的物流企业应在物流信息管理技术方面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的先进物流信息管理技术;物流企业也应该大对物流信息管理技术的独立开发研究,争取研究出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武汉地区政府部门们要加大政策鼓励,积极推进物流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发展。
武汉地区区域“物流共同体”的建立,对于实现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武汉地区政府有关部门必须积极倡导,必须为构建以武汉市为中心的区域型物流共同体做出努力。第一步,武汉地区政府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严格督促相关部门遵循“突出特色、统一协调、优化结构、利益共享”的原则方针,从大局观上规划武汉地区物流布局,将武汉地区原有的区域性物流功能进行重新定位,统筹协调武汉地区的物流资源和物流机制,促使一个分工明确、优劣互补、互帮互助“物流共同体”的形成。第二步,加速临空、临港、铁路、公路等交通物流枢纽的建设,形成一个中东部最大的水陆空物流枢纽。当下,武汉地区的陆路、铁路网络物流枢纽的地位已经得到了认可,目前最重要的是发展武汉地区临空、临港物流,使其形成中部地区的水陆空物流枢纽中心,这样才能发挥出武汉地区独特的区域性优势。其次,通过构建区域型、网络式的物流信息平台,从而最大程度实现武汉地区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的目标。最后推进区域型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制定相关的鼓励性政策,以此来推动武汉地区物流企业在物流技术上的发展,从而减少物流运输上的资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