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俊/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院
我国高校肩负着培养青年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是立德树人的基地,同时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场所,对青年的价值观塑造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生产学习方方面面,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高校网络建设面临网络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尤为重要。
网络与传统媒介有着很大的不同,互联网将现实世界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虚拟社会互动性的方式呈现,大大增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大众化传播媒介相结合,中国的互联网为民众提供政治活动更多元的平台,使得网络成为与传统传播媒体例如电视、报纸、书刊等不同的新媒体代表。网民数量节节攀升,伴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高校网络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及时、迅速、易扩散,与之相对应的虚拟空间信息难以辨别、甄选、驾驭,高校大学生事物判别能力尚未完全成熟,面对信息尤其是负面信息容易被误导。目前,网络日益成为发达国家掌握信息空间的主动权与意识形态传播控制权的工具。网络空间的主动权争夺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对我国高校而言,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主要存在如下困境:
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由思政教师来承担,教师承担网络思政教育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授课主要依赖单一的理论灌输,缺乏互动与交流,容易让当代大学生难以提起兴趣,无法真正达到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目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不能靠单一的理论灌输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与漠视,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不利于高校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对思政课堂无法产生真正的兴趣,上课效率不高,参与度有待提升。尽管目前部分高校探索微信公众号平台、官方微博、网络翻转课堂、师生同上党课等新型教育宣传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反响较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路径仍需进行探索。
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明显差别,虚拟环境变化莫测,网民群体可在世界每一个角落发表言论见解,信息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传遍网络,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中的活跃分子关注度会更高,从而加大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难度。网络环境纷繁复杂,外部势力易渗透,在网络层面造成心理恐慌,不利于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高校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上依旧缺乏创新。例如很多高校开设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宣传教育,但是总体上思维相对传统,内容宣传主要是官方信息较多,新颖活泼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内容较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例,主要表现在“传播内容浅显化、传播方式粗暴化、传播途径单一化”对于基本理论的传授,高校对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局限于“是什么”,缺乏“为什么” 以及“怎么做”,并未真正将教育引导从理论灌输落到实际生活于学习中,相当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仍需探索。
首先,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表率,在实际工作中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牢记自身使命与义务,传播弘扬正能量,利用新媒体多种渠道传播正能量,梳理榜样典型,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其次,高校应当建立一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团队,包括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团学干部、党员师生、思政辅导员等,对教师队伍进行专门的网络知识与能力培训,从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各方面入手,增强教师的网络驾驭能力;最后,可建立一支信息管理员队伍,快速高效应对高校网络突发状况,同时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引导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从而推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主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创新方式多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相结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网络舆论宣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丰富多彩的实际意义与现实价值。例如,将“愚公精神”进行当代价值解读,配合生动有趣的漫画、视频等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宣传,赋予这种精神的当代价值;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虚拟实践活动。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主体,青年一代在新的成长环境中极具活力与创造力。网络媒体多种多样,新型传播媒体软件丰富多样,例如时下流行的“抖音”、“快手”以及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均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新平台,多开展有益的网络志愿服务与公益性活动,同时结合学生思维特点进行生动有趣的视频、新颖创意的图片、深刻剖析的新闻观察与评论、积极互动参与等形式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第三,结合社会时事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互联网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与平台,例如QQ 群、微信、博客、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等已经成为他们交流所经常采用的形式,也是网络活跃场所。如当下中美贸易战,可以用多种渠道在党团员师生中开展教育探讨,从而促进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第一,从思想层面出发,增强教师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认知。正确看待网络发展对于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与挑战,迎接网络时代的机遇,克服挑战。高校要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定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培训交流,发挥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作用,增强高校师生的价值认同感,结合我国大学生思想认知发展现状以及网络虚拟世界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思政网上工作与网下工作相结合原则;大力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网络多媒体宣传,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借助网络媒介结合时代与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从而增强网络青年学生的价值认同感。第二,从制度层面出发,进行相应的网络立法工作。制定相应的网络管理法律条例,针对网络舆论、网络社团建设等充分发挥立法的作用,促进高校网络制度化建设;虽然我国网络相关立法也有很多,但是对于高校网络并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管理条例,从法律制度方面对技术以及行为进行规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应当及时有效地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高校网络以及舆论法律的制定、修改与废除工作。第三,从技术层面出发,加快我国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在网络信息技术层面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与财力。一方面,减少与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御能力,开展多方面的网络合作,加大力度培养网络人才,建立高校网络信息舆情管理队伍;另一方面,培养专业人才引导高校网络思政的建设,增强网络突发状况应对能力,从技术与专业两方面进行改进,增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软实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