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中的幼儿审美能力培养探究

2019-11-14 17:05周美玉湖南女子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美的情感音乐

■周美玉/湖南女子学院

21 世纪初,随着“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的深入,音乐审美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的前沿课题,众多的音乐教育者都加入了研究和实践的行列。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并实现审美价值。作为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进行,而视觉和听觉被认为是高级感官,是审美教育的主要感官。对于幼儿来说听觉发展先于视觉发展,因此可以说音乐是最先进入儿童生活的一门艺术。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最好的教学就是游戏教学,幼儿的审美能力主要通过音乐游戏来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三个方面来培养。音乐以音响为媒介,直接刺激审美主体的听觉感官,唤起审美主体的联想和幻想,使审美主体得到美的享受,带来审美的愉悦,引起情感的共鸣。它以其动听的声音、生动的节奏、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情绪特点唤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升华。教师在启发、引导幼儿对音乐艺术美的体验感受中,应更多地让幼儿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不仅要让幼儿“身动”,更要让他们“心动”,只有培养幼儿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并创造音乐。

一、在音乐游戏实践中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在我们的大自然和生活中,孕育着各种美好的事物和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增强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发现和感受,那么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也会随之丰富。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第一,幼儿从音乐游戏中理解和体验情感的能力;第二,幼儿感知音乐本身结构以及音乐游戏中各要素的能力;第三,幼儿对音乐游戏中所出现的新刺激认知有适当的回应能力。首先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去感受大自然和周围的奇妙声音,引导幼儿去体验声音的特质,发展幼儿对声音的体验。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幼儿进行对大自然和环境中的声音的联想,拓展幼儿想象的空间,随着音乐引导幼儿去感受声音的美妙,产生倾听音乐的愿望和兴趣,从而去感受音乐的美。其次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音乐是由旋律、和声、织体各种音乐要素构成,在感受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聆听音乐的其中一个要素,比如音乐的强弱,在进行音乐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寻找那种强弱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去感受,并结合环境中的声音进行对比,让幼儿明白强弱的概念。例如乐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音乐的强弱要素,教师可以带着幼儿置入一个回音比较好的环境,让幼儿亲身去感受一下回音的特点,那么对这首音乐的强弱要素感受就会更加深刻。最后,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能通过人的审美感知,迅速调节情感,引起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幼儿在感受音乐的时候会引起情感共鸣,例如听到沉重悲伤的的音乐,幼儿心情会体现难过的情绪,听到欢快轻松的音乐,幼儿会体现快乐的情绪。教师可以选择两首情绪不同的乐曲,引导幼儿进行感受,让幼儿感受到音乐中快乐和悲伤的异同,增加对乐曲的感受能力。

二、在音乐游戏实践中培养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表演的艺术,音乐作为表演艺术,取决于表演者的生活实践、艺术修养、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处理和理解感受的程度。对幼儿来说,在了解音乐内容、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应大胆、积极地用多种手法表现自己的感受。幼儿表现音乐美可以通过歌唱、律动、演奏、绘画等不同方式来表现,它可以是语言、动作或者其他等外在形式,只要是幼儿表现音乐美的任何形式,教师都应积极鼓励。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例如听到《我的好妈妈》的时候,幼儿会根据音乐内容去表现音乐,他们会给妈妈端茶送水、帮妈妈换鞋,说妈妈辛苦了,幼儿在选择自己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为教师,我们应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在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的时候,幼儿会通过声音的起伏、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变化来表现,有很多幼儿在唱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时候情绪对比就非常明显,当唱到第一段的时候声音是坚定而响亮的,可是唱到第二段的时候声音明显是犹豫而弱小的。此时幼儿觉得失去妈妈是很悲伤的事情,所以到了第二段选择用悲伤而轻弱的声音进行表现。可见幼儿对这首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演绎着音乐作品。幼儿在这首歌中不仅是感性体验,而且还有初步的理性认识和审美评价。当教师在培养幼儿表现音乐美的能力时,教师要做到欣赏幼儿任何表现音乐美的形式,积极引导并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大胆表现。

三、在音乐游戏实践中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游戏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使幼儿感受音乐美在大胆地在感受音乐美的基础上表现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通过感受音乐游戏进行音乐的再创造,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我们的音乐创造活动有很多的创造内容,例如歌词创编、旋律创编、节奏创编、即兴歌舞、即兴演奏、即兴绘画、即兴游戏等。我们开展音乐游戏,不能只是让幼儿凭着模仿学会几首歌、几个舞蹈 、几个曲子,而是要真正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艺术的再创造。教师不能一味以成人的主观意志向幼儿灌输音乐知识、训练声乐和器乐技巧,这样不仅会扼杀幼儿的音乐兴趣,而且会给幼儿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不少教师依然偏重于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加之社会不利的舆论导向,对幼儿审美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幼儿音乐游戏实践中,作为教育者,教师应该避免发生重知识技能轻情感体验的现象发生。例如教师在教授《小鸟,小鸟》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发现美、创造美。本首歌曲有两大段,第一段歌词都是以具体的场所为主,歌词具体性比较强,我们可以采取绘画的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解,而到了第二段,歌词全是 “啦”,歌词没有明显提示,歌词的抽象性比较强,那么教师就要去想办法让幼儿去创造,什么样的绘画可以用来体现这段音乐呢?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根据这段“啦”的旋律起伏的特点,采取曲线来表现音的高低与长短。这样不仅加强了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也为幼儿积累了音乐审美体验,更拓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当教师在培养幼儿创造音乐的能力时,教师可以选择一首乐曲,要求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创造表现出来,幼儿可以用钢琴弹奏的形式创造音乐,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创造音乐,可以用律动的形式创造音乐,也可以用语言辅助的形式创造音乐。这样既发展的幼儿的思维发散能力,也提供了一个好的创造环境让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进行了多元化的思考。

总之,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绝不是短短几节音乐课就能够立竿见影的,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始终践行音乐“审美”的标准,让幼儿充分的参与到音乐游戏实践中去,才能使幼儿体验音乐的美感,掌握音乐美的规律,积累音乐审美的经验,从而能够有创造性的去表现音乐,理解音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音乐游戏中让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三者有机地结合,从而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所听、所看、所思、所想迁移到音乐审美中来,为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美的情感音乐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音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音乐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