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语言学基础的应用型本科生语言生态位研究

2019-11-14 13:43蔡文斌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本科生因子生态

■蔡文斌/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当前生态学在快速发展,并与其它学科发生融合,生态语言学就是生态学与语言学融合的结果,其任务是借助对语言生态的分析,研究语言与生态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本科生语言生态位存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存在教学环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分析生态位,可以明确构建本科生语言生态位的特点。

一、生态语言学的提出

在语言学的发展中,语言被赋予了生命意义。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方式,它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具有互相依存、影响、作用的特点。语言的生存发必展要依赖于生态。语言与其环境构成语言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存在对语言发生作用的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包含外生态环境和内生态环境。依据生态位的概念,其特性表现为环境因子集合,表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语言本质、内外生态环境可以看出,基于生态位的语言生态系统构成了“语言环境因子集合”。生态环境分为自在系统与自为系统。自在系统包含了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这些条件是语言发展的条件因子。自为环境包含了人群环境,是人群因子的基础,缺少人群,语言体现出交流。自在系统与自为系统构建出外生态环境,是语言生存要素的集合。而内生态环境包括语义、语音、语法等语言要素,是语言内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的发展变化可以用来描述语言的发展,是推动语言变化发展的内因。语言环境与语言本身存在双向耦合关系。语言从环境获取信息资源,通过环境中的人群的实现交流,对信息进行筛选、识别,将多种资源融入语言生态中。语言在吸收新资源后实现自我更新,在人群中借助交流加以传播,进而对文化环境产生影响,形成语言生态系统。语言生态位会环境的变化而兴衰而变化,体现出动态性。

二、本科生语言生态位的特点

(一)高校环境下的语言“态-势”

本科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群体,在生态体系中属于“强势种群”,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话语权增强,语言有效通道多样化。语言生态空间变得开放,生态位的功能得以扩展。政府对于高等教育价值得以认可,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多方面的条件。本科院校受益于教育改革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数持续增长,本科生的语言生态系统得以扩大。因此表达在教学发展的同时,语言生态环境同步发生了变化。在教育的发展中,语言规范化、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教育措施同步得以进行。语言环境存在扩散性,高校由于本科学生人数的增多,语言生态环境在扩大的同时变得复杂化。比如大学英语存在四、六级考试,考试的规模仅次于高考,英语的语言地位与汉语几乎相当。高校语言教学中,英语实现了“生态占位”,成为本科生的必修课。英语教育环境的变化对汉文化会产生冲击。此外,当前互联网发展产生出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生态环境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的典型特点。网络语言要将原本的语言结构异化,对母语加以重构,曲解词义、晦涩隐语,本科生的语言学习环境受到了影响。而本科生也是网络语言追随群体,高校环境下的语言“态-势”有了多种影响因子。

(二)校园环境对语言“态-势”的影响

从生态位理论可知,生态位在变化中会受到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生态因子的作用,因此存在生态位压缩、释放和漂移现象。高校是本科生语言生态位发生变化的最直接环境。高校被定义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以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为先,在校园环境方面的创设、师资力量、教学方案、课程设置体现出鲜明的专业化特色。学生的在校首要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成为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由于存在这样的角色定位,本科的语言生态位相对固定,存在稳固的发展环境,不会受到其它生态位的影响,发生态位漂移状态。高校校园包含多种生态主体,校园中的生态因子具有复杂性,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各个生物单元较为平稳。高校的教育定位于专业技能,具有集中式思维框架的影响。而语言是个人素质的基础,也是专业技能实现质变的关键,因此要针对本科生的语言生态位分析限制因子的影响作用。

(三)自体环境下的语言“态-势”

本科生的语言适应性较强,在高校生态环境下生态语言得以生存发展,语言的功能性得以发挥,语言主体生态位处于稳定中。高院学生的选择依据高考成绩,入学门槛较高,生源质量有保证,语言素养较高,因此语言生态位牢固,表现在:存在自主意识,对于语言具有把握能力,语言发展目标明确,语言成长环境较好,不易受到其它生态的影响;二是由于本科生的年龄与生活阅历的原因,缺少语言防范能力,会受到语言污染。由于本科生生态位的不稳定,易受外部生态因子的侵蚀,比如当前的网络语言,由于缺乏科学的识别能力,造成语言使用人水平低下,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造成极大危害。本科生还存在语言缺少发展的内在动力,表现为自体语言存在短板,将语言能力定位于会说话会认字;其次,本科生虽然学习英语的时间较长,但是成效不明显,反而存在对母语的不自信,语言支配力受到影响,在特定语言场景使用词汇交流难以保证效果,利用语料难以输出高质量的语言。

三、语言生态位的重构

(一)语言生态环境的净化

语言教育政策,社会对于语言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本科语言生态位的最大因子。本科生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除了顶层设计外,还对当前的语言教育方式加以完善,将语言能力纳入考核体系中,以生态位角度完善语言生态的教育政策。针对语言生态环境的构建离不开语言政策的支持,需要高校的执行。语言环境的配置保证母语学习的强化。母语生态关系不能发生失衡,要建立起语言自信,对本国的语言文化要加以认同。依据生态学理论,对于语言生态平衡产生干扰作用的因子要加以控制。生态资源是有限的,生物种群要保证生存资源的有效性,维护语言环境的纯洁性,语言生态环境要实现净化。

(二)语言教育的变革

在高等教育生态圈中,教师是学生接触最直接的生物种群,是影响语言意识、语言应用的关键种群。语言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推进,强化语言意识,将语言教育渗透到教学中。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结合本科生的特点强化语言政策,发挥教育资源的推动作用。在语言教育政策的执行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日常表达,职业发展等多方面的需求,要强调语言基础,对于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要并重,结合本科生未来的职场需要,结合语境的倾向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教育要充分发挥核心生态因子的作用,集中力量优化高校语言生态环境。

(三)语言主体的突破

外在生态环境对于语言素养会产生影响,语言人的自我觉醒才是提升语言能力的关键。语言觉醒要实现语言意识、训练和评估的共同作用,语言意识是基础,语言训练起到了保障作用,语言评估发挥着关键作用。语言意识是语言主体实现突破的基石。主体的意识推动语言发展的驱动力。高校的教学要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实现语言生态位的构建。此外,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保证语言成长的基础条件。在较为复杂的语言生态环境中,还需要强化生物主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这也是实现语言主体突破的必要条件。

四、结语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语言生态需要公平和谐,语言生态中的物种要共生共存,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科生语言生存空间具有一定的限定性,在语言生态系统中虽相对稳定,但易受到干扰作用。语言问题的存在要引起重视。本科生语言生态位的重构需要有相应的语言生态环境,需要实现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的有机联动,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猜你喜欢
本科生因子生态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一类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