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和
文学批评是一项极具个性的实践活动,具有独立性,人文性和文学性等方面的特征。
文学批评的独立性。首先,文学批评具有和文学创作同等的地位。两者都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民间岗位,是运用现代知识,通过学术实践和创作实践,积极应对时代和社会命题,回应自我世界的困惑和思考,探索语言艺术可能性的科学活动。一方面,优秀作家以真挚的创作实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成较为稳定的独立见解,以形象的创造深刻地反映当代中国的真实社会画面;另一方面,敏锐的评论家见证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努力用文字记录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文学心得。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相互照应、彼此依存,共同繁荣了艺术园地,探索艺术的可能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其次,文学批评属于文学场域中的独立部分,文学批评理应不受其他非专业因素的干扰。遗憾的是,1950-1970年代,某些文学批评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对作品具有生杀大权,“棒杀”现象层出不穷。19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虽然逐渐从政治中获得解放。但是,部分文学批评半推半就地与资本结盟,甚至出卖专业良心,为资本站台,为市场‘捧杀’,违背了文学艺术的初心,令人遗憾。
文学批评的人文性。文学批评是文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学者介入社会、反思历史、触摸心灵、追求理想的一种方式。文学批评应该始终和中国的现实保持互动,围绕着中国问题进行。批评家应与时代建立某种血肉的联系。这种关系不是自然意义上的联系,而是一种内在的感知,是对生活的考察、理解,以及具有主体性的思考。文学批评要与时代同构、与社会同行,做及物的、在地的文学批评。批评家热忱地投入当代文学和文化建设,从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关注当下繁荣、无序的生活,展现文学批评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文学批评应聚焦同代人的文学创作、和作家一起成长、积极参与文学现场,成为文学的在场者和见证人。同时,文学批评的主要目的说到底是人的可能性发现,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人文关怀、提升人的素质、推动社会进步。
文学批评的文学性。文学批评是一种语言艺术,应该具有文学性的特征。当下,为了适应高校学术评估的需要,文学批评的篇幅越来越长,各种西方文学批评术语、概念俯拾皆是。但是,诸多文学批评文思枯涩、叠床架屋、生吞活剥、不求甚解的现象时有发生。文学批评应该在中国文论中吸取有效的营养,创新具有中国文化气度的话语体系。文学批评在保持学术性、理论性的同时,尽可能使评论语言也具有文学性、诗性的特点,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母语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