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情常在,到老见意真

2019-11-14 05:54
心潮诗词评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黄炎培水利诗词

潘 洁

黄万里,1911年8月生于上海,2001年8月卒于北京清华园,享年90岁。他是中国著名的水利、水文学学家,清华大学水利系知名教授,是我国致力于跨学科研究河流水文与水流泥沙的先驱者之一。其父为近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黄炎培。黄万里不仅是知名的水利和水文学家,还是一位旧体诗的爱好者。他自幼饱读诗书,诗词造诣颇深,留下许多诗词作品。1991年,赵朴初曾为他的《治水吟草》诗集题词:“上善莫若水,而能为大灾。禹功钦饱学,不只是诗才。”

黄万里个性耿直,以求真为人生第一信条,被打成右派二十多年,但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却丝毫没有消减,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和妻子感情甚笃,妻子理解他爱护他,无论顺境逆境,始终与他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历经64个春秋。黄万里多次把对妻子深厚的爱写进诗词:

虞美人·赠内

髫龄俊秀高堂宠。掌上明珠耸。妙年痴婿专情钟。案举齐眉,春意露华浓。 老来却嫌儿孙冗。争绕娘身拥。平生长幼克和衷。祸福相循,知足乐无穷。

1937年春,黄万里在归国途中邂逅了由日本横滨登轮归国度假的丁玉隽,二人一见钟情。丁玉隽是国民党元老、山东同盟会创建人丁惟汾之幼女。半年之后,她也因中日间局势紧张由日本东京女子医专退学回国。当黄万里第一次造访丁家时,丁惟汾先生因其为上海青年而不予接纳。后由黄炎培央媒说亲,二位老人遂得相见,且大喜成好友。1937年7月7日,日军大举进攻中国,同年11月,两个年轻人在逃难途中,于江西庐山成婚。从此风雨同舟,白头偕老,育有三子三女。1975年春,黄万里治理黄河与教学工作比较顺利,他写下这首词赠给妻子。他先是回忆了两人年轻时的浪漫经历,自己痴心一片,终于克服长辈阻力,摘下“掌上明珠”,与之结为秦晋之好,两人“案举齐眉”。他用“春意露华浓”来形容两人感情的美好与浓烈。接下来用明抑暗扬的手法,赞扬了妻子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众星捧月,“却嫌儿孙冗”。如果不是长年付出辛劳和爱心,孩子们怎么会“争绕娘身拥”?黄万里夸赞爱妻治家有方,“平生长幼克和衷”,最后用一句哲理总结人生,“祸福相循,知足乐无穷。”他对妻子表达了感激之情:虽然自己屡遭灾祸,但有了这份姻缘,就是福分,内心也是知足常乐的。

黄万里和妻子携手六十多年,互相信任。他曾被划为右派,下放劳改,只有对妻子诉说内心的担忧:

青玉案·赠内

峨眉底事长攒皱。时日去、空消瘦。俊秀音容谁与绣?梨花轻雨,秦楼清奏。云出春山岫。 愁看夫婿痴如旧。白首忘机落人后。情切黎元多少厚。桃花潭水,清明时候。隐见潜龙斗。

这首词先是描述了妻子的愁容,在黄万里笔下,皱着眉头的中年妻子还如春天一样美丽,“俊秀音容”“梨花轻雨”“云出春山岫”。既而表白内心:虽然自己和以前一样对仕进的机会不感兴趣,“白首忘机落人后”,但其实非常关心黎民百姓,也和你一样担忧着。只不过你担心我,我却担心时局。这首词描写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两个人紧张忧虑的精神状态。他用春天的景色形容妻子的愁容,用隐晦的比喻形容政坛的空气,整首词清新典雅,比喻含蓄,寓意克制,格局非同一般,从小家之愁到国家之忧,体现了他的忧民忧国之情。这样的贴心话,当时他只能对最信任的妻子讲。

时局的变化不以个人的担忧而转移,个性倔强的黄万里被批斗、下放。在“文革”时期,黄万里只能领到每月20元的生活费,多亏妻子精打细算,操持家务,甚至开荒种菜种粮以支撑一家八口。1969年清华大学把黄万里下放到江西鲤鱼洲“五七干校”(那里是血吸虫病重灾区),为了照顾黄万里,妻子放弃留在北京的机会,随同前往江西,给了黄万里莫大的慰籍。在两人结婚35周年之际,黄万里又赋词一首:

风流子·忆初遇

重洋游学罢,东风送、巨舸泊横滨。看蓬莱胜境,樱花未兴,屐声遥震,和服轻匀。蓦地里,惊鸿掠清影,大地破新春。迷梦初醒,云裳香泯,余风飘引,凝想娉婷。 翩翩同舟去,偎芳处、脉脉一往深情。应是夙缘长系,鸿案祥征。却卅五年来,儿孙堂满,娇呼声里,笑话频频。享尽人间融乐,漫应前因。

黄万里写给妻子的诗词,多是表达赞美、感恩与喜悦之情。两个人青春相恋的美好,他不惜笔墨一再描述,“惊鸿掠清影,大地破新春”。成婚后坎坷磨难、相濡以沫的岁月却被虚化成艺术的情绪,“翩翩同舟去,偎芳处、脉脉一往深情”。举案齐眉的婚姻生活里,“娇呼声里,笑话频频”,看来,黄万里也是屡屡被妻子劝谏。年愈久而情愈密,“享尽人间融乐,漫应前因”。此诗写于1972年除夕,黄万里题:“西人谓结婚五十年为金婚姻,廿五年为银婚,余夫妇成家卅五年矣,是在金银之间。遥恋少情,学作艳词。”当时文革还未结束,黄万里右派帽子还没摘去,但从这首词里丝毫不见消沉愁闷之气,只有对家庭生活美好的追忆、知足和感恩,可见黄万里的性格是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

1980年2月26日,中共北京市委为黄万里恢复政治名誉,恢复工资待遇。生活境遇改善,加之离休后时间充裕,黄万里和妻子经常携手出游,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而喜爱诗词的黄万里,也创作出不少温馨的诗词作品。

1982年,夫妇二人在四川乐山大佛前合影,黄万里写道:“大佛身前活佛联,红颜白发映江天。狂夫有妇常相伴,印证三生石上缘。”妻子比黄万里小六岁,他自称白发狂夫,而妻子还是红颜映江天,可见情人眼里出西施,所言不虚。在大佛面前,黄万里感恩三生石赐他良缘,十分应景也十分贴切。

1988年,黄万里夫妇五十年金婚,庆祝宴后去颐和园游玩,他又诗兴大发:

金婚宴罢好寻春,剪影花前梦里身。

还似旧时相逐戏,纵然到老见情真。

从黄万里为妻子写的诗词来看,他的情感非常真挚浓烈,这正是一个诗人所必备的激情要素,他又谙熟古诗词格律,情之所至,诗从心来。

黄万里的诗词功底得益于他个人天赋和黄家的熏陶与培养。据黄万里回忆:父亲对他教育甚严甚深,并且着重强调三点:(一)必须尊重农民。(二)为人必须喷出热血地爱人!“爱”乃是道德的根基,所谓“真善美”实皆包含在“爱”中。爱之甚且及于一切动物。故黄家不准杀生,黄父自己则茹素。(三)戒骄。黄炎培曾多次训子:古人云“虽有周公孔子之德之能而骄者,则其人决不能称贤”。戒骄不是仅求戒在言行,而是要求从内心出发。自己纵有所得,乃必然之事,不足骄也,如此乃能彻底去掉傲气。黄万里曾对友人说:“父亲内心颇赞我的才能,特别是诗文,但终其生未赞我一词。父尝与其老友背后朗读我的诗句,事传到我的老师、父的后辈学生,我才知父背后赞我。”

黄万里的诗才很小就显露了。他小学毕业时,留美博士刘湛恩回国就任上海沪江大学校长,其博士论文为《从孩子在学习中最有兴趣的科目考察其日后应长期从事的专业》。黄炎培请刘博士以黄万里为实例,考查他自己的学说,结果刘博士得出黄万里宜专习文学的结论。其时黄炎培正创办职业教育,提倡实业报国,家中孩子多学理工科。尽管考查结论黄万里宜读文学,但因他门门功课均列榜首,后来还是以桥梁工程为所学专业。

黄炎培家教:“为人必须喷出热血地爱人!”这一点,黄万里做到了。他是一个一腔赤诚、心中有爱的人,他爱诗文、爱妻儿、爱江河、爱苍生。他的水利思想是:“从江河及其流域地貌生成的历史和特性出发,全面、整体地把握江河的运动态势;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把因势利导作为治河策略。”他对天下苍生,也怀有深厚的爱,正是这种济世情怀使他从桥梁专业转行到了水利专业。1931年长江大水,武汉三镇被淹100天,死亡超过7万人;1933年黄河十几处决口,人命财产损失无数。在整个民族的阵痛中,已经担任铁路桥梁工程师的黄万里毅然决定出国学习水利,学成后治理黄河长江。

虽然从事了一辈子水利专业,但因为喜爱文史,黄万里在各个时期,都留下了真挚的诗篇。他曾经告诉《人民日报》的记者:“文艺能打破科技工作者的苦闷,使其头脑活泼起来。文艺是有血有肉的,它会冲开那死板无情的x、y、z,使人们的精神从沉郁转为开朗,抖擞起来,从而文思大进。”

黄万里是水利界的诗人,是诗人里的水利专家,他曾以一士谔谔之姿反对三门峡水电工程上马,后来又反对三峡工程。黄万里说:“有史以来,几乎每个文人都有其治河策略的看法。唐宋八大家中,北宋六大家也都提出过治河观点。清朝还有人以治水策考中状元,但那些观点都是仅凭直觉的。如果我不懂水利,我可以对一些错误的做法不作任何评论,别人对我无可指责。但我确实是学这一行的,而且搞了一辈子水利,我不说真话,就是犯罪。治理江河涉及的可都是人命关天、子孙万代的大事!”由此可见,黄万里屡屡对国家重大水利项目提出意见,还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201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集团首任总经理陆佑楣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谈到黄万里的反对意见时说,三峡项目论证非常尊重并且重视黄万里教授提出的意见与问题。当年参与论证三峡工程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论证重大项目时,反对的声音也非常宝贵。

黄万里去世已经快二十年了,他留下了许多教案和诗稿,也留下了一种求真的精神。从他的诗文中,尤其是“赠内”诗里,我们能读到爱,读到热忱,读到赤子之心。

猜你喜欢
黄炎培水利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向水而生
【诗词篇】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黄炎培的延安五日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