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探析

2019-11-14 01:41王一美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6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

王一美

(延安博物馆,陕西延安 716000)

1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月,蒋介石动员了一百万大军,采取了德国顾问的建议,对苏区实施了严密的封锁和整个的包围,避免主力和红军接触,完全在飞机大炮和机关枪的掩护下,在堡垒后面与红军作战。而中国工农红军(以下简称红军)却放弃了以往诱敌深入的策略,采取单取守势的策略,企图与占有武器优势、兵力优势的国军进行阵地战,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这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

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并非偶然,是多方博弈下的结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略博弈。从第四次围剿开始,蒋介石便采纳了德国顾问“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建议。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并“以坚壁清野,逐步为营为原则,以集团军和方面军为正面推进的重力,”“力戒轻进深入的危险”。而红军则是采取分离作战的方针,将部队拆分成中央军和东方军,分别在抚河、赣江之间作战和入闽作战,妄图同时取得胜利,却使红军陷于被动,丧失第五次反“围剿”的最佳准备时间。二是领导集团内部的政治分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中共临时中央迁到中央根据地后,便全面推行其“左”倾教条主义方针,错误开展了反对“罗明路线”斗争和邓、毛、谢、古的斗争,严重打击了一大批坚持正确意见、有实践经验的干部。第二,1933年12月20日,李德以统一前后方指挥为名,将“前方总部”撤回后方,由中革军委指挥前线,基本上解除了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指挥权,错误地舍弃擅长的运动战和游击战战术,选择强拼打消耗战,致使红军屡次遭受严重损失。三是根据地局面困难,中央临时政府在1933年初,在中央根据地开展查田运动,并错误地推行“左”倾政策,不仅严重地损害了中农的利益,也极大地破坏了农业生产,造成根据地严重缺粮,不仅使红军扩充兵力遭遇空前挑战,更使根据地形势变得空前严峻。

最终,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在国民党军事“讨伐”、领导集团内部政治分化和根据地严重缺粮的三重压力下而以广昌失守,自动退出建宁、泰宁等县宣告失败,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选择长征。

2 长征的经过

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死守江西只会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故决定突围西进,并迅速做了详细部署:第一,由一小部分军队配合江西军区独立第一、二游击队据险恶守江西;第二,销毁掩埋了兵器制造厂、大炮、剩余的粮食子弹以及不变带走的利器;第三,“以游击队为南北两翼,以第一军团为先锋,以三九军团为中路,以最精最勇的第十三师为后卫,以中央要人周恩来、秦邦宪、张闻天、林伯渠、王稼祥、罗迈、潘汉年、邓发等,女子宣传队和一切党政人员夹于中间主力军之间”;第四,令“贺龙萧克所率二六军团牵制湖南四川的政府军”,命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挺进川西,开辟川陕甘交通路线。最终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从赣南铜锣湾出发开始长征。虽然队伍中除少数中枢人员知道去往何处,绝大部分人都是茫然、漫无目的的。但在红军的威力下,他们“接连冲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消灭了数十万的顽敌,仅仅三个月的工夫,就走遍了江西、湖南贵州等省”。

笔者以红军第一军团直属队为例,他们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从铜锣湾出发西引,历时一年零三天,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其间行程约为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他们进逼湘粤边境、偷渡乌江、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五过草地,途经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和老界子墟、三江口、白马河等450余个地方,横跨江西、湖南、贵州等十余个省市,越过40多做高山峻岭,渡越了24条河,占领了60余座城,冲破了10多个地方军队的包围,其作战时间约为271天(即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二天、十一月二十四天、十二月二十四天,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二天、二月二十六天、三月二十四天、四月三十天、五月二十七天、六月二十三天、七月十天、八月十四天、九月十六天、十月十九天),也就是说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75%的时间都在与敌周旋作战,其艰辛与困难程度显而易见。

其实,不论从他们途经的地方之数量,还是他们历经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亦或是征服的一座座山峰和作战时间之长来看,长征之于他们而言都是刻骨铭心,于我们而言都是难以想象和钦佩不已的。

笔者认为红军长征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因为红军是一支兵心团结的队伍,因为红军是一支被民众爱戴和帮助的队伍;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大批诸如强渡大渡河这样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十七勇士,因为红军战士都把抗日救国解放工农作为自己的责任;因为红军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群体的正确领导,因为红军有科学的思想、正确的路线作指引。

3 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表面上是一种战略“退却”,而非溃退,可以说是保全核心地一种以退为进,也是“历史上最大的武装的宣传游行”。因为他们成功地抵达了目的地,且其政治决心和军队士气还通过以前一样的旺盛;因为他们“在占领了每一个城镇的是时候,他们总是召集群众大会,作戏剧表演并向夫人重重地‘抽税’,释放许多奴隶,将‘自由、平等、民主’的意义讲演给群众听,没收‘汉奸’的财产,同时并将它放散给穷人”;因为他们开赴抗日战线的信念依然未变。这是红军由被迫退却长征转为胜利进军的原因所在。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红军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让人们看到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以及对于当下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1)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共产党和红军克敌制胜的关键。

长征中,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革命理想,不论是面对荒无人烟的沼泽地,还是面对水流奔腾湍急,曾让石达开三万大军粮绝军溃的大渡河都不曾退缩,而是争先孔后去涉险,去渡河开路,最终由十七勇士在南岸密集射击的掩护下,冒险前进,不仅冲破了川军的几条战壕,还缴了枪俘了人,更让其望风而逃。虽然因为船少水急、桥难以架起,部队最终放弃在安顺场渡河的计划。但这十七位勇士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为了革命理想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是令人倾佩的,也是我们当代共产党人应该学习和铭记的。

(2)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和红军克敌制胜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中央临时政府错误地贯彻执行“左”倾教条主义方针,排挤毛泽东,将朱德、周恩来调回后方等一系列行为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迫使红军长征。长征途中,共产党并未回避自身的错误,而是积极展开讨论,召开遵义会议,会上周恩来主动承担责任,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并指出了李德和博古在军事指挥上的问题,基本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得以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指引下,不断克服困难,一步步走向胜利。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犯错但不回避错误的魄力和勇气。不论是红军长征时期还是新时代新长征时期必须坚持和坚守的。

(3)坚持群众路线,与民一心是共产党和红军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

“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所有与群众相关的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因为“革命战争就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长征途中,他们始终把群众放在首位,每占领一个城市,都会分地给农民。在进入猓猓地界时,红军通过解释和宣传民族政策,全部释放了被汉人拘禁的猓猓人,并派刘姓代表用三跪九叩的礼节,朝见了猓猓国女皇帝,送枪赠币,签订过境协定。自此,在未发生任何争执,且有三个猓猓人加入红军。红军与猓猓人的和平相处既得益于其始终贯彻的群众路线,亦得益于其推行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民族政策。

(4)兵心团结、严守纪律是共产党和红军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

一位国民党军官在其《随军西行见闻录》里如是写道:红军部队之所以坚固与有战斗力是与兵心团结分不开的。其“兵心之团结及士气之旺是国内任何军队所不及”。试想红军“几年来在这样困难条件之下作战,如果军心不固,则早已失败。”而红军之所以兵心团结一是因为共产党在红军中进行许多教育工作;二是因为红军战士自认抗日救国,解放工农是自己的责任。笔者认为兵心团结与其严明的纪律是分不开的,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战士,都始终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次打造了这样一支官民团结、纪律严明的铁的队伍。诚如《红军纪律歌》所唱:“纪律保障战争的胜利,军纪风纪战场纪律平时好坏,关系战时胜利一椿一件一时一刻,严格遵守莫忘说”,做到“上级命令坚执行,毫不动摇,毫不犹豫,不打折扣,不讲价钱,澈底执行要努力”。这就是共产党和红军走向胜利所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红军长征不仅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更是一次带着武器的宣传游行。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静躺在功劳簿上的一次伟大的胜利,而是一笔无尽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新时期,新长征,一路上也将会面临各种艰难险阻,也需要不断斩关夺隘。因此我们需要以长征精神为养料、为信念,沿着革命先辈的历史足迹,迎着民族复兴的壮丽前景,不断奋勇前行。

注释

①史诺著,天明,译.二万五千里长征[M].文孚出版社,1949年5月,第1页。

②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EB/OL].(2016-10-21)[2019-08-0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1/c_1119765804.htm.

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377页。

④赵文华编著:《二万五千里长征记:江西到陕北》[M].大众出版社,1937年12月,第23页。

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373-381页。

⑥赵文华编著:《二万五千里长征记:江西到陕北》[M].大众出版社,1937年12月,第25页。

⑦阿大等著:《长征故事》[M].西北新华书店出版,1949年7月,第1页。

⑧赵文华编著:《二万五千里长征记:江西到陕北》[M].大众出版社,1937年12月,第63-71页。

⑨史诺著,天明,译:《二万五千里长征》[M].文孚出版社,1949年5月,第21页。

⑩《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136-137页。

⑪廉臣著:《红军长征随军见闻录》[M].人民出版社,第48-49页。

⑫廉臣著:《红军长征随军见闻录》[M].人民出版社,第48页。

⑬廉臣著:《红军长征随军见闻录》[M].人民出版社,第55页。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
四月风(布面油画)
中国航天日:太空“长征”之路
半条红军被
爷爷的长征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长征八号,入列!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红军坳
智珠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