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醒狮文化是岭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地方中小学理应成为醒狮文化新的传承和发展基地。对此,可以依托体育课堂,通过课程性质的明确、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活动的开展等,在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醒狮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醒狮文化 中学体育 传承发展
一、醒狮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是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瑞兽,早在汉代就有了舞狮的记载。五代十国之后,舞狮的风俗从北方传入岭南,南狮应运而生。每逢节庆等重大活动,当地人都会用竹篾和纸张做成狮子,由壮汉举舞,敲锣打鼓地来到各家各户门前,为人们消灾祈福。不仅如此,在近代岭南醒狮的发源地佛山还出现过一位历史风云人物——黄飞鸿,其作为广东狮王的故事一直被津津乐道。相传,清末慈禧太后举办了一场狮王争霸大赛,黄飞鸿凭借高超的技艺打败了俄国和日本的舞狮队,夺得了“狮王”的称号。因此,醒狮文化不仅代表着吉祥如意、驱灾辟邪,还是民族气节的代表,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勇敢、雄健的民族精神。2006年,广东醒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了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
二、传统醒狮文化在中学体育中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一)明确课程性质
将醒狮文化引入中学体育课堂,首先要有明确的课程性质,即这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具体来说,醒狮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的融合,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是传承性特征。之所以开设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醒狮文化得到本真的、整体的传承和发展,这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其次是文化性特征。醒狮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学习决不能仅停留在技艺层面,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化内涵的认知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和审美观。再次是地域性特征。醒狮文化是岭南所独有的,集中代表了岭南特有的历史风貌、人文风情,因此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入手,将醒狮文化与其他地域的同类文化相比较,并由此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选择教学内容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醒狮文化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包含文化传授与技艺传承两个方面。首先是文化传授。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醒狮文化进行系统理论的学习,包含其起源发展、艺术特点、精神内涵、传承情况等。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多从民俗学、历史学等学科角度切入,避免单一的理论讲述带来的枯燥感,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技艺传承。舞狮活动的各类动作是十分丰富的,能够随着鼓点的轻重缓急舞出千姿百态。在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要对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最基础的、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为我所用。在基本动作方面,可以学习舐毛、探路、戏水等;在基本神态方面,可以以喜、怒、哀、乐为主;在基本步法方面,可以学习四平马、子午马、开合马等,通过系统的学习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舞狮表演。
(三)丰富教学实践
醒狮文化来源于民间,是岭南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创造,实践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因此,在将其与中学体育结合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辅以丰富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当前,广东省多个地、市的中小学都纷纷成立了醒狮团,经过两年左右的训练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舞狮的基本动作,可以表演剪彩、狮子上楼台、群狮贺岁等多个节目,逐渐成为学校的一张新名片。学生在其中的收获极为丰富,增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舞狮表演作为一项集体活动也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生对醒狮文化从陌生到了解再到熟悉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挑战、实现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因此,在学习醒狮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辅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其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四)加强师资建设
将一项新的教学资源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从实际情况看,多数体育教师在此之前未有过系统学习醒狮文化的经历,其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十分有限。所以,要保证这项活动的长期发展,就要全面加强师资建设。首先,可以邀请民间醒狮艺人走进校园并担任指导教师,在指导开展各类活动的同时也为校内教师提供观摩和学习的机会。其次,地方教育部门应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最后,教师应主动自学或拜师求艺,在保证活动开展的同时对个人的综合发展也大有裨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传承人数量不足的状况不断凸显,亟须新生力量的加入。對于体育教育来说,只有以学生对体育文化发自内心的认同为基础,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终生体育意识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醒狮文化作为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理应成为中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为准传承人的同时,应带动中学体育教学多方面的改革与提升,达到多方共赢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容娇.岭南醒狮的发展及其价值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02).
[2]黄锦辉.广东省小学龙狮运动的开展现状及推广策略的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冯志坚,男,广州市南沙鱼窝头中学,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育)(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