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佩芝
摘要: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如何在中职学校语文课堂开展“亲情”教育进行讨论,分析亲情主题作品教学现状,探究亲情主题作品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课堂 亲情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226—02
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招生数量连年突破新高,并逐渐向农村留守学生、普通初中后进生转移。而在中职学校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语文教育所承载的情感教育目标却越来越显得虚弱无力,大部分中职学生虚耗光阴、混沌度日、只讲索取、不谈付出,对家庭、社会乃至自己的未来缺乏责任感与认知度。
一、中职语文“亲情”作品教材、教学现状
中职生是真正意义上的90后、00后,大多从小物质生活丰裕,舒适安逸。同时,中职生正处于人生中最为尴尬、也最敏感、最自我、最自卑的关键时期——青春叛逆期,这个阶段的青年人,思想逐渐脱离家庭对其的影响与束缚,通过对家庭的出走来实现“自我”的回归。
在思想上渴望自由,情感上只知获取、不知给予,心中无他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爱自怜,对人对事淡漠,缺乏责任感。这些触目惊心的现象,说明亲情在部分学生心中逐渐淡化。
身为语文老师,以课本教材为依托,通过课文的感悟、学习,使学生感悟、理解亲情,懂得如何与父母正确沟通、体会父母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父母、惠及社会,是每一个中职语文老师的理想与追求。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总是事与愿违。
以笔者所工作的单位为例,目前,在“素质教育”的指挥棒下,中职系统的语文教学已经“活”起来,活跃与开放式的课堂,从课上的学习到课下的感悟是喜闻乐见、让人欣慰的。在课堂上, 我们时常看到教师们情绪激昂、口若悬河、神采飞扬,学生们笑声不断、争论不休。从表面上看来,课堂上丰富多彩、热热闹闹,尤其是在亲情主题教学的课堂上,唏嘘不已、情感共鸣、感动落泪也是常态。
可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在由原来的“知识本位”向“表演本位”陷入。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采取演讲式的语言,借助视频、音乐、图片,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让人感动的温暖的气氛。讲到动情之处,可以看到学生明亮、晶莹的泪花。
如果教师认为这样就达到了满意的课堂效果,这种认知却并不完全正确,为了追求触动人心的效果,忽略语文教学的本质,将语文课堂同化为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心灵鸡汤课,以长辈居高临下的说教式,去强迫学生“受感动”“写感动”。
那些借助语言、图片以及一两处泪点所创造出的情感浪花如此脆弱与虚弱。语文所应实现的情感目标,在课堂上并未完全实现。
二、亲情主题作品教学策略
重视情感教育的课堂,才是高质量、有效率的语文课堂。
1.知人论世拉近彼此距离
我们无法要求学生对每一位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精准把握。但是,对于一些知名的作家,他们的生平资料却并不难寻。参考其特定的时代,对了解其作品、感悟其思想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时,身为语文教师,要努力寻找作品中人物与学生自身的共鸣点。
以《合欢树》为例,史铁生从初期的自信、张扬、愉快的小学生,到后来无学可上、无路可走的绝望青年。对于这些中招失利的中职生来说,相仿的命运更易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感,而他所经历的人生变故,更易使学生产生较强的代入感。
孤独、烦躁、无望、郁闷,让本就受到伤害与打击的中职生感同身受。此时,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靠近,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中,感知了文本的精神内涵。
2.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内心诉求
学生,是亲情主题作品教学的主体。除了解作家、作品的背景,全面、深入地走近受教育者、了解受教育者,在教育中也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
居高临下式的说教、空洞苍白的表述,陌生的教师与不熟悉的学生,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而唯有放下身段,和谐与学生相处,学生才会听其言、信其行。
3.以境带情催化情感教育
“文章不是无情物”,往哲先贤将自己浓烈的情感寄托在自己的语言之中,历经时间流逝依然熠熠生辉。中职语文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传世之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冲动,对于学生青春期的一些困惑有着解答、示范的作用。
所谓创设情境,指的是老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PPT、视频、音频、富有感染性的语言等,创造和文本接近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學生深刻领会作品内涵,产生情感共鸣。
在此要格外提醒的是: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既并非煽情,亦不是引逗学生去哭,更不是将语文课变成德育课、心理学课。
由于本身优秀的作品因素,只需将其发挥到位,即可在课堂之初,便如“课的第一锤,要落在学生的心坎上,或是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4.思维碰撞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创设问题,给予学生发挥、思考、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边城》节选为例,情窦初开的翠翠的善良、纯真与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加之年龄的相仿让学生产生了认同感。而由于各种原因带来的隔代抚养问题,也使大部分学生对于祖孙情产生了足够的心理代入感。这时,即可将课堂的讨论交到学生手中,引导其思考祖孙情。在课堂上,学生会讲述与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相处的故事,分享隔代抚养带来的幸福与伤痛。
这对多数由父母从小长期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抚养长大的中职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有话说”的话题。此时,任课教师可以安排一次“说话课”,由同学们来分享与长辈之间的情感故事,由于生活经验的相仿,大家相互补充、相互评论。在无形中,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对于亲情的理解与感知也不断加深。
5.宽容鼓励凝聚教育合力
中考失利、自我放逐的中职学生内心自卑、表面玩世不恭,对生活、对自身心有怨恨、心有不平之气是中职生的普遍心理特点。他们语文普遍基础知识较差,对于学习也失去了信心。他们在心理上感到自卑,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学不会,也不想学,缺乏必要的个人认同感。
身为中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在课堂的45分钟下功夫,更要在“爱”上做文章,调动各方力量,重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鼓励、引导、等待,必要时可以点名,并将这些成绩作为期末考核、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在学生表达后,要即时给予反馈、鼓励。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在潜移默化之间,学生的自信心得到重新树立。无论是口语表达能力还是分析理解的能力,都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学生乐于与教师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亲情主题作品学习的必要条件。
在适当的激励机制下,学生参与度提高,不仅积极修改剧本,还对同学的表演进行点评,而且对表演中的情绪、人物形象等有了更加深入、中肯的了解。在无形中,找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
6.密切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在担任语文教师的数年时间里,也经常听到学生家长对于孩子不好管的抱怨。个人建议,任课教师也要加入家长群中。现在许多学生家长工作较忙,加上中职院校学生多为住校生,来自于天南海北,借助于新媒体是一个不错的沟通手段。
通过新媒体,家长可以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沟通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困惑。班主任、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通过课堂、课下对学生的观察、分析,给予家庭教育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三、结语
亲情,是最原始、朴素、隽永的一种情感。语文,承载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社会功用。身为中职语文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要育人,要以课文文本为依托,结合学生、学校实际,分析亲情主题作品教学现状,探究亲情主题作品教学策略,于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