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019-11-13 12:44犹家斌
农家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种植管理防治技术病虫害

犹家斌

摘 要: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玉米种植的面积也表现出不断缩小之势,如何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提高玉米单产产量,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就当前的玉米种植而言,很多农民缺乏科学的种田意识,不重视玉米生产过程中的种植管理,重茬栽培,不合理使用肥料,田间管理水平低下,引发玉米病虫害不断加剧,对玉米的产量与品质造成很大影响。为有效改变这一局面,结合工作实践,对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研究,希望对我省玉米种植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不仅种植面积广泛,且总产量以及单产产量都是跃居于粮食作物的第二位。玉米产量的高低多少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玉米种植过程中,每年发生的病虫害问题,会造成约1/3左右的损失,同时还有不断增加之势。因此,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玉米种植技术,加大玉米病虫害防治力度,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进而推动我省玉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玉米种植管理具体策略

1.选择优质玉米品种。为了有效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品质,科学选择玉米品种是关键。玉米生产实际,种植户应当对该区的气候条件因素以及土壤情况全面的了解,优选适宜区内种植的优良品种,同时应当优选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科学化利用机械设备与先进种植技术进行种植,提高玉米产量。并且玉米种植阶段还应当进行农药浸泡、晾种等,保证玉米出芽率。

2.做好土壤翻耕工作。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应当选用地势平坦、具有较好肥力的地块进行种植。做好土地深翻工作,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便于根系更好的吸收营养。一般情况学习,应当深翻土地在20cm以上。种植玉米还应当充分的根据当地实际气候条件,通常贵州地区多在春季进行种植,但如果春季温度过低,可以适当的延迟种植实践。种植玉米过程中需要合理的种植深度与密度,以免发生玉米出现高低不齐的情况。

3.控制玉米种植密度。玉米生长过程中,种植密度也是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对每株玉米的光照接受条件,获取养分的多少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还影响着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通风状况,为了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对种植密度合理确定是关键。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应当确保玉米种植行距和株距保持一致,通常可以依照4000株/667m2设置种植密度,同时,在种植实际还应当加强先进种植技术的学习工作,采用科学的种植理念,确保种植密度的适宜性,为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合理浇水施肥。玉米种植完成后,应当对玉米各期的生长情况严密观察,为使玉米得到充足的水分与养分供应,必须要合理澆水,加强施肥,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应当施入一定量的氮磷钾肥,同时,对各种肥料施入的比例严格控制,通过喷灌和滴灌的方式对玉米进行灌溉,保证玉米充足的养分与水分供应的同时,可以使种植区的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1.青枯病。青枯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种植玉米过程中,科学选种之后。需要利用种子杀菌剂处理种子,并且相应的增加肥料施入,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如果玉米生长过程中有青枯病特征出现,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病残体及时消除,并集中在一起全面销毁,以免病虫害进一步扩散。玉米收获之后,深翻土壤,对青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还可利用400倍液的甲霜灵进行喷施,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2.锈病。防治玉米锈病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手段:必须要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工作,对田块中的杂草与病残体及时的清除并集中销毁。第二,利用药剂进行防治,但必须要保证化学药剂使用的量与次数,如利用4000倍液的12.5%速保利粉剂对玉米进行4次喷施,同时也可通过酵素堆肥手段,促进玉米抗锈病能力提升。

3.粗缩病。该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通常发病具有23天左右的潜伏期,防治该病过程中,可以利用农业以及化学手段联合进行防治。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选择具有抗病能力的良种,同时将播种期适当提前,利用10%的呲虫啉进行玉米拌种,一般情况下,在玉米苗期是该病的高发期,可以利用呲蚜酮按照20g/667㎡进行喷洒防治。

4.黑穗病。黑穗病是玉米生产过程中的一类重要病害,受到该病感染之后,玉米穗表现为黑粉状特征,难以正常的结果,对玉米的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更是阻碍其品质提升的关键。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变性的雄性化对雄蕊造成影响所致,对玉米生长造成很大影响,引发过度膨胀情况,致使玉米果穗减小,籽粒变小。为了更好地对此类病害进行防治,应当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种,并利用多菌灵等药剂对种子进行处理,对于播种时间合理选择进行播种,确保玉米生长良好的温湿度条件,玉米病害发生时应当将病株及时的清除,避免病菌传播,播种过程中,可以通早播和轮播的方式,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降低病害发生率。

5.小斑病。当发现玉米的下部叶片上出现了水渍状的小斑,且颜色呈半透明的褐色时则可以判定为发生了小斑病的病虫害,此种病虫害的发病高峰期在玉米抽穗阶段。并且此种病虫害的发病趋势是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到后期叶片上的病斑会不断扩大并从褐色变为黄褐色,其形状也从水渍状变为锤形或椭圆形,待到发病后期会导致玉米叶片大面积枯死。在河南省的玉米种植区,此种病虫害的发病盛期在平均气温持续保持在25℃的7-8月份。防治此种病虫害的方法有选择抗病杂交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同时采取早播早管的栽培方式有效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此外需要对其施加有机肥。当发生小斑病后可以7-10天向玉米喷洒50-75kg/667m2的多菌灵进行防治,大约需要喷洒2次左右。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玉米种植的优质高产需要选择优质的玉米品种、并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控制好玉米种植的密度,合理的进行浇水施肥。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问题选择正确的防治措施,进而有效的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促进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斌.玉米病虫害防治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7,39(4):207-211.

[2]庄业贵.玉米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J].农村科技,2018(1):38-39.

[3]刘晓英.试析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36(20):120-120.

猜你喜欢
种植管理防治技术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南涧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火龙果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棉花种植管理工作的思考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