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霞 赵佐敏 陆正霞 张慧 娄小芳
摘 要:通过对白水生姜脱毒试管苗进行不同移栽期及密度实验,结果表明:黔中地区在网室微型姜繁育中,适当提高生姜试管苗移栽密度,按15cm×20 cm株行距,在4月上.中旬栽植,能增加微型姜产量。4月中旬地温上升,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能有效提高生姜单株或单位面积的原原种根茎产量。
关键词:白水生姜;试管苗;繁育;移栽期;密度
本试验以白水生姜为材料,研究试管苗不同移栽期及密度对大棚网室脱毒原原种姜繁育的影响,以探索生姜原原种网室扩繁技术,为脱毒生姜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一、试验材料
以安顺市农业科学院生物中心自行繁育的白水生姜脱毒试管苗为材料。试管苗为同期同培养基培养的生根苗,苗龄30d,苗质状况一致。
二、试验设计与方法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安顺市农业科学院第1号钢架插地网棚内,以地表土.松针土(1:1体积比)加100Kg/m3腐熟农家肥为试验基质。试验采用厢床栽植,厢宽1.2m。
2.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两因素3水平试验,移栽期因素(A)为:A1(3月23日).A2(4月6日).A3(4月20日);密度因素(B)为:B1(15cm×15cm).B2(20cm×15cm).B3(20cm×20cm)。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共有27个处理组合。小区长2m.宽1.2m,面积2.4㎡,重复间不设走道,间隔30cm宽。每穴单株栽植。各组合及栽植株数见下表:
3.試管苗栽植
试管苗栽前1天将灭菌处理(40%甲醛)的厢床浇透水。栽时用直木板按行距划线,并将已驯化的试管苗在清水中洗净根部培养基,再按株距用小木棍打孔单株栽植,栽时用基质轻压根部,使基质与根部密接,做到栽后试管苗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然后立即浇透定根水,并搭塑料拱膜保湿,晴天盖遮阳网遮荫。
4.栽后管理
试管苗栽植前期喜阴湿,怕强光.干旱,因此管理上要注意保湿遮荫,视天气及土壤含水量等情况酌情浇水,10d前保持湿度在85-90%之间,以后逐渐揭膜以逐步降低空气湿度,便于增强试管苗的抵抗力,预防病虫滋生。生姜喜阴,在地上部旺盛生长前期,遇晴天都需遮荫,在地下小块茎发生和膨大期,要增加光照强度;对水分的管理是保持床土见干见湿;整个试管苗生长期追肥以施液肥为主(灌施或喷施),块茎膨大期要保证钾肥的供给,同时要适时中耕.培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因素水平处理对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1-3)显示,A因素间(移栽期).B因素间(密度).A×B间在产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以A3B2即4月14日按株行距15 cm×20 cm移栽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居第一位,达832.64 Kg/667m2,比最低产量组合A2B3增产120.72%,为最佳处理组合搭配。
2.不同移栽期对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从表3-4可见,移栽期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以A3即4月14日移栽的处理产量最高为686.40Kg/667m2,显著高于A1(3月23日移栽)处理的31.0%,说明生姜试管苗要在地温回升的4月中旬栽植比较适宜。在互作效应方面,A1移栽期(3月23日)在不同密度处理下不存在显著差异,而A2.A3则存在显著差异。在移栽期A2(4月6日)下,B1(15 cm×15 cm ).B2(15 cm×20cm )均与B3(20 cm×20cm )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以B1产量最高为715.44Kg/667m2,显著高于B3(20cm×20 cm )密度下产量的89.89%,说明4月上旬以中.高密度栽植效果好;A3则在密度B2(15cm×20 cm )下产量最高达832.64Kg/667m2,显著高于B3(20cm×20 cm )密度下产量的60.47%,说明4月中旬移栽以中等密度(15 cm×20 cm )栽植效果最好。
3.不同栽植密度对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从表3.表5可见,栽植密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以B1(15 cm×15 cm )密度产量最高为675.14Kg/667m2,极显著高于B3(20cm×20 cm )处理的51.23%,显示高密度栽植总产较高的特点。在互作效应方面,B1(15 cm×15 cm )和B3(20cm×20 cm )密度在不同的移栽期下无显著差异,而B2(15cm×20 cm )密度在A3(4月14日)条件下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产量最高为824.30Kg/667m2,显著高于移栽期A1(3月23日)产量的56.74%,说明在中等密度下以4月中旬栽植生姜试管苗容易获得高产。
4.不同移栽期及密度对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
从表6可知,不同处理组合中,株高.株幅以A3B2(4月14日移栽.株行距15cm×20 cm)最高,分别为48.3cm.41.5cm×35.8cm;而叶片数.姜块长宽则以A1B3(3月23日移栽.株行距20cm×20 cm)最高,分别为每株167.9片.10.0cm×2.6cm;植株分株数以A2B2(4月6日移栽.株行距15cm×20 cm)最高,每株分株19.3株;在茎粗方面各处理差异极小,茎粗在0.6-0.7cm之间。
5.不同移栽期及密度对植株根系发育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从表7可看出,生姜试管苗肉质根较发达,其数量与纤维根差异不大,但粗短,粗度在0.6-0.7之间。总根数除A3B3(4月14日.20cm×20 cm)外,各移栽期下,随密度降低总根数增多,但单株根重却以A3B3最重,为31.6g,说明较稀密度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在A1移栽期下,随密度增加,单株姜块及茎叶重逐渐增加,在所有组合中,以A1B3(3月23日.20cm×20 cm)单株姜块最重,为57.0 g;而在A2. A3密度下,则都以B2密度的单株姜块及茎叶重较重,表明在4月上中旬移栽试管苗,以15cm×20 cm密度最为适宜。
6.不同移栽期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从表8可知,在三个移栽期处理中,成活率都在90%以上,以A3即4月14日移栽的试管苗成活率最高达95.30%,其次是A2即4月6日移栽的,成活率为91.94%。
四、讨论
脱毒生姜原原种的繁育是各级生姜脱毒种姜扩繁的基础,微型姜原原种是生姜最高级别基础核心种源,单株或单位面积的根茎产量是微型姜最重要的生产指标,生产上采用适宜的农艺措施提高微型姜单株或单位面积产量,是扩大生姜微型根茎繁育系数的关键。本实验表明,黔中地区在网室微型姜繁育中,适当提高生姜试管苗移栽密度,按15cm×20 cm株行距,在4月上.中旬栽植,能增加微型姜产量。4月中旬地温上升,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能有效提高生姜单株或单位面积的原原种根茎产量。